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当时的法国正值封建制度日趋腐朽,资产阶级及广大劳动阶层同封建统治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时期,天主教会与统治者相互勾结,用宗教蒙蔽人们的理性。为了唤醒人民、拯救国家,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率先在思想领域展开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就教育领域而言,卢梭针对传统古典教育的弊端,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详细阐述了培养社会“自然人”的教育理想。 1.自然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 A.自然主义哲学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是以其自然主义哲学为依据而提出的。与原罪说所宣扬的人生来带有罪恶不同,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具有善良的情感,这种善良的情感是与生俱来并且内在于天性之中的。自由、理性和良心构成了善良的天性。这种善良的天性不会因为贫贱而变化,人之所以变得罪恶是由于后天的残害所致,诸如错误的教育、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宗教、社会偏见等因素。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因此,为了改造人的本性,使人重新成为自由人,卢梭提出了教育归于自然,通过自然主义教育来实现培养社会新人的教育理想。 B.天赋人权说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建立在其道德理想国的政治理论基础之上。按卢梭本人所述,他的政论性著作《社会契约论》与《爱弥儿》在思想上是相同的,不了解其政治学说就无法理解其教育理论。卢梭的政治理论认为人生来就自由、平等且具有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后来,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社会产生了不平等现象。人们为了获得平等与自由的权利,势必会推翻封建腐朽的专制统治,建立起符合人性自然发展的理想国家,而这种理想国家的建立有赖于具有善良本性的公民。为了培养出符合理想国家要求的公民,就必须依据自然主义教育将其加以改造,恢复他们的自然本性。正是出于这一政治需要,卢梭提出了以培养具有善良的自然本性公民为目标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2.自然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A.自然主义教育的内涵及对象
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归于自然。他强调教育要顺应人的本性,反对那种不顺从儿童特点,按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发展的所谓教育。正如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由此可见,教育就是要遵从自然,顺应儿童本性,促进儿童身心的自然、和谐发展。
卢梭的自然教育将儿童视为研究对象。在他看来,成人对儿童一点儿都不了解,主观地将成人的观点强加给儿童,不按照儿
童的心理行事。在教育内容上,成人往往只关注有助于孩子日后成长为成年人后应该获得的知识,而不考虑儿童现有能力所能学些什么,因此出现了将儿童不理解的知识硬生生灌输给学生的现象。这样不仅不利于促进孩子理解能力的发展,相反使他们对知识产生一种枯燥乏味的印象,从而使孩子厌恶知识、畏惧学习。在教育过程中,成人往往过分追求学生获取知识的数量与速度,而对儿童提出了超出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要求。这样,看似节省时间实际上却阻碍了儿童自然发展的进程,造成拔苗助长的错误。因此,教育要着眼于儿童,根据儿童的自然天性有针对性的施加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益于儿童发展的教育。 B.自然主义教育的目标与方法
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然人。在卢梭看来,自然人是相对于公民而言的。他认为在专制社会中由于人的自由与主权遭到践踏,因而不能够同时教育出人和公民,必须在两者之间选择其一。自然人是完全为了自己生活,不依赖任何职业与社会地位,可以适应各种变化的人。而公民则与社会关系密切,国家越大,人民的自由就越小。因而,自然人理应成为国家培养的对象。但是,卢梭所强调的自然人并不是将其赶到森林的野蛮人,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这样的“自然人”既保持了自己的天性自由发展又能在社会中生存。这种“自然人”与传统教育培养出的身心倍受摧残的人截然不同。受卢梭的生活背景与阶级地位的影响,他所提出的“自然人”实际上就是小资产阶级的化身。他所
憧憬的身心和谐发展、适应社会的“自然人”正是摆脱封建主义枷锁的资产阶级新人。
为了与自然教育的总原则相适应,卢梭提出了“消极教育”法,即任何事情成人没有必要去干预而是让大自然按照它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儿童。消极教育并不意味着大人对孩子放任自流、无所作为,它强调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需要进行教育。“那种试图不成熟地造就思想,以成人的职责去教育孩子的教育,称之为积极教育。那种想在直接授予知识前让知识工具的器官完美化,努力以恰当的感性练习为理性知识开路的教育,称之为消极教育。这种消极教育不是浪费光阴,无所事事,它是为了让孩子在达到理解真理的年龄时,能够走上引导他向真理进发的道路;在他获得认识和热爱善良的本领时,走上引导他成为善良人的道路。”由此看来,卢梭的消极教育完全是积极的。消极教育有助于保护儿童善良的自然本性,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为儿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C.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过程
卢梭认为,儿童是依据自然制定的计划而成长的。这一计划推动儿童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发展不同的能力。人生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与之适应的完善程度。依据人自然发展的进程与不同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卢梭将自然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 a.婴儿期的教育(0~2岁)
这一时期卢梭主张以婴儿的身体保健和养护为主要任务,对
幼儿进行适当的体育教育。因为健康的身体是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教育的条件。这一时期,卢梭主张婴儿去乡下环境自然生长,反对用襁褓束缚孩子,更反对对孩子娇生惯养。 b.儿童期的教育(2~12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具备了一些独立性,但是儿童的认识仍处在对外界形象的感觉阶段,也即“理智睡眠期”,所以主要进行的是感觉教育,以便为儿童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基础。
卢梭看来,感觉教育应遵从触觉―视觉―听觉的顺序,并把绘画、歌唱、游戏等看作是感官教育的良好途径。此外,适量的体育锻炼是促进儿童感觉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纪律方面,卢梭反对体罚,也不赞成说教。他主张运用“自然后果法”来纠正孩子犯下的错误即当孩子出现过失以后,大人不必直接制止或处罚,而是让儿童在同大自然的接触中,体会自己所犯错误或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 c.少年期的教育(12~15岁)
进入少年期,由于儿童已经接受了良好的体育和感觉教育,因而已经具备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
卢梭认为,智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在于使儿童形成精确、清晰的概念,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发展他们的思维、判断和学习能力。总之,“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在智育的方法上,卢梭主张依据儿童的经验采取实地观察、科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