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理解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15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1)多音字组词。
挣zhēng________ 曲qū________ 当dāng________ zhèng________ qǔ________ dàng________ (2)读句子,填空。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①从“掏”、“一卷毛票”能体会到________。 ②从“指尖龟裂”可体会出________。
(3)母亲回答那个女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为什么挺高兴“我”看书?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4)文中划线的句子连续用四个“立刻”,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
(5)从哪里可以看出“我长大了”、“是一个大人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答案】(1)挣扎;弯曲;当然;挣钱;歌曲;上当 (2)母亲积攒这些钱十分不易;母亲的艰辛
(3)母亲懂得,读书能使人明理,所以,含辛茹苦,省吃俭用,也要支持孩子读课外书。从中感受到慈母对子女的一片深情。
(4)运用排比的手法,极力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工作辛苦。
(5)为自己还这么不懂事而羞愧难当;觉得用母亲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去买书,实在对不起母亲;想到应当让母亲有足够的营养……体会到儿子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挣:zhēng挣扎、zhèng挣钱;曲:qū弯曲、qǔ歌曲; 当:dāng当然、 dàng上当。(2)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了解用词之美,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这里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紧扣文章“母爱”主题,表述合理即可。(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
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4)考查排比修辞方法,文中划线的句子连续用四个“立刻”运用排比的手法,极力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工作辛苦。(5)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4)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最大的麦穗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沉甸甸的________ 苍老的________ 准确的________ 不失时机地________ 用心地________ 一再地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曲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3)瞧,短文怎么没有结尾?快来试一试给它加个结尾吧! (4)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答案】(1)麦穗;声音;判断;摘下;挑挑捡捡;错失良机 (2)比喻句:大家听到了……的声音 拟人句:无数株小麦……嘲笑他们。
(3)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4)略
【解析】【分析】(1)①②③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
+名词”故:沉甸甸的麦穗、苍老的声音、准确的判断;④⑤⑥题从结构上看是“修饰词语+地+动词”结构,故:不失时机地摘下、用心地挑挑捡捡、一再地错失良机。
(2)考查比喻和你人。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如:大家听到了……的声音。
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无数株小麦……嘲笑他们。(3)结尾点题,深化主题,给人留下思考的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4)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点评】(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学生还应对这类词进行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主要考查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及其运用。平时注意多练。(3)在主体叙事的基础上,结尾进行由事及理的感悟,突出全文的主旨,这是可取的。需要注意的是:点明题旨要自然。“因为有了这样的事,自然有了这样的理。”这样才不给人突兀之感。如果事与理脱节,或者完全是两回事,那就不行了。点明题旨要少讲空话、俗话、套话。(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手表的启示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那带着眼泪的脸,使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说:“为什么这般伤心?”
我一边抹着(zhe zhāo)眼泪,一边呜呜咽(yè yàn)咽地说:“妈妈,我想要做的事,老师总不让我做。”“呀!到底是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要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不让我当主角(jiǎo jué),却只要我在后台工……工作!那小龙平时又很不爱文艺,这次反做了主角!”我呜呜咽咽地,连话也说不清楚。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云,你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我的眼泪,一面温和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脱下手表,把表壳(ké qiào)打开,又问我说:“你看,里面是些什么?”
“是小齿轮和螺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也就是这些别人看不到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这是不被人注意的工作,但
却是最重要的,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去划线字的错误读音。
抹着________(zhe zhāo) 咽________(yè yàn)咽 主角________(jiǎo jué) 表壳________(ké qiào)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虚有外表:________ 意味深长:________
(3)文中画直线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即可) ①演节目没有当上主角,不好意思直说。 ②呜咽着说话,断断续续。 ③话没有说完,被妈妈打断。
(4)小作者从手表中受到的启示是________。 【答案】(1)zhe;yè;jué;ké
(2)表面看起来很好,实际不是如此;言谈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3)②
(4)一个工作是否重要,不在于它是否能被人看见,而要看它的实际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抹着(zhe)、 咽(yè )咽主角( jué)、 表壳(ké )。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虚有外表:表面看起来很好,实际不是如此。意味深长:言谈含义深刻,耐人寻味。(3)了解省略号的作用。解题时要依据句意,文中画直线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是呜咽着说话,断断续续。(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小作者从手表中受到的启示是一个工作是否重要,不在于它是否能被人看见,而要看它的实际意义。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义。(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 , 想道“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单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竞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
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第一自然段中的“这姿态”是指________;第三自然段中的“此”是指________。
(2)鹅吃饭需要三样东西,分别是________。 (3)用“________”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4)作者在描写鹅的步态时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白鹅的高傲?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 (1)白鹅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2)水、泥、草
(3)鹅的叫声,单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4)对比
(5)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解析】【分析】(1)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作者在描写鹅的步态时与鸭作比较,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白鹅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2)水、泥、草
(3)鹅的叫声,单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4)对比
(5)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点评】(1)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此题考查对比方法的掌握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