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奇偶性
教学时间:2015年9月 教学班级:高一 5 班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判断某些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加强化归转化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奇偶性,单调性的综合使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I)复习回顾
1.回忆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并复述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2.初中几何中轴对称,中心对称是如何定义的?
轴对称: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即一个图形沿直线折叠,能够与另一图形重合) 中心对称: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对称(即把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180?,能够与另一图形重合)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函数的另外一个性质——奇偶性(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II)讲授新课 1.偶函数
2
(1)观察函数y=x的图象(如右图)
①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关于y轴对称。
2
②从函数y=f(x)=x本身来说,其特点是什么? ?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函数y取同一值。 例如:f(-2)=4, f(2)=4,即f(-2)=f( 2); f(-1)=1,f(1)=1,即f(-1)=f(1); 11 1111…… 24242222
由于(-x)=x ∴f(-x)= f(x).
2
以上情况反映在图象上就是:如果点(x,y)是函数y=x的图象上的任一点,那么,与它关于
22
y轴的对称点(-x,y)也在函数y=x的图象上,这时,我们说函数y=x是偶函数。 (2)定义: 一般地,(板书)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 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例如:函数f(x)?x?1,f(x)?2f(?)?,f()?,即f(?)?f()。2,f(x)?x等都是偶函数。
x2?112.奇函数
3
(1)观察函数y=x的图象(投影2)
①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它们对应的函数值 有什么关系?
?也是一对相反数。
②这个事实反映在图象上,说明函数的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
3
呢??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如果点(x,y)是函数y=x的图象上任一点,那么与
33
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x,-y)也在函数y=x的图象上,这时,我们说函数y=x是奇函数。
(2)定义
f(?x)??f(x),那一般地,(板书)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例如:函数f(x)?x,f(x)?1都是奇函数。 x3.奇偶性
如果函数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那么我们就说函数f(x)具有奇偶性。 (III)例题分析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3422(1)f(x)=x+2x; (2) f(x)=2x+3x; (3) f(x)=x+2x+5; (4) f(x)=x,x??0,???; (5) f(x)=211; (6) f(x)=x+; xx分析:① 这里主要是根据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
②函数中有奇函数,也有偶函数,但是还有些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唯
有f(x)=0(x∈R或x∈(-a,a).a>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③从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可以看出,具有奇偶性的函数,首先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其次f(-x)= f(x)或f(-x)=- f(x)必有一成立。因此,判断某一函数的奇偶性时:首先看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对称,再计算f(-x),看是等于f(x)还是等于-f(x),然后下结论;若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则函数没有奇偶性。 ???是增函数。证明y=f(x)在???,0?上也例2.已知函数y=f(x)在R上是奇函数,而且在?0,是增函数。 证明:设x1
∴函数y= f(x)在(0,+∞)上是增函数。
???是减函数。0?上变题:已知函数y=f(x)在R上是奇函数,而且在?0,证明y=f(x)在???,也是减函数。 结论:由例2可有:
奇函数在两个对称区间内的单调性是相同的;
偶函数在两个对称区间内的单调性是相反的; (IV)课堂练习:课本P41思考题和P42练习1,2 (V)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以及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使用。特别要注意判断函数奇偶性时,一定要首先看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否则将会导致结论错误或做无用功;对于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综合题,要深入分析、理清思路、总揽全局、各个击破。 (VI)课后作业
书面作业:课本p46习题1.3 A组题第9、10题和B组题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