浅析关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开展“工作室
制”项目课程教学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工作室制项目教学 论文摘要: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室制”项目课程教学是按照艺术设计职业职位需求,以项目课程为载体,以工作室为途径,以学生职业能力培育为主线的一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本文就“工作室制”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内涵、“工作室制”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和效果进行了探讨。实施“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有利于更好地培育适应工作职位需求的新型高职艺术设计人材。
如安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融入职业工作情境,使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进程与职业工作进程互渗互融。在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笔者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旅游纪念品研发与生产》为例,在此就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如何开展“工作室制”项目课程教学进行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何谓“工作室制”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并非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传统的项目教学模式一般是在学科体系之下学完理论知识以后,为让学生整归并应用所学知识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即“实践是理论的应用”理念下的应用式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无法使高职学生从中取得更多职业情境的熏陶,从而缺乏职业技术知识,特别是取得隐性知识的生成。
“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模式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聚合式教
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项目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体,实行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引领下,树立“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理念,在工作进程中自主制定计划,自主开展学习探讨活动,独立构建自己的行动知识和行动能力,增进隐性知识的形成。实质上,这种课程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式课程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工作进程中取得职业情境的熏陶和工作进程的体验,从而真正主动地掌握就业所必备的技术知识和职业能力。
“工作室制”项目教学的特点
按照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和行业对人材的需求,“工作室制”项目教学的特点,体此刻将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术培育与职业职位活动相结合,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由教师率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进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并借鉴企业的管理和职位素质要求及工作流程进行课堂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这种教学模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育,增进高职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使学生“能力更强、专业更专”。
“工作室制”项目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
课程是教学的大体单元,也是培育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重要载体。“工作室制”项目以专业职业技术工作领域所需的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成立起职业型、任务化的项目课程体系。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该体系主要由三个阶段和多个项目课程模块组成。
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主如果基于职位要求在校内进行基础知识和大体技术的学习。
第二阶段为第二学年,通过项目引进,基于工作进程的专业课程学习,围绕工作任务聚焦知识以虚拟项目为载体,使课程内容在与工作任务的动态联系中形成有机整体进行职业素质、工作流程、职位技术知识学习与职位技术实训。
第三阶段为第三学年,通过项目自主开发,以真实项目引导,典型产品为载体,任务驱动“工作室制”下的生产性实训,实训指导教师以企业设计师身份参与管理并指导学生,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进程,按期轮岗,适应不同工作职位的要求。
项目教学内容虽然分阶段,可是在不同阶段或不同项目教学中,均通过各个不同“工作室制”教学贯穿职业能力培育这一主旨,即融化职业素质养成和关键能力培育(包括符合职位要求的基础课程),由合而分,由分而合,最终形成一个整体。
2.“工作室制”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工作室制”项目课程目标的肯定
在课程开发进程中,首先要主动适应市场对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材的需求,不断强化职业工作意识,按照职业工作职位的要求,重构教学目标与内容,开发工作进程与学习进程相结合的项目课程,探访职业职位能力形成的规律,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迁移能力。秉承课程开发原则,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绘画造型教研室通过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和与企业专家深切探讨,在艺术设计公共艺术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