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剪力墙建筑施工中的技术管理要点
【摘 要】在高层建筑中,剪力墙结构的应用日渐广泛,加强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是整个建筑项目的关键之一。只有搞好技术管理,才能掌握高层剪力墙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从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高层剪力墙结构中施工技术管理要点,从而保证高层剪力墙建筑达到优质标准。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技术;技术管理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结构为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二十七层,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一级,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2.土方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开工前必须做好排水设施,挖土时应预留300mm厚土层人工清底,保证基底表面平整,在人工清底过程中,测量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时给定控制标高,防止超挖现象发生。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做好基坑上部周边挡水土堤及基坑周围的明排水沟及集水井,防止雨天的到来,引起基坑周边塌方,并及时组织好对基坑验槽工作,及时进行灰土挤密桩施工,防止雨水对基底土的浸泡。同时,为了保证基坑边坡安全,基坑边坡放坡为1:0.5。基坑土方开挖时,基坑周围 10米内不得堆载重物。
3.桩基工程施工要点
桩位测放结束即固定桩位点,每个桩位点测放四个“龙门桩”,四个“龙门桩”的交点即为桩位点,以防桩位移动。钻机对正桩位后调平,使主动钻杆垂直并保持天滑轮、动力盘中心、及桩位中心三点一线。在成孔过程中发现孔斜,即刻纠斜,否则,不允许再钻进,同时,钻孔到达设计深度后,经过验收即下入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严禁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形成孔壁失稳,在砂层部位形成塌孔。 成孔后,按常规方法测量孔的垂直度、孔径、沉渣厚度。对以上三项指标通过常规方法测量发现有问题的桩,由桩检测单位采用孔径仪,沉渣测定仪,井斜仪进行判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钢筋笼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给每个钢筋笼按规定加焊桩径卡。钢筋笼加工除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必须符合表1规定:
绑扎扎丝长度应严格控制,梁、柱绑扎铁丝丝尾朝向梁柱心,板、墙绑扎铁丝丝尾与受力筋弯钩一致。梁柱箍筋应与受力筋垂直,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筋错开设置绑扎,箍筋要平、直,规格间距依照图纸,丝尾朝向梁、柱心,同时梁箍筋伸入柱中一个,梁两端箍筋距柱筋外皮 50㎜。梁、板钢筋先弹线后绑扎,钢筋弯钩朝下,保护层垫块到位。 4.2钢筋加工
4.2.1钢筋绑扎定位技术应用 1)内墙、柱筋定位
① 基础梁及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从垫层准确向基础梁上吊线,在钢筋上弹放柱位置线,在基础梁内部及梁顶各固定一道箍筋,上下固定柱插筋,柱钢筋拐头向外绑在承台的钢筋网片上。 ②定位箍筋的直径一般同构件箍筋; 2)地下室外墙筋定位
① 墙的根部及在承台、筏板、地下室上表面的钢筋定位方法同柱。
②墙水平筋间距、竖向钢筋间距由竖向梯子筋及水平向梯子筋控制。
③定位钢筋与两侧墙筋应采用十字形绑扎牢固。 3)梁筋定位
①纵向受力钢筋为双层或多层时,两排钢筋之间以直径 25mm ~28mm的短钢筋垫起。
②梁节点钢筋十分稠密时,应留有能满足浇灌混凝土和振捣的间隙。
③ 每跨梁除按八字形绑扎外,在净跨梁两端(墙、柱面)向内 300mm处各增加一个定位箍筋,定位箍筋的间距应为粗直径受力钢筋的 60d,且应在两个定位箍筋之间的梁底设一组(两块)垫块。 ④ 定位箍筋的直径同梁箍筋。 4.2.2钢筋接头
钢筋应先调直下料,加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用气割下料。 提供的直螺纹在现场加工,加工钢筋端头螺纹的牙形、螺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