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靠”工程的承包商多以追求最大利益为目的,把一切非法的、不合理的费用从建设工程当中扣回,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工程成本、偷工减料、使用次材、降低质量标准,而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利益及生命安全。
投资、工期等的影响
地铁建设单位资金不能按时到账也会一定程度的影响施工安全。盲目的缩短工期是引起施工事故的凶手。
2 城市地铁安全事故控制对策
地铁工程施工由于其独特的施工环境,高标准的施工要求,事故发生的严重连带危害性,要求施工现场有科学的安全事故预测手段、易于接受的安全风险源识别系统、贯穿全过程的检测和安全监督体系和必要的事故应急减灾措施。按照风险识别、风险预防、风险转移的风险处理策略,可以建立如下的控制对策系统:
建立危险源识别系统
危险源是潜在的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地铁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识别可以利用以下途径:识别地铁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危险源;根据法规和其它要求逆推危险源;根据原来或正在使用的风险控制措施来反推危险源;通过类似工程(铁路工程、矿山工程等)施工活动中的危险源来判定;通过多以往施工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及反馈意见来识别危源。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可以粗略的通过以往施工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来反馈。
建立安全事故防范系统
安全事故防范系统是一种采用技术手段减少或消除风险威胁的一种事故预防措施,包括以下3 方面:安全视觉识别系统、施工监测与第三方监测并重的双重监测体系、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施工现场安全视觉识别系统
安全视觉识别系统是基于视觉识别系统提出来的,是企业安全理念、安全信息的视觉体现。在地铁施工现场可通过安全标志、警示、标语、标牌、招贴、现场环境、交通工具、服装等向施工作业员工传递有关安全的文化、方针、行为准则、观念等,设计上力求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场所、不同情况描述信息准确、言简意赅、透过色彩特有的知觉刺激与心理反应,让人过目难忘,具有警惕作用。
建立施工监测与第三方监测并重的双重监测体系
施工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了解施工中围岩与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围岩的稳定性,指导日常施工。通过监测了解工程施工对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物等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第三方监测的目的是在土建施工工程中对周边环境和工程自身关键部位实施独立、公正的监测,基本掌握周边环境、围护结构体系和围岩的动态,验证施工方的监测数据,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提供参考依据。
尽管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的目的有所区别,但其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等,在施工过程中,两个单位的数据需要互相对比印证,作为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施工监测与第三方监测并重的双重监测体系,能更好的指导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周边环境安全。
建立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系
工程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应用的基本形式。工程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集中存储管理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并随时进行查询和更新。准确、及时地完成工程项目管理所需要信息的处理,比如大量的工程量核算以及网络进度图的分析和计算;能方便快速地生成大量的控制报表,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支持。工程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管理工作流程更加趋于规范,增强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和监理工程师目标控制工作有效性。资料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决策问题时,能根据最新动态给出最明确的指导,能很好的指导动态施工。
积极有效应对不良地质体
不良地质体的分布具有随机性和隐蔽性, 不易预知和探明, 往往在事故发生后才得以揭露.而且由于其不可预见性, 施工中突然遭遇不良地质体往往猝不及防, 从而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后果.应对不良地质体的一般原则:①将不良地质体的预报作为超前预报的重点, 在交通繁忙的闹市区对地层中水体水带分布、空洞及异常区进行重点探测, 以事先杜绝风险源;②对地质异常区派专人定期巡查,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③暗挖施工前尤其要对结构上方空洞及地质异常区进行处理, 保证暗挖施工安全;④加强监控量测对施工的指导作用,使量测数据发挥实效;⑤ 出现险情后及时疏导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
对工前探测得到的不良地质体及早处理, 对于可能成为地铁施工安全隐患的空洞、水囊要排水后进行回填和注浆, 对于一些特殊地质体结构则要特殊对待.对于一些临时遭遇的不良地质体, 应尽快准确判断其性质和规模, 根据地铁施工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及
时治理。
加强地下管线的调查及变形控制
针对地铁施工中管线事故, 防治的关键在于首先根据地下管线与新建地铁工程的相对位置, 深入分析其与地层的相互作用, 进而评估地铁施工与地下管线之间的相互影响。
(1)施工前对施工场地周围邻近管线进行调查,主要包括管线使用功能、与隧道相对位置、埋深、管径、埋设年代、构造、材质、接头形式等.
(2)对管线因施工产生的变形进行预测, 定量掌握施工影响程度.通常采用结构模型分析法或耦合模型分析法, 确定使地层变位达到最小时的最佳施工方法, 同时对隧道开挖过程中管线地基变位机理和形态的正确预测.
(3)以管线的安全为目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线控制标准, 目前主要有管线变形控制标准、管节受弯应力控制标准和管接缝张开值控制标准等.实际中应根据各管网线路的材质及可变性情况, 结合地表沉陷槽分布规律进行综合考虑, 尤其要对管线“递进式”的破坏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相应提出分级破坏标准,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前加固方案.
(4)实施管线安全的动态控制, 按照施工过程力学理论, 采用变位分配原理, 在既定的施工方案下,将沉降或应力控制目标进行分解, 明确到每个阶段。
(5)施工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监测方法, 选择关键部位的重点控制指标, 实施全过程监测, 对监测数据实时处理并及时反馈。
规范施工管理及提高现场施工技术
加强地铁施工过程管理对高质量完成地铁工程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主要从以下
4 个方面加强措施:
(1)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是各项施工安全的有力保证和基本前提, 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人和现场施工人员都应以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为先.
(2)施工现场的整顿清理和安全防护, 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问题, 尽可能消除事故隐患, 鉴于北京地铁施工中曾发生数起因外界交通违规造成施工人员伤亡的惨重事故, 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
(3)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及故障排除, 杜绝事故隐患.在施工中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制度.
(4)重视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建立城市地铁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就城市地铁建设这一领域, 相对于结构本身而言, 周边环境面临的安全风险更为显着 .因此, 建立城市地铁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非常重要,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岩土工程勘察和环境调查;②环境安全分级;③邻近建(构)筑物的现状评估;④环境影响预测和安全控制标准的制定;⑤环境安全的专项设计;⑥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⑦风险管理专家决策系统.
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体系的基础上, 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以最大程度规避各类安全事故.目前, 在上海、广州、青岛和南宁等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中, 已逐步引入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模式, 取得了良好效果。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