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Du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部分规律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动态几何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中的“变”与“不变”的和谐统一,其特点是图形中的某些元素(点、线段、角等)或某部分几何图形按一定的规律运动变化,从而又引起了其它一些元素的数量、位置关系、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或某部分图形等发生变化,但是图形的一些元素数量和关系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却互相依存,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需要具备以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 常见的动点问题

一、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对这类问题的分析,先明确以下3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左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例1 如图.A、B、C三点在数轴上,A表示的数为-10,B表示的数为14,点C在点A与点B之间,且AC=BC.

(1)求A、B两点间的距离; (2)求C点对应的数;

(3)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相向运动,甲的速度是1个单位长度/s,乙的速度是2个单位长度/s,求相遇点D对应的数.

1

练习1 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⑴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⑵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当点P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一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点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二、求最值问题

利用轴对称性质实现“搬点移线”求几何图形中一些线段和最小值问题。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借助的主要基本定理有三个: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垂线段最短。

求线段和最小值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动点的最值问题,两个动点的最值问题。

例2 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动点P,使PD+PE的值最小,则其最小值是 ______ .

特点:已知两个定点位于一条直线的同一侧,在直线上确定一动点的位置,使动点与两定点线段和最小,求出最小值。

思路: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其中一定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结这个对称点与另一定点,交直线于一点,交点即为动点满足最值的位置。

练习2 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4,AD是BC边上的中线,F是AD边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当EF+CF取得最小值时,则∠ECF的度数为( )

A.15° B.22.5° C.30° D. 45°

2

例3 如图,∠AOB=30°,内有一点P且OP=√6,若M、N为边OA、OB上两动点,那么△PMN的周长最小为( )

A.2√6 B.6 C. √6/2 D. √6

特点:已知一个定点位于平面内两相交直线之间,分别在两直线上确定两个动点使线段和最小。

思路:这类问题通过做这一定点关于两条线的对称 点,实现“搬点移线”,把线段“移”到同一直线上来解决。

练习3 如图,已知∠AOB的大小为α,P是∠AOB内部的一个定点,且OP=2,点E、F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若△PEF周长的最小值等于2,则α=( ) A.30° B.45° C.60° D.90°

例4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4,∠BAC=60°,∠BAC的平分线BC于D,M、N分别是AD与AB上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 .

特点:两动点在两条直线上,定点和其中一个动点共

线,求不共线动点分别到定点和另一动点的距 离和最小值。

思路:(1)利用轴对称变换,使不共线动点在另一动点的对称点与定点的连线段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这条线段垂直于另一动点的对称点所在直线时,两线段和最小,最小值等于这条垂线段的长。

练习4 如图,在△ABC中,∠C=90°,CB=CA=4,∠A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点P、Q分别是AC和AD上的动点,则CQ+PQ的最小值是______.

3

三、动点构成特殊图形问题

此类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分析图形变化过程中变量和其他量之间的关系,或是找到变化中的不变量,建立方程或函数关系解决。

1 把握运动变化的形式及过程;思考运动初始状态时几何元素的关系,以及可求出的量。

2 先确定特定图形中动点的位置,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化动为静。 3 根据已知条件,将动点的移动距离以及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条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4 根据所求,利用特殊图形的性质或相互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来解决动点问题。

例5 如图,在Rt△ABC中,∠B=90°,AB=5 ,∠C=3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秒(t>0).过点D作DF⊥BC于点F,连接DE、EF.

(1)求证:AE=DF;

(2)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例6 如图,点A在Y轴上,点B在X轴上,且OA=OB=1,经过原点O的直线L交线段AB于点C,过C作OC的垂线,与直线X=1相交于点P,现将直线L绕O点旋转,使交点C从A向B运动,但C点必须在第一象限内,并记AC的长为t,分析此图后,对下列问题作出探究:

(1)当△AOC和△BCP全等时,求出t的值。

(2)通过动手测量线段OC和CP的长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得到的结论。

4

巩固提升

1.如图在锐角△ABC中,AB=4√2,∠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________.

2.已知,数轴上点A在原点左边,到原点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点B在原点的右边,从点A走到点B,要经过32个单位长度. (1)求A、B两点所对应的数;

(2)若点C也是数轴上的点,点C到点B的距离是点C到原点的距离的3倍,求点C对应的数;

(3)已知,点M从点A向右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同时点N从点B向右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设线段NO的中点为P,线段PO-AM的值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其值.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0),B(33,2),C(0,2).动点D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0出发沿OC向终点C运动,同时动点E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B向终点B运动.过点E作EF上AB,交BC于点F,连结DA、DF.设运动时间为t秒. (1)求∠ABC的度数;

(2)当t为何值时,AB∥DF;

5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Du

动点问题解题技巧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部分规律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动态几何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中的“变”与“不变”的和谐统一,其特点是图形中的某些元素(点、线段、角等)或某部分几何图形按一定的规律运动变化,从而又引起了其它一些元素的数量、位置关系、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或某部分图形等发生变化,但是图形的一些元素数量和关系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却互相依存,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1r7g7ju5e7wp9920czo7b3ef97wu600zz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