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中的问题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施行以来,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
激发,群众投资创业的热情持续高涨,注册资本从实缴变为认缴,进一步降低了创业本钱,便利了投资者,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盲目投资或非理性投资增多。新设公司门槛降低,无需提交验资报告,注册资本可以分期出资,注册资本较大公司的产生,是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后,投资者认为改革就是登记门槛降低了,可以随意申报注册资本,注册资本常被视为企业实力的象征,在市场准入、合同招标等工程中也是重要的条件和参数之一。为了提升信誉度,一些投资者对个人出资才能、承当风险才能考虑得不多,随意变更出资及出资期限,部分企业甚至不顾自身实力和开展需要盲目增资,很多企业认为缴纳多少资金、什么时候缴清,全由自己说了算,产生幸运心理,出现了“只认不缴〞的现象,并未认识到违约所要承当的责任,法律意识有待增强。同时,也存在新设市场主体迅速增长,大量皮包公司的出现,给后续监管带来困难的问题。
二是任意填报出资方式现象增多。因实物、知识产权等非货币形式的出资行为无需评估作价,及非货币出资占货币
的最低比例限制的取消,出现了部分企业任意填报出资方式的行为。对此负责任的公司会以市场评估价来约定非货币出资物的价值,而不负责任的公司会任意填写非货币的出资额,注册资本的可信度也会大打折扣。
三是同一地址登记公司数增多。在同一地址登记多家公司的现象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了缓解了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现代效劳业、快乐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以及初次创业等对场所要求不高的企业的经营场地问题,能为他们降低创业本钱。但同时,实行“一址多照〞,允许现代效劳业的市场主体将同一地址作为多家市场主体的住所,也容易催生“空壳公司〞,也会为相关监管部门带来更大的挑战。
四是经营范围中新兴行业较多。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无法满足时代开展的需要,很多经营范围无法准确分类,只能归属于其它行业。会间接影响对经济开展行业趋势的判断。
五是后续监管任重道远。改革后,市场主体数量大幅上升,监管任务加重,大量的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和事后监管,工商部门一直存在的有限监管力量与无限监管任务的矛盾更加突出。而当前基层的监管形式无法彻底解决这一矛盾,监管力量也跟不上“严管〞的高强度要求。目前最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推行“先照后证〞形式后,各行政审批部门对市场主体行政答应方面监管形式的转变。“先证后照〞形式改为“先照后证〞并不仅仅是办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与申请行
政答应顺序的简单位移,它涉及到各行政审批部门对于“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原那么的理解和认知,涉及到各行政审批部门对审批与监管的统一管理,涉及到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和监管力量的转变。“先照后证〞形式下,除涉及国家平安、公民生命财产平安的外,经营主体可直接申请营业执照,假设经营主体在获得营业执照后未到相关部门申请行政答应,那么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后续监管,这种后续监管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多部门结合监管。但由于考核机制和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因素,目前对行政答应的后续监管还没形成良好的协作联动机制。
六是企业信誉信息共享机制缺乏技术平台支撑。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后,市场准入关口进一步放宽,登记条件、程序进一步简化,给工商部门高效能、全方位“严管〞到位提出了新要求。而市场主体信誉分类监管是工商部门以市场主体信誉状况为主导,根据市场主体的行业、经营地域和预警等情况进展内部分类、评价和监管等级划分,并相应采取不同监管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信誉监管的方式。以工商登记数据库为根底的涵盖各行政审批部门的市场主体信誉信息系统尚未统一建成,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后续衔接方面还缺乏统一的技术平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