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题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如何成为可能

西方不少学者甚至著名的思想家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大名鼎鼎的现代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开宗明义就表明:“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历史命运之说纯属迷信,科学的或任何别的合理方法都不可能预测人类历史进程。”“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拙劣的方法——不能产生任何结果。”“由于纯粹的逻辑理由,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

他所谓的纯粹的逻辑理由就是,人类历史的行程是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的,而人类本身不能用合理或科学的方法来预告我们科学知识的未来增长,因而所谓古代神话的俄底普斯预言在历史发展历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 “所以历史决定论的基本目的是错误的;历史决定论不能成立。”美国的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罗蒂在《真理与进步》中也指出,社会科学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在“预测还是一个理论被归入‘科学’的必要条件”时,“我们对是否把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或文学批评归入科学感到犹豫不决,因为这些学科似乎都无法回答‘如果我们这样做,事情将会怎样?’这种形式的问题。”

二战之后,经济学一跃而成为显学。但是,它被批判和被责难的命运也不比其他学科好。美国的小阿尔弗雷德·马拉伯在其《迷惘的预言家:当代经济学家的历史》中曾不无讽刺地说,在美国,人们看到每当华盛顿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职位因种种原因空缺时,美国经济便处于二战后最好的时期,而“在哈伯·斯坦和查尔斯·舒尔茨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任职期间,贫困率以每年将近2%的可怕速度增长。”他还说道,那些经济学在大学的象牙塔中尽管被不断地雕琢,越来越精密化和学术化,但“经济学家们很快变成恶意玩笑的靶子┅┅人们会说经济学家颇具幽默,因为他们会用小数点来预测未来,或者说经济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因为只有经济学家创造出了自上帝创造世界以来的种种混乱。”“由于他们中的很多人长久以来对经济运转的计算偏差太多,使得朝野上下的计划人士越来越对他们的忠告置若罔闻。专家们的困境也延及学术领域,那些曾一度热门的话题正在消退,对于经济如何运作以及怎样实施最佳控制等问题的困惑堆积如山。”总之,20世纪后半期以来,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人们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怀疑和指责汇成一片。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种责难和批评?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是否有存在的可能和必要?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自然界,其规律的表现有其齐一性、规则性和重复性的特点,人们对它的研究也不会影响其存在的形态和性质,因此,在其科学认识的范围内,自然科学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自然现象进行预测和控制。但在社会领域,社会规律的呈现具有多样性、非规则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同时,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本身就是干预社会和改造社会的一种行为,它会深刻影响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因此,社会科学的成果具有或然性一面,其预测常常会出现“测不准”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我们应该肯定,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功能和价值是确定无疑的。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识这个问题:

其一,社会历史领域规律性、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的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事件虽然充满着杂多性、偶然性和曲折性,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否则,历史将变得十分神秘。例如,经济有其客观规律,计划经济体制就行不通;价值规律就不可否定;政治有其客观规律,不受制约的权力就必然发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的腐败;文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抑制思想自由就难以产生伟大的成果,如此等等。

其二,社会科学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统计学意义,它是或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否定

其或然性的一面,必然陷入绝对主义;否定必然性的一面,必然陷入相对主义。

其三,社会科学具有人文教化的作用。其实,自然科学的作用也是多样的,它除了有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外,还有教人掌握生活技能的功能。社会科学除了上述作用外,还具有通过教化,帮助人们增长智慧、健全人格、和谐身心、修养德性、确立信仰、陶铸灵魂等,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作用。

因此,社会科学是有用的,社会科学方法是可能的。

2. 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对待当代西方的各种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采取的态度:

一是批判的态度。所谓批判的态度,就是对待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别,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举例人文主义的优缺点,科学主义的优缺点等等)

二是开放的态度。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以平等的心态度积极地与之对话,对一切积极合理的东西都以开放的胸襟予以接纳。

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有悠久的历史,提出了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了不同流派。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社会科学,主张用研究自然现象的方式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形式上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客观的、因果性的、有规律的,因而是可以观察、试验和概括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除了研究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有不同外,在研究逻辑和研究方法上并没有大的区别,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适性,适用于社会问题研究;相应地,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与自然科学知识一样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实证性、可度量性。社会科学也可以成为自然科学那样的硬科学。

人文主义则强调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根本区别,断然拒绝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强调社会科学所关注的人文社会现象涉及人的主观方面,具有强烈的个体性、价值性、习得性、偶然性、不确定性、非量化性等;在本质上,它是个意义世界、价值世界。 自然科学重视通过经验的观察来客观地加以描述,社会科学则通过个体的交往来加以理解和解释,力求达到人的精神沟通和相互理解,达到对于价值和意义的合理理解与恰当评价,而这只能通过理解才能把握。因此,社会科学不可能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特方法,这就是理解。

它们各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科学主义力图用自然科学方法论来统摄社会科学方法论,忽视了社会与自然、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从而使得社会科学无法有效地研究和把握社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人文主义则夸大了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差异性、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对立性,完全否认了自然科学方法论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这就使社会科学研究难以把握社会现象的客观的和普遍的方面。 (二) 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解释社会现象应当从个体出发还是从整体出发,这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中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争论的焦点问题。

个体主义主张从个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个体是社会真实本体,也是社会分析的基本单元,个体及其行动是社会运动和社会结构的基础,社会不能脱离个体存在,大规模的社会事件仅仅是事件参与者个人的行动、态度、关系的集合或结构,最终可以还原为个体和个体行为来解释。

个体主义认为,如果不能观察个人,便不可能获得关于社会群体宏观特征的知识。 整体主义认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主张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整体主义的所有形式都把社会整体置于首要位置,并认为社会整体是个人行为的影响者和约束者。它关注对个人行为发生作用的社会影响,集中考察社会制度、惯例等如何制约个人行为。

整体主义还认为,在历史和社会科学的说明中必须运用整体性的社会规律或倾向,这种规律和倾向不可能还原为个人倾向和行为,而且社会现象大多是人们互动行为的意外结果。 (三)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因此他们主张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系统,揭示社会系统与生物、物理系统相同的结构和机制。

结构功能主义的特点:其一,在研究层次上,通过强调“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坚持社会优先于个体的立场,认为个体的社会人格是由社会赋予和塑造的,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动机也是社会价值系统的反应。其二,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研究取向。在解释社会现象时,强调和侧重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而非其产生的历史过程;是其在维持系统生存中所发挥的效果,而不是决定论意义上的原因;把适者生存这一进化规律作为不言而喻的前提,侧重考查其所以能继续维持生存的各种机制;对于社会系统的内部组成部分,将其视为某种既成事实,侧重考察它们在维持系统功能中所作出的贡献。

其三,在研究主题上,结构功能主义致力于回答的最基本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为了维持其存在,有哪些条件必须得到满足?这些条件又是如何得到满足的?对于结构功能主义而言,任何现存社会都具有制度模式(结构),而这些制度模式发生着相互支持的关系(功能),从而保证了社会系统的生存。凡是有助于系统存在的因素、机制和过程都得到突出的强调和优先考虑。因此,一般认为结构功能主义具有一种维护现存体制的倾向。

表现为两种基本倾向:

一是科学主义(又名实证主义)的倾向,主张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规范来建构人文社会科学;

二是人文主义的倾向,主张运用解释学的方法来建构人文社会科学,否认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社会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论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历史理论不过是把人们的思想从神圣的天国拉回到粗糙的尘世,使种种抽象的思辨和神秘的理论归于平常,归于生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实践性 马克思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的主观臆断,认为人们对社会人士的视野应该“从天国回到人间”,聚焦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认识的出发点应当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它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的维度去考察对象。“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第一,客观性原则。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 第二,主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社会的总体运动和结构。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理性批判是一种价值坚守。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创造性的开放体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本质属性:创造性,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离开了创新和开放,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就会成为抽象的教条和僵死的公式。 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历史领域,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但对待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坚持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最好的坚持。要反对“过时论”和“僵化论”两种错误倾向。

4.论述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主客体关系

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关系”性的存在

1、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一种为“我”而存在的关系。

2、主体并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存在,客体也不是与主体无关的自在的事物的存在。 3、主体对客体具有逻辑先在性 主体对客体具有逻辑先在性

合乎逻辑把人与世界的关系转化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对于重新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非常重要

人与世界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以主体的逻辑在先为前提的主客关系包含丰富的内容 人同世界一个最基本的关系是实践关系,在实践关系里面蕴含着三种基本关系,认知的关系、价值的关系和审美的关系。

1,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当中的人,相对于社会来说他们是研究的主体;但是社会科学研究者必然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自己又自然地变成了研究的客体。

社会科学研究者不断进出穿梭于社会。既要努力“跳出”社会,力求客体性的对待社会;又要努力“进入”社会,力求更为主体性的体悟社会。

社会科学研究是社会的人对包括自身在内的社会的科学研究;主体和客体在这里自我相关、难解难分。

2,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运动内在交织性

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以人们的社会历史活动为目标和人物,同时,社会科学研究活动又以其不断地生产出新的社会学说和社会思想而支配和指导人们的社会历史活动,通过改变人们的具体活动模式而影响社会历史的进程。 3,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

社会科学研究始终处在社会历史当中,它必然受到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思潮等价值观念的影响。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对某种社会问题的研究,也是试图通过研究找到解决方案。此时,人们对社会问题的选择,对研究资料的取舍,这本身就是某种价值选择和评价。

最初的主客体关系比较简单。主体就是人, 客体就是人周围很有限的自然环境( 超出人 类认识、实践范围之外的自然界没同主体发生关系, 不能成为现实客体, 只能看作潜在客体) ,但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是在社会中进行的, 因此,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必然会逐渐认识 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并且需要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这种关系, 这实际上就开 始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客体、对象了。

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 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作为主体的人( 包括个人、阶级、集团) 不仅要认识自身以外的物、人、社会, 而且要反过来认识主体自身, 这样就出现 了主体通过“反思”进行的比较高级的认识活动—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必须借助于相应的对象为中介才能进行, 而能够充当主体自我意识中介的外在对象, 必须是主体本质力量的 ,“外化” , 也就是说在这些对象中必须包含着主体本身的性质和本质。

在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客体中, 不仅包括进入人类实践范围的自然物, 还包括人类劳动的 声品, 而且后者在客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人类除了认识外在的物质世界和自身, 还耍认识和改进作为主客体关系中介的工具, 同 时还要研究并不断改进由人类创造出来作为认识手段的语言、文字。在现代科学高度发展的 条件下, 手段和工具互相促进, 越来越紧密地结合起来。

通过以上对主客体关系发展进程的历史考察可以说明, 只有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主客体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题答案

1.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如何成为可能西方不少学者甚至著名的思想家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大名鼎鼎的现代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开宗明义就表明:“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历史命运之说纯属迷信,科学的或任何别的合理方法都不可能预测人类历史进程。”“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拙劣的方法——不能产生任何结果。”“由于纯粹的逻辑理由,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zyhr6gf3z3jk4g7sni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