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9-90)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进行评定和预测。 2.5源项

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物的数量、成分以及物化形态。 2.6环境监测

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2.7生物监测

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2.8指示生物

不同生物对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反应特点。生物的适应范围越小,反应越典型,对环境因素的指示越有意义。 2.9放射性污染指示生物

对放射性污染比较敏感的指示生物。该种生物对某种或某几种放射性核素具有很高的浓集因子,而且伴随有某些特征生物学指标的变异。 2.10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错误的监测数据造成环境保护的失误。 2.11剂量当量

组织中某点处的剂量当量H是D、Q和N的乘积,见式(1)所示: H = DQN ........................(1) 式中: D──吸收剂量; Q──品质因数;

26

N──其他修正因数的乘积1)。

注:1)目前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指定N=1。 2.12有效剂量当量He 2.14关键人群组

从某一给定实践受到的照射在一定程度内是均匀的且高于受照射群体中的其他成员的人群组,称为关键人群组。它们受到的照射可用以量度该时间所产生的个人剂量的上限。 2.15关键核素

在某一给定实践所涉及到的各种照射途径中,就对人体照射来说,其中的某一种核素比其他的核素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时,称作关键核素。 2.16关键照射途径

在某一给定实践所涉及到的各种照射途径中,就对人体的照射来说,其中的某一照射途径比其他的照射途径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时,称为关键照射途径。 2.17大气稳定度等级

在污染气象学中,表征大气湍流扩散状态的一个基本系数。 2.18混合层高度

在污染气象学中,地面上空某一给定区域污染物可发生混合的垂直距离。 3 评价范围与评价子区 3.1评价区域

第1章所列的A、B类各单位应以主要放射性污染物排放点为中心,半径80KM范围作为评价区域。

3.1.1评价半径的圆心应以向环境释放放射性的主要排放点为中心来确定。 3.1.2核电站以及核燃料循环的大、中型企业以80KM半径为评价范围。

27

3.2评价子区

3.2.1子区划分原则:评价子区应以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的运输途径(气途径,水途径),结合单位所在地的环境特性来划分。

3.2.2子区划分方法:在评价范围内安一定距离划分同心圆,再按16个方位划分扇形区,两相邻同心圆与两相邻方位线围成小区域作为评价子区。 4 评价的剂量基本标准、指标和方法

4.1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剂量评价的剂量基本标准

4.1.1根据《辐射防护规定》中对公众成员的年有效剂量当量的基本限值,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剂量基本标准规定如下: 全身为1MSV(某些年份允许5MSV/A)。

4.1.2第1章中所列的B类单位,其预示的关键组个人平均有效剂量当量,在正常工况下不得大于0.25MSV(25MREM);第1章中所列的A、C类单位在使用剂量基本标准时,要考虑合理的分配份额。 4.3评价方法

4.3.1把环境的辐射减到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是核辐射环境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应贯穿在整个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特别是评价结论的分析和建议中。 4.3.2核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系预断评价,应选用合适的模式和参数以模式估算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下4.2条所述的两种剂量的量值。

4.3.3核辐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应以模式计算为主,并结合环境监测资料估算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下4.2条所述的两种剂量的量值。

4.3.4退役核设施的核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应包括核设施拆除过程和核设施封存后的辐射环境质量评价。前者采用4.3.3所述方法估算剂量;后者采用4.3.2所述方法估

28

算剂量。

4.3.5对核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按照核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和格式的规定执行。 5基础资料 5.1概况

5.1.1概述单位名称、用水来源、职工人数、主要原料、主要产品、生产规模。 5.1.2概述单位的主要设施及其位臵,提供单位总平面布臵图(含生活区)。 5.1.3概述与放射性物质排放、处理、贮存有关的主要设施和主要工艺。 5.2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

5.2.1概述气态、液态和固态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处理净化能力,提供三废处理工艺流程图。

5.2.2列表给出液态、气态、固态放射性废物产生量、贮存量和排放量。 5.3放射性物质的运输

5.3.1应给出运输放射性物质的种类、形态、总量、活度(或比活度)、包装方式、装运路线等资料。

5.3.2提供放射性物质卸载后车辆的残留放射性的测定数据、沾污状况、沿途居民受照时间及人数的资料。

5.4固体废物贮存场(库)和液体废物贮存罐

5.4.1概述废物设计贮存场或库的位臵,建筑面积,贮存方式,与生物圈隔离的程度。 5.4.2概述固体废物的收集包装、埋藏和贮存情况。

5.4.3概述临时废物(库)场的位臵,周围地域的环境特点,废物中核素成分和数量。 5.4.4提供废物贮存(库)场和(或)液体废物贮存大罐寿命及其周围土壤、岩石对核

29

素滞留影响和典型分析结果。调查和分析放射性物质可能渗漏的情况。 5.5区域自然环境 5.5.1地形

5.5.1.1简介单位周围的地形,地貌特征,提供必要的地形图。

5.5.1.2提供单位的区域图,标出单位排放点位臵及其距居民点的距离。 5.5.2水文

5.5.2.1必须调查和收集废水受纳水体的水文学和水力学参数,包括河流、河深、河道分布、水力坡度、水温、流速、流量(平均月流量、全年枯水期、丰水期的流量)、泥沙含量等资料。

5.5.2.2对有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单位,评价中必须至少收集5KM范围内地下水分布状况以及水位、流速、流向、流量的资料。

5.5.2.3提供废水受纳水体的主要水化学特征(水质分类、PH值、硬度、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溶解氧(DO)、硫酸根、碳酸根等)的有关资料。 5.5.3气象

5.5.3.1收集单位所在地气象概况资料,包括年均、月均气温、湿度、降水量以及数年中气温、湿度、降水量的极端值变化资料。

5.5.3.2至少应收集一年以上的单位附近或当地气象台(站)的地面逐时观测资料,按照帕斯奎尔天气类型分类方法列表给出16个方位、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长期的平均风速、风向的联合频率。

5.5.3.3提供风玫瑰图和降水风玫瑰图。

5.5.3.4给出不同大气稳定度下混合层高度的资料。

5.5.3.5对需要进行事故工况下剂量估算的单位,应给出事故时的气象参数。

30

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9-90) 

进行评定和预测。2.5源项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物的数量、成分以及物化形态。2.6环境监测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2.7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2.8指示生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m59x1lhlv0fluh9baz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