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跟踪训练(九)
一、选择题
1.(205·湖北武汉元月调研)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段=BC段;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B处,A、C处可在同一时刻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借助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兴奋从D到E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刺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解析] 由于兴奋通过突触传递需通过化学信号神经递质,而化学信号的传递比电信号速度慢,因此,刺激B处,A处先于C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③为突触小泡,其内容物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胞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不能从D到E传递;刺激C处,不会引起E内神经递质释放,因而不会引起E内线粒体活动增强。
[答案] B
2.(2015·河南开封第二次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 B.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C.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D.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解析] 突触是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所形成的,故突触中可能含有树突的结构;无论兴奋与否,神经递质都在合成,只是在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才会引起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并与后膜接触,从而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反射弧中有突触,突触决定了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以局部电流形式单向传导。
[答案] C
3.(2015·湖南株洲质检(一))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为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B.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解析] 当兴奋传至a点时,膜外电位为负电位,此时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说明a、c两点的膜外电位相同,则c点膜外电位也为负电位,B项正确;当兴奋传到b点时,a点的膜外电位为正电位,c点的膜外为负电位,则此时指针向右偏转.A项错误;兴奋的产生是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导致钠离子内流造成的;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证明了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
[答案] A
4.(2015·湖南株洲质检(一))如图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 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 激素①②③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在寒冷环境中这三种激素的含量都增加;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以增加产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但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分泌活动起到反馈抑制作用;图中显示,体温调节中有激素的参与,这属于体液调节,也有下丘脑和有关神经的参与,这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 C
5.(2015·长沙一中月考)当人们在挠痒时,会刺激同一皮肤部位的各种疼痛和触觉感受器,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会产生一种“周围抑制”效应,瘙痒感就被短暂地“关闭”掉了。据此推理,抗组胺药、类阿片拮抗药等可暂时减缓瘙痒感的原理最可能是( )
A.阻止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 B.激活瘙痒部位的痛觉和触觉感受器 C.使传递瘙痒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 D.抑制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暂时减缓瘙痒感”说明抗组胺药、类阿片拮抗药产生的效应类似“挠痒时瘙痒感短暂关闭”,由此推测这些药物的作用是导致传递瘙痒的神经细胞变迟钝。
[答案] C
6.(2015·山西四校联考)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甲图为神经纤维,乙图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长度均为h),以下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外正内负,是K主动运输到膜外的结果 B.甲、乙两图a处给予相同适宜刺激后,电流计同时发生偏转 C.甲、乙两图此时电流计测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显示为正值
D.乙图中神经冲动由a→b的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解析] 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外正内负,是K协助扩散到膜外的结果;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于突触间的传递速度,甲、乙两图a处给予相同适宜刺激后,甲中电流计先发生偏转;甲、乙两图此时电流计测到的电位为零。
[答案] D
7.(2015·石家庄月考)神经纤维膜外的Na浓度明显高于膜内。当神经纤维受外来适宜刺激时,Na顺着浓度梯度开始从纤维的膜外进入膜内。少量的Na进入后,又引起膜对Na
+
+
+
+
+
+
+
的通透性增加。在动作电位发生后的恢复时期,“钠泵”活动增强,将内流的Na排出,恢复了原先的Na浓度梯度。根据以上有关信息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将神经纤维浸浴于无Na的溶液时,刺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不会出现 B.Na浓度调节存在着正反馈调节
C.Na进入神经纤维膜内是被动运输,而运出纤维膜外是主动运输 D.静息电位产生以及维持的过程中,一定不需要Na的参与
[解析] 神经纤维浸浴在无Na的溶液中,刺激神经纤维不会发生Na内流,即不会产生动作电位;少量Na进入后引起膜对Na通透性增加,表现为正反馈调节;Na由膜外高浓度一侧运输到膜内低浓度一侧是被动运输,由膜内低浓度一侧运输到膜外高浓度一侧是主动运输;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依靠K外流,但其维持过程中Na也会参与。
[答案] D
8.(2015·湖北宜昌第一次调研)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
+
+
+
+
+
++
+
+
A.图1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
B.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 C.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 mV
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 [解析] 静息状态时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膜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但在不同部位的膜内钾离子浓度应相等;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①处先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电流计左侧微电极所连接处时,该处膜电位变化,则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当兴奋传至电流计右侧微电极所连接处时,电流计指针又偏转1次;图2两微电极均接在膜外,膜外不同部位的电位相同,因此,所测得的电压为0 mV;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当产生的兴奋传至电流计右侧微电极所连接处时,可以测到电位变化。
[答案] B
9.(2015·重庆卷)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 测定值 10.0 1.7 参考范围 3.1~6.8 5.0~20.0 单位 p mol/L m 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解析] 该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偏高,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该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A项错误;该人体内胰岛素含量偏低,因此,该人体内血糖含量应高于正常,B项错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其中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C项正确;胰岛素能加快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由于胰岛素含量下降,因此,该人体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度减慢,D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