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试论语言学语境理论研究的辩证思想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语言学语境理论研究的辩证思想

作者:肖好章

来源:《外国语文研究》2015年第03期

摘 要:本文从辨证的角度分析语言学语境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分歧及其整合理据,进而论证了交互语境等模式的辩证思想,认为语境是一个由言外语境、言内语境和认知语境中相关要素动态交互协同发展的建构体。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的,即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主客观语境因素只有动态交互、协同发展,才有语境效应。 关键词:语境理论; 言外语境; 言内语境; 认知语境; 交互语境; 辩证观;协同 中图分类号:HO-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22(2015)03-0031-09 1. 引言

研究语境理论的学派或因哲学思想、语言观不同而语境观有别。语言学研究中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和心理语言学的语境研究各自朝着对立方向发展,少有辩证研究。国内外学者 (Douglas, 2004;李海平,2005;胡霞,2005;许力生,2006)指出语境研究整合的必要性。认知语言学派丰富了以往语境研究的主体研究,强调认知、心理学的作用,但却忽视了语境的物理环境(胡霞, 2005:23),模糊了传统语境各因素之间的界限(Saeed, 2000:300)。语境的这种单向研究虽有利于语境理论研究的生态发展,但也可能导致应用语言学科的片面理解,如王初明(2007)认为国外权威期刊Language Learning 发表的Gass等人(2005)就语境效应所做的实验研究发现(即外语学习环境并非决定互动发生的关键因素,任务设计比语言环境重要)可能对语境概念理解存在偏差。此外,语境研究从一元经历二元、三元(语言语境、物理语境和共享知识)再走向多元化(世界知识、集体知识、特定知识、参与者、正式程度及媒体等) 的现象(胡壮麟,2002)也似有语境变量简单扩展的问题。语言学界研究者应充分意识到语境研究中―范式‖转变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许力生,2006)。对此,本文采用辩证视角,梳理语境理论研究的分歧及其根源和整合研究的理据,尝试分析交互语境等模式研究―范式‖转变中的辩证思想。 2. 国外语境研究的演变与分歧

早期文献可追溯到德国语言学家Wegener (1885) 的语境研究,他认为语境概念包含的因素大致分为三种:1)说话时的客观语境;2)受话者能够直接联想到的各种成分或因素;3)人的整个心态,尤指交际双方各自身份的意识程度(转引自朱永生, 2005:3)。后来,波兰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1923)则把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之后,伦敦语言学派创始人Firth(1950/1959) 肯定并扩展了情景语境研究,但由于他不相信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整体,所以对文化语境持保留态度。他的情景语境研究主要包括言语事件参加者的相关特征、有关事物和言语活动的影响这三种变量。上述归属早期语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 外部语境层级/要素论

第二阶段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语境理论研究,主要从语言与社会关系研究语境,注重语境层级及要素研究。代表人物有Halliday,Hymes等。Halliday(1961)师承Firth的思想,语境研究从上下文语言语境开始,把语言学看作形式层即词汇-语法层以及与此相关的音系层和语境层的研究,后来才扩展到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研究:文化语境是情景的抽象系统,情景语境是文化语境的具体实例,两者本质上无差别,情景语境距离近也更为具体,文化语境距离远,是抽象的总体(Halliday, 1985/1989,1999)。

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境看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构架,用以描述意义潜势和语言体现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语境被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两个层次,情景语境包括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要素,并分别与语言及其功能对应研究。语场指交际的话题、范围和领域;语旨指话语参与者及其角色关系;语式则指交际的语言方式,如是书面还是口头,或混合体。三种因素在语境组合中一起发生作用并分别影响语言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又分别影响话语参与者对及物性系统、语气/情态系统和主位/信息系统的选择。语境对语言意义有制约作用。语言的功能是指语言单位在一定语境中的作用,语义是语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Halliday, 1985/1989,1999)。

Hymes(1972)提出8种语境变量,即场合、参与者、目的、行为序列、基调、工具、交互和理解的规范、语类。Trudgill(1974)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也列出语境因素,即说话者本身的社会特征(如社会阶层、种族、年龄和性别)和他周边的社会情景语境(如语域、书面语与口语、主题、听话人的角色及其角色关系等)。总之,以上语境层级和要素研究重视不同语境层级之间关系及其成分分析。 2.2 内部/认知语境观

内部/认知语境观可细分成知识取向的语境观和认知取向的语境观。前者着重语境知识研究,代表人物有Lyons和Leech等。Lyons(1977)也视语境为理论概念,把语境视为语言活动参与者所共有的背景知识,并从语境的得体性出发将语境概括为六种知识,即言语交际中参与者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参与者所处的时空位置、交际的正式程度、交际得以实现的媒介、交谈的话题以及说话者对该话题所采取的态度、话题的范围。话语参与者能否正确判别话语的合适性,必须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这些知识构成了语境,有助于听话人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所表达的意义。

Leech(1983)在谈到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时把语境视为话语双方所共同拥有的、并有助于听话人理解说话人话语的背景知识。他认为听话人对每一话语都可以做出多种假设,并根据与语境是否相符来选择语境假设,相符的被接受,不相符的则被排除。话语双方所共有知识是听话人据以选择不同假设的并起决定作用的语境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联理论‖的提出者Sperber & Wilson (1986)提出的 ―认知语境‖从听者入手理解话语,认为语境不是外在于交际参与者的客观现实,而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人脑对外界信息进行内化的结果。他们认为一个人总认知环境是他/她能感知或推断的所有事实的集合;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是听者关于世界假设的子集。交际中语境的建构过程是一个动态选择的过程,当听者听到新信息时,他会从大脑中已有的认知语境中激活相关知识或概念,并使之与新信息相互作用,临时建构适合于特定交际的语境(Sperber & Wilson, 1986)。这种语境被认为是动态的、变化发展的心理建构体。他们所说的话语的相关取决于语境效果和听者心理上付出的努力程度及其共同作用。最大的关联性是指处理话语的新信息时,付出最小的心理上的努力而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3. 语境理论研究分歧的根源

上述语境理论研究分歧归根到底是因各自基本的哲学理论思想不同。国外语言学界语境理论研究的分歧尤其源于其认识论和语言史观和语言观的差异。 3.1 认识论的差异

西方哲学认识论中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对不同时期的语言观和语境理论的研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希腊理性主义认为人的感觉只能认识变灭的、不真实的事物,不能认识永恒的、真实的理念。这种关于理念的知识只有通过回忆才可获得,属于天赋论思想。而经验主义则否认这种天赋论,提出大脑的―白板说‖。通过对外物的感官作用,人们有了感觉,这是知识的来源。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派‖和―惯例派‖之争。前者认为语言是天生的;后者认为语言是―心的经验‖的符号,意义来自约定,并揭示了―事物-思维-语言‖三元关系(刘润清, 1995;徐友渔等, 1996;陈勇, 2003)。―经验主义和唯理论的对立,以不同的形式,贯穿于整个语言学历史。‖(罗宾斯, 1997:145)。 3.2 语言史观和语言观的对立

由于哲学认识论的不同,便产生了两种对立的语言史观:基于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学派的语言史观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语言史观。前者如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观可概括为七个方面(参见胡壮麟等人,1989:7;朱永生, 2002): 1)语言学归属人类学;2)语言是谈论事情的手段;3)语言研究注意不规则现象;4)关注语义与修辞功能的关系;5)语言是选择系统;6)对话语做语义解释;7)语言的可接受性被看作理想化标准。后者如转换生成语言学史观则持对立观点:1)语言学属于哲学、逻辑学;2)语言是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手段;3)语言研究注意规则现象;4)关注语义与真值的关系;5)语言是规则系统;6)对句子做形式分析;7)语言的合乎语法性被视为理想化标准。

由于认识论和语言史观不同,西方语境学/语言学形成了固定的两大对立的哲学思想。当代语言学研究中也就有了注重生物体之内的(心理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和注重生物体之间的(社会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这两大不同学派。转换生成语言学注重人脑中语言形式,忽视语境

试论语言学语境理论研究的辩证思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试论语言学语境理论研究的辩证思想作者:肖好章来源:《外国语文研究》2015年第03期摘要:本文从辨证的角度分析语言学语境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分歧及其整合理据,进而论证了交互语境等模式的辩证思想,认为语境是一个由言外语境、言内语境和认知语境中相关要素动态交互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2uys3hely0n19a8hrgx9da6a52gca00h1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