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考试题库大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一系列作品,主要表现现代女性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各阶层女性悲苦的不幸生活;而在1930年.她连续发表了《韦护》和两篇《1930年春在上海》,转向了革命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着重描写革命与恋爱的冲突,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典型特征。第二次变化在1931年前后。1931年以后,她连续创作了《水》等一系列表现工农生活和斗争的作品,由原来的知识分子题材转向了工农题材的创作。 1.1920年前后,冰心小说有什么变化?

提示:冰心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1920年前后,并可以分为“问题小说”和“泛爱小说”两个阶段。她的问题小说较好地继承了新文学诞生初期问题小说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问题,如《两个家庭》、《去国》、《庄鸿的姊姊》等。她的泛爱小说在问题小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药方:“互爱”,说明了作家积极的人生态度,如《超人》、《悟》等。

2.请以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小说为例,简要说明文学研究会作家小说创作的变化过程。 提示:冰心小说从《两个家庭》到《超人》,再到《分》,表现了文学研究会作家从问题小说到泛爱小说再到批判小说的发展全过程。许地山的小说从《缀网劳蛛》到《春桃》,王统照的小说从《微笑》到《湖畔儿语》,则主要体现了这个发展变化的后一阶段。总之,文学研究会作家大多经历了一个由表现“爱”与“美”,到揭露社会不平现象的变化过程。

3.为什么说《潘先生在难中》是叶绍钧小说的代表作?

提示:注意从作者创作的题材特色、反映人生的角度、作品风格、以及创作方法等方面去加以说明,也就是将作家创作的一般特点与这篇作品的特点相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如,题材上,写教育界;反映人生的角度上,写灰色人生;风格上,以

批判旧事物,并“讽它一下”为特点;方法上,坚持冷静、客观的态度,用人物言行表现其思想。这些特点是《潘先生在难中》这篇作品的特点,也是叶绍钧小说的一般特点,而这篇小说又将这些特点表现得最为集中和充分,因此,我们就说它是其代表作。

4.为什么说“乡土文学”作家,“无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鲁迅的影响”?

提示:鲁迅写过许多重要的农村题材小说,可以说是乡土文学的开拓者。而“乡土文学”作家是以鲁迅为领路人,以鲁迅为榜样来进行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鲁迅在农村题材创作中,

注意描写农村妇女的痛苦,而这也正是“乡土文学”作家的主要特点。鲁迅在农村题材创作中,还注意描写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而这也是“乡土文学”作家的主要特点。 5.请举例说明“自叙小说”和“寄托小说”。

提示:自叙小说和寄托小说是创造社浪漫主义抒情小说的两种主要形式。自叙小说,又叫身边小说,是受日本“私小说”影响而产生的,以作家自己身边的日常琐事为题材的小

说,主要代表作品有郁达夫的《沉沦》、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等;寄托小说主要以古代或外国的人和事为题材?但目的不是为了再现古代的历史或表现外国的生活,而是借此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怀,主要代表作品有郭沫若的《牧羊哀话》、郁达夫的《采石矶》等。

6.请简要说明郁达夫在《沉沦》之后,小说创作的变化情况。

提示:郁达夫在《沉沦》之后的小说创作,大致以193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二十年代的作品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沉沦》的继续,仍以表现性苦闷为主题,主要有

《茫茫夜》、《风铃》、《秋柳》、《迷羊》等;另一类是表现劳动人民痛苦的作品,主要有《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三十年代的作品由表现性的苦闷转而表现生的苦闷,技巧趋于圆熟,现实主义成分也渐逐增强,主要有《她是一个弱女子》、《迟桂花》、《出奔》等。 7.《沉沦》集中表现主人公性苦闷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反封建意义,是对封建禁欲主义的反叛,等封建文学禁区的突破,对个性解放要求的表现;二是爱国主义的意义,表现了五四青年感时忧国的情 绪,也表现了青年留学生受民族歧视而得不到爱情的抗议。 8.请简要说明格律诗派在二十年代中期出现的必然性。

提示:一方面,新诗发展到二十年代中期,在创作上已经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已不再满足

21

于自由体这一种诗歌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不同于自由体形式的诗歌出现;另一

方面,自由体诗作为文言旧诗的对立物,在完成了冲破旧诗格律的使命之后,在二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衰败迹象,为了促使新诗重新走向繁荣,诗人们便对新诗的艺术技巧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试验建立新诗的格律,便是这种要求的具体表现之一。 9.请举例说明闻一多诗歌对爱国主义主题的表现。

提示:闻一多诗歌直接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多是在国外创作的,主要表现思念祖国的游子之情的,多收于他的第一部诗集《红烛》中,主要有《忆菊》、《太阳吟》、《孤雁》等;另一类是回国后创作的,由于看不惯黑暗现状而产生的失望、愤慨情绪,多收于他的第二部诗集《死水》中,主要有《发现》、《一句话》、《静夜》、《死水》等。在回答此题时,还应各选一首作品作进一步说明。 10.徐志摩诗歌追求的理想是什么?请举例说明他是如何表现对理想的追求的。

提示:徐志摩诗歌追求的理想,是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他对这一追求的表现,因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变化而有不同的表现。在理想有实现的希望时,他的诗便充满乐观向上的进取

精神,如《雪花的快乐》、《为要寻一个明星》、《海韵》等;当理想遭到现实的打击而无法实现时,便满腔怒火,表现出极端的不满和失望,如《太平景象》、《大帅》、《秋虫》、《西窗》等。在回答此题中,也应各选一首作品作进一步说明。

1.新文学初期的小说为什么多是问题小说?

提示:新文学初期又称“五四时期”,主要指发生期(1917—1920),同时也包括发展第一期(1921—1928)前几年。这时的小说多是问题小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外部原因,即时代和社会的影响;二是内部原因,即作家的创作愿望和创作思想。在回答中,还应指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应包括鲁迅的作品。 2.请简要说明《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书名的含义。

提示:取名《呐喊》,意指作家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取名《彷徨》,鲁迅在《题<彷徨>》一诗中有个解释:“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表现了作家在“五四”之后的退潮期的思想苦闷和内心寂寞,也表现了他不甘消沉的探求精神。

3.《阿Q正传》是怎样表现阿Q形象的一般特征的?

提示: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表现的,一是阿Q受到的经济剥削,如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二是政治压迫,如因为地主姓赵,便不许他姓赵等;三是思想毒害,如他头脑里塞满了各种封建思想等。

4.阿Q为什么会患有“精神胜利病”?

提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由于封建阶级的残酷压迫,农民的反抗屡遭失败,使他们只能以精神上的胜利来求得暂时的解脱;二是由于长期生活在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环境中,

产生了自满自足的心理;三是由于以家长制为特征的农村家庭生活,使他们以在家中的权威消磨了在社会上所受到的心理创伤。

5.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哪几种类型?最重要的是哪一类?为什么?

提示:分类的依据是这些形象与封建制度的关系或他们对封建制度的态度。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如孔乙己、陈士成;二是封建制度的追随者,如四铭、高尔础;

三是封建制度的反叛者,如吕纬甫、魏连殳、涓生、子君等。第三类最为重要,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是革命过程中最先觉悟的阶层,也是早就在寻求“精神界之战士”的鲁迅所必然注意的。 6.结合作品内容,简要说明迫害祥林嫂的“夫权、父权、族权、神权”的主要内容。

提示:夫权:祥林嫂在丈夫死后,便抱定“从一而终”的决心。她的姓名无人知晓,只因其夫而被叫做“祥林嫂”;父权:祥林嫂的婆婆先斩后奏,带人将她抢走,她的主人鲁四老爷也只是无可奈何;族权:祥林嫂改嫁贺老六之后,便属于贺家的人了。贺老六死后,由于有儿子,还可以在贺家立足。而儿子又死后,便被贺家的大伯收了房子,赶了出来;神权:祥林嫂由于嫁了两个男人,违背了封建传统的“一女不嫁二夫”的伦理道德,被看作是“败坏风俗”的肮脏女人,于是,不能再沾手祭祀的物体,为了赎罪,按

22

柳妈的话,到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当作自己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免得死后受苦。但仍未能得到鲁四老爷家的谅解,以致精神崩溃。

7.请举例说明《女神》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

提示:《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反抗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叛逆者,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崇尚自我的战斗者,而这种反抗精神,正是时代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女神》

中表现反抗精神较为充分的作品主要有《天狗》、《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等,如《天狗》藐视一切权威和毁灭一切旧事物的气慨,正是《女神》反抗精神的集中体现。 8.请举例说明《女神》的浪漫主义特征。

提示:郭沫若诗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借助某一形象,来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感情。《女神》中的许多作品都表现了诗人善于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抒发感情的特点。如《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在回答这个题目时,应选择其中的一首作品作进一步说明。 1.请举例说明中国现代文学“新的文学形式”的形成途径。

提示:其形成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外来形式的民族化;二是传统形式的现代化;三是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式。

2.简要说明现代文学从1917年到1949年关于“发生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的划分。 提示:既要说明划分的时间,又要简要说明划分的理由。

比如: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而1921年1月和7月,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相继成立,标志着现代文学进入了发展期。因此,现代文学的发生期是从1917年到1920年。 3.为什么说现代文学发生期是从1917年到1920年?

提示:请注意此题与第4题的关系和区别。此题内容应更详细,但范围比第4题窄。除说明现代文学开始的标志等内容外,还应进一步说明这期间新文学的主要特点,补充说明《小说月报》、《沉沦》、《女神》、《阿Q正传》等在1921年出现的重要文学现象,以区别这年新文学与这以前新文学的不同。 4.请简要说明新文学发展第一、二、三期的主要特点。

提示:发展第一期是百花齐放的时期;发展第二期是文艺界左右翼分裂、斗争更加尖锐、创作进一步成熟和大面积丰收的时期;发展第三期是国统区和解放区两个地区的文学由合而分,又由分而合的时期。 5.请简要说明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提示:主要说明以下三点,第一,思想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批判封建思想,而长期以来,封建文学成为了封建思想的重要载体,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此,要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就必须废除它的载体;第二,要打倒封建文学,就必须进行文学革命。只有提倡和建立新文学,才能真正在文坛上取代旧文学;第三,思想革命的发展,必然导致一场文学革命的发生,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同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6.试说明胡适、周作人新文学观的异同。

提示:首先通过胡适、周作人新文学观与陈独秀、钱玄同新文学观的比较,从而找出他们都比较注意新文学的建设这一相同之处。然后,主要以胡适、周作人这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如《论新诗》、《论短篇小说》、《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和《思想革命》、《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一个偏重形式的革新,一个偏重思想的改革。 7.鲁迅“弃医从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906年,一件偶然的事情成了他思想发展的契机。在课间放映幻灯时,他看到日俄战争中被日本军队杀害的同胞和麻木的看客,都很强壮。他深受刺激,认识到改变人的精神,才是救国的首要任务。因此,他改变了科学救国的思想,放弃了医学,转而致力于提倡文学运动,促使他思考改造国民性的问题。 8.请简要说明狂人形象的主要特征。

提示:即主要说明狂人“狂与不狂”的两重性特征。一方面,从狂人的言行看,他确实具有“迫害妄想型”精神病的特征;另—方面。狂人的语言和心理虽然有许多错乱和偏执之处.却又表现出清醒的认识

23

和惊人的洞察力。因此.狂人形象具有深刻的含义。带有象征主义色彩。 9.文学革命具有哪些历史意义?

提示:要求说明四个方面的意义。即,文学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世界意义。而重点是文学意义:它宣告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结束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始,是中国文学由旧到新的一个伟大转折,一个新的文学世纪的开端。

2.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鲁迅为什么选择学医?又为什么决定弃医从文?

A.鲁迅选择学医,因为他从阅读中得知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也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遇到战争则去做军医救护伤员。(5分)

B.鲁迅决定弃医从文,缘于在医学课间插播的时事性幻灯画片中所见:日俄战争中,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同胞却麻木地充当看客。使他认识到思想不觉醒,医好了身体又能奈何?(5分)

3.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是如何把自己一分为二,用“我”的目光审视另一个自我的?

A.鲁迅把自己的形象特征赋予其笔下的魏连殳,“原来他是一个短小瘦削的人,长方脸,蓬松的头发和浓黑的须眉占了一脸的小半,只见两眼在黑气里发光”。(4分)

B.吕纬甫和魏连殳的行为,如受母亲之命给早夭的弟弟迁坟,为祖母送葬而遭受流言和冷眼,都是鲁迅自己的遭遇。(3分)

C.魏连殳对孩子和青年的殷切关爱和希望,也是鲁迅曾经持有的热烈心态。(3分) 4.鲁迅小说成为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和高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比起同时代的作家,鲁迅年长许多,个人经历和体验远为丰富,他对世道人心的思考,显然要老辣得多。对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接受,则加强了他的思想深度和韧度。(5分)

B.鲁迅的艺术修养,非常丰富。鲁迅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并且出版了国人所写的第一部《中国小说史略》,又广为涉猎世界文学,具有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借鉴。(5分)

5.《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和《沉沦》中的“他”,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出现最早的两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形象。请简要说明这两个形象的异同。

A.他们都被赋予特定的历史的和民族的意义,前者倾诉的是对数千年之吃人民族与吃人自我的冷峻思考与“救救孩子”的热切呼唤,并且由此追问狂人最后的“回归”之蕴含何在。后者则是以弱国子民的心态,迫不及待地以最后的生命发出“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的呼吁。(5分)

B.两者的不同则在于,鲁迅是在自我与社会的关联上,是时代的先行者如何唤起那些沉睡的国人,是重在理性的层面上进行灵魂的拷问:郁达夫则是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向着最隐秘的性心理和性生理,进行深入的发掘,爆发出“赤裸裸的自我”,美丑杂陈,正误皆现。(5分)

6.请简要说明郁达夫自己对“零余者”这个概念的理解和他在创作“零余者”形象时所受到的外来文学的影响。

A.在散文《零余者》中,郁达夫自称其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都一无所用,是“零余者”,此概念由此而得名。(4分)

B.一方面受到了俄罗斯文学中“多余的人”形象系列的影响,表现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面对社会黑暗弊端找不到改造现实的路径的痛苦;(3分)

C.另一方面受到日本的私小说的影响,注重探索人物隐秘的性心理,也不回避性行为的描写。(3分) 7.简要说明废名与许钦文、王鲁彦、台静农等乡土小说作家在创作上的不同。

A.许钦文、王鲁彦、台静农等受到鲁迅的乡土小说的影响,关注现实,带有很强烈的批判色彩。(5分) B.废名却受到消极出世的周作人的影响,玩味闲情逸致,陶然山水之间,在艺术上则向往唐诗的意境,绝句式的文字。(5分)

24

8.郭沫若创作于“五四”前后的诗集《女神》,在受外国诗人影响方面表现出什么阶段性的变化? A.第一段是“五四”以前,主要受泰戈尔影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倾向,表现出恬淡清新的风格,对诗味和诗美的追求。(4分)

B.第二段是“五四”高潮期,主要受惠特曼影响,具有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化的倾向,表现出雄浑、豪放、热烈、自由、奔放等浓重的浪漫主义情调。(4分) C.第三段是五四热潮过后,主要受歌德的影响。(2分)

10.徐志摩的诗歌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几类?这几类诗歌创作呈现出什么样的关系? 11.请从文体和文体特征两个角度,简要说明鲁迅在散文创作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 A.从散文文体的角度来看,鲁迅既是杂文的奠基者,又是散文诗的鼻祖。(5分)

B.从文体特征的角度来看,鲁迅在“闲话体”和“独语体”这两种散文作中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5分)

12.鲁迅的杂文特点除了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以及具有严谨论述、绵密说理显示出强大的逻辑力量,构成了文章强烈的论战风格之外,还有哪些主要特点?

A.鲁迅杂文中生动具体的描绘往往造就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在勾画出某种人物或现象的特征的同时,也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饱满,意义也更为深邃隽永。(4分)

B.鲁迅杂文中讽刺笔法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从而达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境界。(3分) C.鲁迅杂文精于语言的推敲锤炼却又不见痕迹,既有警辟深刻、富含哲理的隽语,又有生动幽默、冷峭凝炼的妙句,长句短语,显出语言大师的功力。(3分)

15.采取锁闭式结构的《雷雨》,重视戏剧的集中性和动作性,努力在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曲折跌宕的戏剧情节中强化人物性格心理,但也“太像戏了”(曹禺语),人工痕迹较浓。这种情况后来的《日出》和《北京人》的创作中有哪些改变?

A.在《日出》中,曹禺已开始注意吸收契诃夫的戏剧风格,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事件,也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全剧在陈白露的豪华饭店和“小东西”的低等妓院两种生活场景中展开,脉络看似松散,却将底层社会和豪奢世界的鲜明对比尽显眼前。(5分)

B.《北京人》的结构更加开放,作品更接近于契诃夫式的平淡人生的铺叙,事件的安排比《日出》更散,完全按照琐碎生活的本来面目结构情节,舞台完全成为生活横断的再现,生活就在其中自然地流动着,不时漾起涟漪,表现了契诃夫式的诗意与自然平淡的风格。(5分)

16.在三、四十年代中国剧坛上,夏衍是一位具有朴素、洗练、深沉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剧作家。请简要说明夏衍剧作的契诃夫意味。

A.夏衍的创作经历了从历史题材向现实题材转变,从英雄、传奇人物向平凡、普通人物转变的过程。(3分)

B.既贴近现实、具有鲜明政治倾向性的特点,又善于从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中概括与把握时代本质,注重通过普通的甚至是琐碎的日常生活题材、生活事件来透视时代。(3分)

C.在戏剧矛盾的处理上,一般不采用外部冲突激烈的主要情节来结构戏剧,而是将人物安排在特定的环境与戏剧情境之中,采用散文式的结构展现人物,将矛盾冲突引向人物的内心。(4分) 17.请简要说明什么是“文明戏”和“爱美剧”?

A.“文明戏”指辛亥革命前后刚刚输入国内的戏剧样式,又称为“新戏”,意为“新型”的戏剧,用以区别传统旧戏剧。(4分)

B.1914年(甲寅年)之后,文明戏大势已去,走向衰落。这一称号则有了蔑视、鄙夷、贬斥的意味,专指“堕落的新(话)剧”。(3分)

C.“爱美剧”,就是业余戏剧。爱美是英语Amateur的译音,意为“业余的”、“非职业的”。(3分) 18.张天翼、沙汀、艾芜等左联新秀在哪些方面注意吸取了初期左翼创作的经验和教训? A.有意识地克服了初期左翼文学普遍存在的“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3分)

B.受到鲁迅等前辈的影响,不局限于直接描写革命斗争和工农生活,不过多地流露作家的主观倾向,也不

25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考试题库大全)

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一系列作品,主要表现现代女性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各阶层女性悲苦的不幸生活;而在1930年.她连续发表了《韦护》和两篇《1930年春在上海》,转向了革命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着重描写革命与恋爱的冲突,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典型特征。第二次变化在1931年前后。1931年以后,她连续创作了《水》等一系列表现工农生活和斗争的作品,由原来的知识分子题材转向了工农题材的创作。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tiuz7vggn3blza1bt0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