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谁的得分高》教案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

第1页/共6页

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知识与技能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计算10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运用100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2页/共6页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你们喜欢套圈游戏吗?你们看,淘气和笑笑也来参加好玩的套圈游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你看懂了吗?

从每个小动物前面的得分我们知道离淘气和笑笑越远的小动物套中后得分越高。而且机灵狗告诉我们规则是“每人投3次,没套中的得0分,总分高的获胜”。

判断胜负,有时不光要看胜的场次,还要看什么?分数,分高者胜。 要引导学生明白得分是根据图中套中的小动物得到的。 机灵狗说的是什么意思,谁听懂了?

2.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意,并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横向观察—淘气(笑笑)3次的得分情况,让学生清楚淘气的3次得分24,30,41说明他套中了小兔、小鹿和小鸭子。

纵向观察—每一次套圈,淘气和笑笑的得分情况。 3.提出问题:谁的得分高? 二、探究新知。 1.他们谁说的对?

先让学生想一想“谁能获胜”?然后讨论淘气和笑笑的说法。

淘气说“我有两次都比笑笑得分高,我肯定获胜”指的是哪两次?他说的有道理吗? 再讨论笑笑的说法。引导学生结合表格上下观察比较,问一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比较方法?

2.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要计算淘气共得多少分,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将三次所得分数相加即可。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的特点(连加)。 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并组织学生交流。

先理解题意,要知道淘气共得多少分,是将淘气套中的三个分数相加。 列式后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24+30+41=____ ( ) 参考方法: 方法一:

第3页/共6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谁的得分高》教案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eih73u5ta9pg7z7hdvh6c4rp7oypx00st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