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课时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提高判读光照图的能力。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通过日常地理现象探究地理原理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
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 2.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
? 昼现象
(1) 夏半年?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
? 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
?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四周有极夜? 现象
(2) 冬半年?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
? 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3)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都是12小时。 判断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大于夜长。( √ ) 2.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 )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 )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
1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春秋分日: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随季节变化
(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 (2)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 (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最大,一年有两次直射。 判断
1.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 )
2.极昼现象出现时,极点的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太阳高度的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 √ )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 (1)成因
(2)划分
类型 春季 天文四季 气候四季 2.五带
(1)划分依据: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五带的划分
过渡季节 3、4、5月 夏季 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 6、7、8月 范围 秋季 过渡季节 9、10、11月 冬季 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 12、1、2月 2
探究点一 昼夜长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但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生活在极地地区,要面对极昼或极夜的困扰。极昼期,人的生物钟紊乱;极夜期,长时间的黑暗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1)在下列图中画出太阳光线及晨昏线,用阴影标注夜半球。(提示: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2)图a为“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分布图”,总结夏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3
(3)图b为“北半球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分布图”,总结冬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4)图c为“北半球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分布图”,总结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5)指出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答案 (1)
4
(2)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而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4)全球昼夜平分。
(5)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90°-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两看”: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