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坚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方针不改变。一是注重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07年投入10万元对西苕溪南溪坟山坝至梅园里300m河道进行清淤治理,修建三面光水渠。08年追加投入5万元,在村农业园区新建机埠一座,修建三面光水沟250m,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受益面积达800亩,增加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方便村民生产,今年我村又一次性投入5万元对磨刀坑及小山坞林区道路进行拓宽修复,林区道路宽度达到3米以上,郁密度>23,大大方便了村民生产活动。二是注重农业新技术应用推广。在村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今年进一步完善了村多功能教室,添置了投影仪等设备,为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创造了条件。我们每年2-3次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蚕桑、茶叶、吊瓜等养殖、种植培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使从事一产为主的农户受训达到每户至少1人,覆盖面达到100%。在此基础上,坚持白茶主导产业不动摇,深挖农业内在潜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断提高粮食综合能力,加快老桑树改造步伐。全村白茶种植面积510亩,其中300亩白茶种植在本村以外土地上,完成老桑林改造面积450亩。全村水稻、果蔬、油菜等作物播种面积1055亩,优良品种应用1055亩,测土配方施肥900亩,病虫害综合防治1045亩,农业生产技术应用率95.3%,全村没有出现耕地抛荒现象。三是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倡土地流转,发展优高农业,实行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村经济联合社与部分农户签订了5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引进了浙江大学后勤集团园林绿化公司来我村建立绿化苗木基地610亩,本村村民王闰明也建
6
成了48亩红叶石楠基地,并按要求装上了喷灌设施,实现了标准化种植。
坚持农工并重的发展思路不偏移。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家庭向二、三产业发展,使农村群众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大大促进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为86%。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一产和三产的兴旺发展,一、三产业的发展又为二产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实现了工、农、商的协调稳步发展。我村已有86%的农民由一产转向二、三产业为主。2008年全村农业产值1531万元,三产产值279万元,其他收入25万元。
(三)抓和谐促文明,全面发展取得新进步
建制度抓廉政赢得公正信任。几年来,村委会一班人根据形势发展,始终坚持“四个文明”一手抓,建立了党组织、村委、村经济合作社等一整套村务管理制度,以制度来规范行为,以制度来保证廉洁。一是确保决策机制透明。对重大事项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民主恳谈,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才实施,村民自治制度完善率100%。二是确保管理制度落实。以争创“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为抓手,对村级事务和财务等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村务公开栏及时、全面地向全体村民公开,严格按村务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办事,接受群众监督,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满意度为98%。三是确保监督作用发挥。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民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通过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规范村级财务的管理和使用,对群众关心的其他敏感问题,无论大
7
事小事,村民代表都全程参与,确保全村各项工作都在群众的监督下运行,既促进了村级各项事业发展和谐、又保证了党员干部勤政廉洁,使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村务事业发展迅速。
抓班子带群众获取满意民心。农村基层党支部是基层各项工作的核心、舵手,班子工作团结不团结、尽心不尽心、得力不得力,关系到村经济发展的命运。洛四房村委一班人,人人都能顾全大局,工作上互相补台,互相提醒,互相促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子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班子成员都深感为民之责,勤谋富民之策,团结一心共同干事,全心全意谋益民之利,尽心竭力办利民之事,带领全村经济一年上一个新台阶。自身要求上,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党员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能做的,干部党员首先不做,从不向集体和群众利益伸手,通过“帮、带、扶、推、教”,促进村民共同致富,全村村民对村班子的满意率达到100 %。2001-2002年度被评为县级“五好村支部”,2005年被县委评为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创建先进村党组织。
重预防抓引导打造平安农村。英国著名危机管理学家迈克儿.里斯特指出: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为此,在安全管理上,我们以“平安村”创建和“民主法治村”创建为契机,狠抓安全问题的预防。一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群众法律素质明显提升。二是健全完善预警机制。建立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信息预警、快速联动、应急处置机制。三是加大问题调解力度,专门设立了村综治调解室,对土地纠纷、邻里纠纷、
8
家庭矛盾等农村经常出现的及时进行调处,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因小问题引发大矛盾,小苗头引发大过错、小隐患酿成大事故。四是加大社会治安管理,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全村各类矛盾纠纷发生件次明显减少。今年以来,共调处各类纠纷15起,成功调解15起,调解率100%,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无群众群体上访现象,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发生,连续5年获得安吉县“平安村”称号。2007年被评为 “平安社区示范村”,2008年被评为四星级民主法制村。五是加大消防安全防范。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村经常组织对所辖范围内的企业进行生产安全检查,督促企业业主增添消防必须器材,同时利用板报、宣传画、录像等形式开展消防知识宣传,制定消防规划。村还成立了义务消防队,配备了相应的消防设施。
重文化创名牌提升村庄品味。早在90年代初期,洛四房村就已经是湖州市塔山蚕种场和安吉县蚕种场的育种基地。在漫漫岁月的雕琢中,洛四房村的蚕桑生产对民风、风俗影响深远。洛四房村以蚕桑文化为耙点,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在四季园广场增建了蚕桑文化长廊,突出蚕桑文化,与原来的农耕文化相呼应。在文化教育方面,村首先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其次经常邀请教授、专家来村为成年人授课。组织村民学习理论、科技知识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提升村民的理论素养。兴建了阅览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农民书画创作室、健身路径、灯光篮球场等一批文化活动场所,组建了篮球队、象棋队、乒乓球队、女子健身双球及伞舞队等健身队伍,经常开展活动,多次参加县、乡举办的各种演出并获奖,在10月份举办的“中国美丽乡村节”上,伞舞队获得表演二等奖。除雨天
9
外,每晚都有50余人在四季园广场跳舞,村民参与热情高涨,同时吸引了附近村的村民也来参与其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使洛四房村的文化品位有了新的发展和升华,农村文化氛围浓厚。2006年被评为市级文化示范村。
(四)重保障谋福祉,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
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使洛四房村村民对于各类养老保险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全村企业职工参加保险 人,村干部参加保险 人,被征地农民 人,参保率达 %。
着力完善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9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为96%。每年4次为群众上健康知识课,全部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农村卫生服务达标率为100%。
积极完善低收入农户帮扶措施。全村2007年低收入人口33户,72人,低收入人口占全村人口比重为5.8%。通过村干部及党员与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提供农业技术指导、信息、介绍就业等措施。2008年低收入农户脱贫28户,脱贫率85%,帮扶结对率100%,危房改造率100 %,低收入户保障水平95%,人均年纯收入超过6000元的人口比重占全村的87%。全村16—18周岁年龄段人口是57人,在高中阶段入学的人数为55人,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6%。
狠抓民风推进移风易俗。村班子成员主动做移风易俗的领头人,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不赌博酗酒、不参与迷信活动,不违法犯罪。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村风,倡导全村村民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文明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目前一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良好的文明村庄风气已经形成。2005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以净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