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二章 兼并重组整合的条件
平均为30.00m。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6)上第三系上新统(N2)
岩性为红色、黄红色的粘土,底部为砾石层。厚度为0-60.00m,平均30.00m。与下伏上石盒子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7)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为淡黄色粉砂土、棕黄色砂质粘土,夹棕红色粘土条带及3-5层钙质结核,厚度为0-70.00m,平均35.0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8)第四系全新统(Q4)
为河流冲积物、残坡积物,厚度0-13.00m,平均7.0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构造
井田位于中阳-离石向斜轴部,受该构造控制,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向斜构造,向斜轴位于井田西部,向斜轴向为NE,向SW倾伏,两翼地层倾角为4°左右。井田内未见陷落柱,断层不发育,仅在开采2号煤层时,仅发现落差为1m以下的2条小断层,对开采工作面布置无影响。井田内未见岩浆侵入现象。
总之,井田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属简单类型。 五、煤层及煤质 (一)煤层 1、含煤性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共含煤11层。 山西组地层厚度平均为61.00m,含煤7层,编号从上而下依次为03、2、3、4、4下、5、5下号,2号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3、5号煤层稳定可采,其余不稳定不可采,煤层总厚度为6.25m,含煤系数为10.25%,其中,可采煤层总厚度5.24m,可采含煤系数为8.59%。
太原组地层总厚度为90.00m,含煤4层,编号从上而下依次为6、7、9、10号,其中6、7号煤层不可采,9、10号煤层稳定全区可采。煤层总厚7.63m,含煤系数为8.48%,可采煤层总厚度为6.28m,可采含煤系数为6.98%。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16 - 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二章 兼并重组整合的条件
2、可采煤层
井田内共有可采煤层5层,为山西组2、3、5号煤层和太原组9、10号煤层。根据钻孔资料和矿井生产揭露情况,现对各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1)2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上部,上距K4砂岩底约15m,煤层厚度为0.40-0.97m,平均为0.67m,该煤层含0-1层夹矸,井田东部被剥蚀。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顶板为中砂岩、粉细砂岩,局部为泥岩;底板为中砂岩、砂质泥岩及细砂岩。
(2)3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上部,上距K4砂岩底约22m,上距2号煤层底平均6.10m,煤层厚度为1.04-1.40m,平均为1.25m,含0-1层夹矸,夹矸厚度0.07-0.08m。根据井下巷道揭露和209号钻孔,井田东部被剥蚀,赋存区煤层稳定可采。煤层顶板为细砂岩,局部砂质泥岩;底板为中砂岩、砂质泥岩。井田中部及东北部大面积采空。
(3)5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3号煤层平均23.86m,距下部K3砂岩顶约5m,煤层厚度为2.70-3.82m,平均为3.18m,含有3层夹矸,夹矸厚为0.03-0.14m。井田东部被剥蚀,赋存区稳定可采。该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局部中粗粒砂岩及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局部为中砂岩及细砂岩。
(4)9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部,上距5号煤层49.91m,煤层厚度2.16-4.15m,平均为2.94m,含有2-3层夹矸,夹矸厚为0.07-0.52m。煤层稳定全区可采。该煤层顶板为灰岩,底板为细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
(5)10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9号煤层8.63m,下距K1砂岩顶约30m,煤层厚度为3.22-3.43m,平均为3.34m,该煤层含有2-4层夹矸,夹矸厚一般为0.05-0.30m。煤层稳定全区可采。该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局部为中砂岩;底板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局部为中砂岩。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17 - 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二章 兼并重组整合的条件
可采煤层特征表
表2-1-3 厚度(m) 煤层 最小-最大 平均 2 3 5 9 10 0.40-0.97 0.67 1.04-1.40 1.25 2.70-3.82 3.18 2.16-4.15 2.94 3.22-3.43 3.34 间距(m) 最小-最大 平均 5.63-6.64 6.10 21.68-25.29 23.86 49.33-50.74 49.91 4.91-10.70 8.63 结构 (夹石) 简单 (0) 简单 (0-1) 复杂 (3) 复杂 (2-3) 复杂 (2-4) 稳定性 可采性 不稳定 稳定 稳定 稳定 稳定 局部可采 赋存区可采 赋存区可采 全区可采 全区可采 3、煤层对比
煤层对比根据井田内钻孔资料,并结合离石详查报告资料进行对比。对比主要标志层对比法、煤层特征对比法、层间距对比法、沉积旋回法等相结合,互相参照,综合对比,对比结果可靠。
(1)山西组煤层多,厚度小,层位不稳定,地层岩相规律性也差,煤层对比相对困难。详查期间,通过钻探、物探及生产调查访问等多方面研究,同时配合剖面、平面、地层岩相等室内分对比。03号煤层井田内简单,区域以其结构复杂为特征,结合区域资料辅之以K4砂岩进行对比,易于对比。2号煤多为砂岩顶板,其上下之03和3号煤可作为辅助标志;3号煤井田内稳定可采,结构简单,与下伏3号煤间距保持在10m左右,其下常有一层薄煤即4下号煤层,基本成一较稳定煤组,下距5号煤10m左右。5号煤为一层多夹石、高灰分煤层,其下有一层薄层,即5下号煤。
在对比山西组煤时,以4、5号煤层为基础,结合沉积旋回,间距变化规律等,可全盘确其它煤层。
(2)太原组标志明显,为煤层对比提供了可靠依据,6、7、9号煤(区域上的8号煤井田内合并为9号煤)均为灰岩直接顶板或间接顶板。区域上9、10号也常合并,但在本井田内9、10号煤间距发育较稳定,宜于对比。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18 - 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二章 兼并重组整合的条件
(二)煤质
1、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井田内各煤层的物理性质大体相同,表现为黑色,条痕为棕黑色、褐黑色,玻璃和强玻璃光泽,硬度一般为2-3,有一定韧性,参差状,阶梯状断口,煤层容重1.30-1.43t/m3,比重比容重稍大,内生裂隙发育。
各层煤的宏观煤岩特征,组分以亮煤为主,次为暗煤、镜煤,丝炭少量。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和半暗型,光亮型次之,少量暗淡型。煤层主要为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层状构造,次为均一状结构,块状构造。
煤的显微煤岩组分以有机组分为主,无机组分次之,其中有机组分中又镜质体和半镜质体为主,惰质体次之;无机组分主要为粘土类,少量硫化铁类。显微煤岩类型,5号煤以镜质体为主,惰质体次之,属微镜惰煤,8、9号煤主要为惰质体,属微惰煤。
煤层由上到下:镜质组油浸最大反射率由小到大,挥发分由大到小,煤种为焦煤,变质程度较高。
2、煤的化学性质、工艺性能 (1)化学性质
根据井田内钻孔煤芯样化验和本次井下采样化验成果,各可采煤层化学性质如下(见表2-1-4):
①、2号煤层
水分(Mad) 原煤0.59%—0.80%,平均0.704%,
浮煤0.76%—0.87%,平均0.82%; 灰分(Ad) 原煤8.55%—15.11%,平均11.83%, 浮煤4.81%—7.03%,平均5.92%; 挥发分(Vdaf) 原煤23.94%—25.01%,平均24.48%;
浮煤22.45%—26.20%,平均24.33%
胶质层厚度(Y)mm 18—24mm,平均21mm。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19 - 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二章 兼并重组整合的条件
煤层煤质分析成果汇总表 表2-3-4
原煤 浮煤 原煤 2 浮煤 原煤 3 浮煤 原煤 5 浮煤 原煤 9 浮煤 原煤 10 浮煤 Mad 0.59-0.80 0.70 0.76-0.87 0.82 0.76-1.33 1.03 0.63-1.40 0.99 0.65-0.94 0.79 0.64-1.32 0.82 0.82-1.05 0.94 0.94-1.39 1.17 0.88-1.67 1.15 0.72-1.06 0.90 工业分析(%) Ad 8.55-15.11 11.83 4.81-7.03 5.92 24.74-50.34 33.78 7.70-13.75 11.38 26.81-34.77 28.99 9.78-12.54 11.34 23.74-24.28 24.01 8.46-8.88 8.67 25.35-30.37 27.19 5.19-9.47 6.77 Vdaf 23.94-25.01 24.48 22.45-26.20 24.33 15.27-27.52 24.36 25.06-27.44 26.46 25.69-26.64 26.16 23.14-25.12 24.50 20.84-21.83 21.34 17.18-18.01 17.60 20.43-22.41 21.35 18.07-19.25 18.59 St,d 0.38-0.45 0.42 0.48-0.51 0.50 1.01-1.12 1.06 0.79-0.86 0.82 2.10 2.05 2.03 0.84 发热量 (MJ/kg) Qgr,v,d 26.02 31.66 25.31-26.40 25.86 30.45-30.80 30.63 粘结指数 GR.I 96 91-92 91.50 胶质层 厚度 Y(m) 煤类 煤层 18-24 21 JM JM 24.5 16-25 21.16 JM JM 11.5 11-14.5 12.88 JM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