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
感》导学案知识
年级: 五年级 科目:语文
单元 课 时 学习目标 第四单元 课题 9.古诗三首 第2课时(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有感情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背诵并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 课 知 识 点 一、自学探究 1.想一想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1、知作者: 陆游,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的一位诗人,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 2、自由读古诗,把诗读通顺,读出节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解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什么意思呢? 诗题的意思是: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4.解字意: 将晓:快要天亮。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 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摩天:碰到天。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5.解诗意,品诗句 (1)学习一、二句: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写景) 诗意: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思考1:这两句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圈出来。 景物:“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 思考2:这两句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利用夸张手法极力描写祖国山河的壮丽,更加衬托出诗人因失地未能收复而悲痛的心情。 (2)学习三、四句: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抒情) 诗意: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思考1:读完这两句,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呢?(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从“泪”字体会到的)泪流到了哪种程度?(“泪尽”,泪都流完了,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 思考2:他们“望”的是?(期望王师赶走金兵,收复失地) 思考3:前两句写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 因为这些美好的河山被胡人占领了 思考3: 1、“遗民”是什么意思?(被遗弃的人民) 2、.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呢?(南宋的昏君和贪官)这些遗民中有哪些人?(有老人、妇女、儿童等) 3、“胡尘”指的是什么呢?(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4、他们“望”的是?(期望王师赶走金兵,收复什么失地) 同学们,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没有) 6.悟诗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情感! 作 业
1. 抄写古诗两遍,抄写古诗大意一遍。 2. 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导学案知识点全面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