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版)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土壤与大气间由总压力梯度推动的气体整体流动。对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温度、气压、风、降雨或灌溉、蒸发)。 2. 土壤空气的扩散

由于生物作用.在大气和土壤之间CO2和O2浓度的不同形成分压梯度.驱使土壤从大气中吸收O2.同时排出CO2的气体扩散作用.称为“土壤呼吸”。是土壤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机制。

土壤中CO2和O2的扩散过程分气相、液相两部分。 土壤空气调节

①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孔隙度; (翻耕、有机肥、黏土改良) ②通过调节水分.控制通气状况。 (水旱轮作、合理灌溉) 六、土壤空气调节

①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孔隙度;(翻耕、有机肥、黏土改良) ②通过调节水分.控制通气状况。(水旱轮作、合理灌溉) 七、土壤热量来源 1. 太阳辐射能; 2. 生物热; 3. 地热。

八、影响地面辐射平衡的因素 ⑴太阳的辐射强度

主要取决于气候;晴天比阴天的辐射强度大。天气条件相同条件下取决于太阳光在地面上的投射角(日照角).投射角又受纬度和坡向坡度等影响。 ⑵地面的反射率

太阳入射角、日照高度、地面状况.地面状况又包括颜色、粗糙程度、含水状况、植被及其他覆盖物状况 ⑶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辐射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差值。通常.地面温度高于大气温度.所以地面辐射要比大气逆辐射强。云雾、水汽和风强烈吸收和反射地面发出的长

. .

波辐射.减少有效辐射。 九、土壤热性质

1.容积热容量:是指每1 cm3土壤增、降1℃时需要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用Cv表示.单位为J/(cm3·℃);

2.质量热容量:也称比热.是指每1 克土壤增、降温1℃时所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用C 表示.单位为J/(g·℃)。

两者之间的关系式为:Cv= C×ρ(式中ρ为土壤容重)。

3.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4.导热性:

土壤吸收一定热量后.一部分用于它本身升温.一部分传送给其邻近土层。土壤具有将所吸热量传导到邻近土层的性能.称为导热性。 5.导热率:

导热性大小用导热率(λ)表示.即在单位厚度(1cm)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cm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其单位是J/(cm2·s·℃)。土壤导热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孔隙的多少和含水量的多少。

6.土壤的热扩散率: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1℃的温度梯度下.每秒流入1cm2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单位体积(1cm3) 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其大小等于土壤导热率/容积热容量之比值,单位是cm/s。 7. 海拔高度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这主要是通过辐射平衡来体现。海拔增高.大气层的密度逐渐稀薄.透明度不断增加.散热快.土壤从太阳辐射吸收的热量增多.所以高山上的土温比气温高。 由于高山气温低.当地面裸露时.地面辐射增强.所以在山区随着高度的增加.土温还是比平地的土温低。 8.坡向与坡度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这种影响极为显著.主要是由于:

① 地接受的太阳辐射因坡向和坡度而不同;

② 不同的坡向和坡度上.土壤蒸发强度不一样.土壤水和植物覆盖度有差异.土温高低及变幅也就迥然不同。大体上北半球的南坡为阳坡.太阳光的入射角大.接受的太阳辐射和热量较多.蒸发也较强.土壤较干燥.致使南坡的土壤的温

. .

度比平地要高。北坡是阴坡.情况与南坡刚好相反.所以土温较平地低。在农业上选择适当的坡地进行农作物、果树和林木的种植与育苗极为重要。南坡的土壤温度和水分状况可以促进早发、早熟。 9.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这主要是由于土壤的结构、质地、松紧度、孔性、含水量等影响了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以及土壤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土壤颜色深的.吸收的辐射热量多.红色、黄色的次之.浅色的土壤吸收的辐射热量小而反射率较高。在极端情况下.土壤颜色的差异可以使不同土壤在同一时间的土表温度相差2~4℃.园艺栽培中或农作物的苗床中.有的在表面覆盖一层炉碴、草木灰或土杂肥等深色物质以提高土温。 10土壤温度调节 ①合理耕作与施用有机肥 ②以水调温 ③ 盖与遮荫

第五节 土壤质地与土壤结构

一、土壤颗粒:土壤颗粒是构成土壤固相骨架的基本颗粒。 二、土壤颗粒分类

按土粒的成分:矿物质土粒(占土壤固相重量的95%以上)、有机质土粒、有机质与无机质复合的群体。

土壤固体物质大小和形态各异.一般都视为球体.称为矿物质土粒或矿质土粒.简称土粒。常所指土粒.是专指矿质土粒。

土壤颗粒单粒(原生土粒):固相骨架中的矿质土粒单个存在。 土壤颗粒复粒(次生土粒):单粒相互聚集而成。

土壤颗粒的主要作用:起着支撑植株生长的作用.其粒径大小、组合比例与排列状况直接影响土壤的基本性状。

三、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g/cm3) 多数土壤的密度为2.6~2.7克/厘米3.在机械分析中计算各级土粒的沉降速率时.往往采用“常用密度值”即常用土壤密度值:2.65克/厘米3。

在同一土壤中,不同大小土粒的腐殖质含量和矿物组成不同.因而其密度也不同。

. .

四、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克/厘米3或吨/米3).称为土壤容重,曾称土壤假比重。它的数值总是小于土壤密度.两者的质量均以105-110℃下烘干土计。 土壤容重作用 (1) 计算土壤孔隙度

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 (2) 计算工程土方量

土壤重量= 土壤体积×土壤容重 (3) 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

设耕层厚度0.2m .容重1.3t/m3.有机质含量15g/kg=0.015t/t .全氮量0.75g/kg=0.00075t/t 。

1hm2(104 m2) 厚0.2m 土层计: 土壤重=10000 ×0.2 ×1.3=2600t 有机质储量=2600 ×0.015=39.0t 全氮储量=2600 ×0.00075=1.95t

(4) 计算土壤储水量及灌水(或排水)定额

设土层厚度1m.土壤含水量25%.容重为1.3 t/m3。

1hm2 的1m土层储水量=10000m2×1m×1.3 t/m3×25%=3250t~3250m3/hm2~325mm 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

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紧实度等.主要通过影响孔隙而影响容重。 五、土壤孔隙度(孔隙容积):土壤孔隙的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度.又称总孔度。它是衡量土壤孔隙的数量指标。孔隙度=1-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

六、土壤孔隙性质:土壤孔隙性质(简称孔性)是指土壤孔隙总量及大、小孔隙分布.它对土壤肥力有多方面的影响。土壤孔性可从两方面了解:一是土壤孔隙总量(总孔度).二是大小孔隙分配(分级孔度)。 土壤孔隙度=

容重密度

×100%=

孔隙体积土壤体积

=1?

土粒体积土壤体积

=

土壤体积?土粒体积

土壤体积

土壤学中所说的孔隙直径是指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当量孔径)。当量孔径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为:d=3/h.当量孔径与土壤水吸力呈反比.孔隙越小.

. .

土壤水吸力越大。 (1) 非活性孔隙

当量孔径< 0.002 mm的孔隙.根毛和微生物不能进入此孔隙。 (2) 毛管孔隙

当量孔径为0.02~0.002 mm的孔隙植物细根、原生动物和真菌不能进入毛管孔隙中.但根毛和细菌可在其中生活。 (3) 通气孔隙

当量孔径>0.02 mm的孔隙.其中>0.2 mm的粗孔植物的细根可伸入其中;0.2-0.02 mm的中孔是原生动物、真菌和根毛的栖身地。 土壤孔性的影响因素

①质地;②结构;③土壤有机质含量;④土粒排列;⑤自然因素与土壤管理。 八、土壤机械组成(或土壤颗粒组成):各粒级土粒在土壤中的相对比例(质量百

分数)。

九、 当量粒径:(有效粒径):土粒在水中沉降速度因其形状而异.而形状又很

不一致.近百年来都是采用与土粒沉降速度相同的球体土粒的直径或半径为其粒径.称为当量粒径。

十、土壤粒级:按土粒大小.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石砾:>2 mm 砂粒:1-0.05mm 粉粒:0.05-0.002mm 粘粒:<0.002mm

土粒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 各粒级土粒的化学组成:

砂粒和粉砂粒以石英和长石等原生矿物为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 粘粒中,则以次生层状硅酸盐矿物为主,铁、钾、钙、镁等的含量较多。 土粒的化学性质:

主要指-离子吸附与交换、酸碱性、氧化还原反应等。 土粒级的物理性质:吸湿量、持水量、孔隙度、粘结力等。

十一、土壤质地:按照土壤中不同粒级土粒的相对比例 ( 土壤机械组成的差异 )

. .

(完整版)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

土壤与大气间由总压力梯度推动的气体整体流动。对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温度、气压、风、降雨或灌溉、蒸发)。2.土壤空气的扩散由于生物作用.在大气和土壤之间CO2和O2浓度的不同形成分压梯度.驱使土壤从大气中吸收O2.同时排出CO2的气体扩散作用.称为“土壤呼吸”。是土壤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机制。土壤中CO2和O2的扩散过程分气相、液相两部分。土壤空气调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ihx57g84f75cln2z0an3ef8l940oa007v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