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最全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编制人:陈素秋

审核人:陈素秋

高一班第组编号姓名小组评价:导学案老师评价

课堂表现

【教学目标】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预习自学】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问题引导 〖读图P4〗中华农业始祖____:尝___,找到适合食用的谷物和药草,创制__。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一)耕作方式:__耕__种 1.生产工具与生活方式 (1)商周之前:___(石耕)、___(耜耕);频繁迁徙。 (2)商周:有少量___工具。西周时,开始走向___。 (二)农作物 1.中国是世界最早培植__和___的国家,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2.___时期,后世农作物多已具备。 (三)地位:中国农业独立___,自成___;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含义:提高土地_____,从一年一熟,发展到一年两熟、三熟。条件有哪些? (一)耕作方式:______ 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推广____和___。 2._朝以后:_____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西汉出现___; (2)西汉赵过推广___牛耕方法,___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期:江东(现江苏)地区出现____,耕犁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二)耕作技术: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 土地制度、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生产的 基本模式、基本特征、地位方面分析)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有哪些特征?(可以从1.春秋战国:法;2.西汉:赵过推广法;3.魏晋至今:耕耙耱技术。 __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形成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 (三)施肥、灌溉工程技术 1.水利工程:战国___,__朝漕渠、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曹魏___,唐朝___,宋朝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识图) 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商周:集体耕作,原因:(1)生产力相对低下:耕、耕; (2)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生产关系:制。 (二)春秋战国: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1、形成发展的条件: (1)经济:生产力发展:___、___推广;生产关系:封建_____确立(2)政治:封建政府政策 2、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___为生产的基本单位;(2)男女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分散性、脆弱性)。 (3)自给自足的_____(封闭性)。 3、耕作方式:__犁__耕,____细作。 4、小农经济地位和影响 1)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___;2)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疑难阐释】1.重要概念: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①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

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征: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②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自给自足,产品不用于交换;存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经济是自然经济,而不是小农经济。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自给自足,很少有商品交换

③自耕农: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一般不剥削别人,或者对别人有轻微剥削,或者受别人轻微剥削。其生产通常带有较大程度的自给自足性质.

④精工细作: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⑤垄作法 :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如果地势较高且比较干旱的田地,就将庄稼种在沟底;地势较低且比较潮湿的田地,就将庄稼种在垄上。来年从新开沟起垄,沟垄互相调换位置,并实现粟麦轮作。西欧直到17世纪在英国才出现此做法,比中国要晚两千多年。

⑥代田法:汉武帝末期,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斗争经验推广了“代田法”。它是垄作法的发展。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跟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在如法开沟栽种。这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种方法。 ⑦耕耙耱技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采用耕耙技术。直到今天,我国基本上都是沿用这一耕作技术。耕是指耕地(用犁把土翻松),耙是指用耙子平整土地或将土地犁出沟,耱是将土地表层碾磨成粉末。

⑧生产力:指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资料(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主要标志)、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管理、科学技术。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可分为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

换、消费。

2.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基本结构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其相互关系:农业是基础,是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主要原因,人类生存和进步的物质基础,是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前提,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手工业、商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征

1、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3、基本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4、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地 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4、学习延伸:“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影响、经验教训(课本第7页) 原因: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科技水平低。 利弊及影响:“边际土地”农业经济价值低下,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教训: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预习自测】

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3.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即留恋故土、不轻易迁徙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下列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tiào,把粮卖出)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6.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7.《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最全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编制人:陈素秋审核人:陈素秋高一班第组编号姓名小组评价:导学案老师评价课堂表现【教学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预习自学】基础知识梳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395r70c8957eja0pqkz5136q5t3m0006r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