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部
一、胸部基本病变
1.渗出与实变:渗出多见于急性炎症、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及肺水肿,肺渗出呈略高密度的磨玻璃密度;实变多见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肺泡性肺水肿、肺梗死、肺结核;在实变的高密度阴影中显示含气的支气管影称空气支气管征。
2.增殖性病变:多见于慢性炎症或肺结核,病灶呈多发小结节状,密度增高,边缘清晰。 3.纤维化:局限性纤维化为结节、斑块、索条及线样僵直的致密影;弥漫性纤维化为弥漫分布的网状、线状及蜂窝样影,还可见网状结节病灶。
4.钙化:CT值达100HU以上,可呈细粒状、结节状、层状及斑块状;层状钙化多见良性;“爆米花”状钙化多见于肺错构瘤;肺门淋巴结蛋壳状钙化常见于肺尘埃沉着病。 5.结节与肿块:肺=<2mm者为结节,大于2mm,为肿块;良性多有包膜,呈膨胀性生长,多为球形,边缘光滑;恶性呈浸润性生长,形状不规则,可呈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肺当出现直径1-3mm的透亮区时称空泡征或小泡征;结核球增强可呈边环形强化。
6.空洞与空腔:空洞是肺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透亮区;虫蚀样空洞又称无壁空洞,为大片状致密阴影中多发的边缘不规则的虫蚀状透亮区,常见于干酪性肺炎;薄壁空洞的洞壁<3mm,多见于肺结核,也可见肺脓肿及肺转移瘤;厚壁空洞的壁厚>3mm,可见肺结核、围性肺癌及肺脓肿,后者常有液平。空腔是指肺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X线为壁菲薄的无结构透亮区,腔一般无液体,囊壁围肺野无实变。CT上空洞大于3mm多为肿瘤,即癌性空洞,特点是壁可见壁结节,外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空洞壁<3mm多为良性,大于15mm多为恶性;偏心性空洞与壁之间形成半月形空气影称空气新月征,是空洞曲菌球的特征。 7.肺间质改变:X线外间质改变为网状、细线状或蜂窝状。
二、支气管基本病变
1.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局限性X线为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横膈和纵隔可移位。弥漫性X线为桶状胸、肋骨平举、肋间隙增宽、前后径增宽,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纤细、变直,膈肌低平、活动度减弱,心影居中下长、呈垂位心。
2.阻塞性肺不:肺叶体积缩小,不处呈均匀一致性密度增高影,无空气支气管征,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叶间裂向患侧移位,膈肌升高,对侧可有代偿性肺气肿。
三、胸膜病变
1.胸腔积液:少量胸腔积液:指在250mm左右,立位胸片表现为肋膈角变浅、变钝。 中量胸腔积液:积液上缘呈典型的外高低的弧形线影(即渗液线)。
大量胸腔积液:一般指积液上缘达第2肋前端以上,表现为患侧肺叶均匀致密影,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健侧移位。
胸腔包裹性积液:由于脏壁胸膜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膜腔,多见于侧后胸壁。X线为自上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半圆形致密度影,上下缘与胸壁呈钝角,边缘清晰,其密度均匀。 叶间积液:侧位表现为沿叶间裂向走行分布的梭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肺底积液:指液体位于肺底与相应的膈肌之间,以右侧多见,表现为假性的“膈升高”。 2.气胸和液气胸:空气进入胸膜腔称气胸,进入胸腔的原因是脏层或壁层胸膜破裂,X线表现为胸壁与被压得肺脏边缘之间的条带状无肺纹理的含气区;CT表现为肺脏的前外侧带状
Word 资料
.
无肺纹理的低密度透亮区,其侧可见弧形的脏层胸膜呈细线状。胸膜腔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称液气胸,立位X线为横贯胸腔的气-液平面,侧是被压缩的肺脏,CT肺窗示胸腔可见上无肺结构的低密度气体影,下为气液平面,纵隔窗气液平面下可见水样密度,侧可见压缩不的肺组织。
3.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轻度局限性胸膜粘连X线示肋膈角变浅、变直、变钝,透视下膈肌的运动度受限;广泛性胸膜增厚粘连X线示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以及条带状致密影,膈顶升高变平,运动明显受限。
四、纵隔基本病变
1.纵隔增宽:炎症、出血、肿瘤或血管性病变。
2.纵隔移位:肺不、肺硬化、胸膜粘连、肺气肿、胸腔积液。
五、横膈基本病变
1.老年人膈肌局限性薄弱可出现局限性膈膨出,X线膈肌向上膨出的半圆形致密影,右多见。 2.当膈顶胸膜由于结核或炎症出现粘连时X线为膈顶的幕状阴影。 3.明显阻塞性肺气肿时可见两侧膈肌穹窿变直或呈阶梯状改变。
第1节 支气管疾病
一:先天性支气管囊肿
临床:多见于青少年男,多数无症状。
X线: 含液囊肿、含气囊肿、气液囊肿、多发肺囊肿。 二、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多见于老年人,早期咳嗽、咳痰、多为白色黏液沫痰,继发感染则出现黄色浓痰,多在冬季发病,晚期出现阻肺气肿或肺心病,症状为气急、呼吸困难、心悸。
X线:早期无异常,典型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多紊乱、扭曲变形,出现纤维化表现为条索与网状阴影,合并感染可出现两下肺的多发斑片阴影;出现弥漫阻塞肺气肿时桶状胸、肋间隙增宽,肺野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心影狭小呈垂位心,两膈肌低平;形成肺动脉高压时为肺动脉段膨出,右下肺动脉增粗,横径大于15mm。
CT:肺纹理扭曲,支气管壁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增宽,可见轨道征;合并肺间质改变时可出现网状阴影;合并肺感染时可见斑片状阴影;出现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主肺动脉与两肺门的的肺动脉扩外围动脉反而变细减少。 三、支气管扩
临床: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三大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咯血。
X线:轻度无异常,重度可有肺纹理增粗、模糊,轨道征、蜂窝状阴影。 CT:柱状型:轨道征、印戒征。
囊状型:多发囊状或葡萄串阴影,如合并感染囊出现液面及囊壁增厚。 曲型:由于扩的支气管官腔粗细不均,表现为类似念珠状。。
第2节 肺部炎症
一、大叶性肺炎:为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典型分四期。 临床:多见于青壮年,在冬、春季节,临床起病急,以突发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为临床特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X线:1.充血期,可无发现,或仅局部肺纹理增多、透亮度略低。
2.实变期:表现为大片状均匀的致密影,病变叶间裂一侧显示右清晰平直的界
Word 资料
.
限,其余边缘模糊不清,由于肺实变组织与支气管相衬托,可见透亮空气支气管征。
3.消散期:实变区密度减低,由于病变消散不均,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
CT:1.充血期:病变呈磨玻璃样阴影,边缘模糊,其血管隐约可见。 2.实变期:呈肺叶或肺段分布的致密阴影。
3.消散期:实变密度阴影减低,呈散在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 诊断依据
1.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和冬春二季。
2.起病前多有诱因存在,约半数病例先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前驱表现。 3.突然起病寒战、高热。
4.咳嗽、胸痛、呼吸急促,铁锈色痰。重症患者可伴休克。
5.肺实变体征。重症患者血压常降至10.5/6.5KPA(80/50mmHg)以下。 6.血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达0.80以上,核左移,有中毒颗粒。 7.痰涂片可见大量革兰氏阳性球菌。 8.痰、血培养有肺炎球菌生长。
9.血清学检查阳性(协同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10.胸部X线检查显示段或叶性均匀一致的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11.血气分析检查有PAO2及PACO2下降,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PACO2可上升。
二、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由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感染致病。
临床:多见于婴幼儿、老人及免疫功能损害的病人,或手术后以及长期卧床病人。症状有咳嗽、咳泡沫黏液性痰,并可呼吸困难、发绀及胸痛。
X线:病灶呈多发斑点状,大小不一,多数6-20mm,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密集的病变可融合成较大的片状影,多在中下肺野的中带;肺纹理增多、增粗且模糊,此征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围炎表现;合并肺气肿时两肺野透亮度增高,胸廓扩大,肋间隙增宽及膈肌低平。
CT:大多数散在的片状病灶符合肺泡腺或肺小叶的实变形态;两肺中下部支气管束增粗模糊,有时在小片状里可见透亮阴影,为小叶支气管活瓣阻塞引起的肺小叶过度充气。 三、金葡萄菌肺炎(金黄色葡萄菌肺炎又称化脓性肺炎)。
临床:比一般肺炎重,起病急,常有高热、畏寒、咳嗽、咯脓痰、胸疼,中毒症,血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常有皮肤伤口、疖痈等。
X线:1.金葡萄菌炎症初期:两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模糊,部分病区有单个或多个小空洞,有液平。
2.肺气囊: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炎症的特征性表现。1-2天可出现肺气囊,其壁菲薄,囊可见气液平面。
3. 血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表现为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边缘清楚,随病变进展,结节可出现空洞及气液平面。
4.可并发气胸,脓胸或脓气胸,甚至心包积液。
CT:具有多形性特点,可同时存在肺渗出、肺脓肿、肺气囊、和脓(气)胸等。 诊断依据:
1、检验 送痰、血液及胸腔穿刺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白细胞出现中毒颗粒,少数患儿有白细胞总数降低。
2、胸片检查 注意小斑点阴影迅速扩大成大片状,病灶中心呈蜂窝状或肺气囊改变,可出现胸腔渗液或肺大泡。
Word 资料
.
四、支原体肺炎:由支原体引起。
临床:小儿、成年人,可有咳嗽、咽痛、头痛、低热、疲劳感、重者可有高热。 X线:早期肺间质炎性改变,表现为肺纹理增强及网织状阴影;当肺泡渗出较多时典型表现为自肺门附近向肺野外伸展你的大片状扇形阴影,其外缘模糊;病变2-3消失。 CT:支气管肺炎的间质改变主要是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模糊,小叶间隔增厚,叶间胸膜增厚。
五、过敏性肺炎(弗留综合症):过敏原有花粉、寄生虫毒素、某些药物、蘑菇、甘蔗、谷物、鸽子排泄物。病理变化为肺泡炎症和肺间质性炎症。
临床:多无症状,多数病人症状轻微,以干咳为主或伴少量咳痰,少数有胸闷、气喘,全身症状为低热、乏力、肌肉疼痛;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X线:肺可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影,多在两肺中下野,有时病变吸收的同时肺又有新的病灶,称为病变的游走性;也可两肺弥漫分布的小结节阴影,边缘模糊,少数为网线状阴影,并可见肺纹理增粗增多。
CT:过敏性肺泡炎: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影,边缘模糊,可见结节影位于小叶中心;侵犯肺间质:表现为肺细网状及结节阴影,继发间质性纤维化者有支气管血管束的增粗及小叶间隔增厚。(主要结合病史诊断)
六、间质性肺炎:可有病毒(较多)或细菌感染致病。肺功能检查、肺活检。
临床:多见于小儿,常继发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可有发热、咳嗽、气促、发绀。 X线:肺纹理增粗、模糊,可交织成网状并有小斑点状影(网织结节影)以双下肺广泛性分布为特征,以肺门区及中下野为著;肺门围间质性浸润,可使肺门阴影密度增高、轮廓模糊、结构不清;婴儿急性间质性肺炎,由于细支气管的部分阻塞,表现为弥漫性肺气肿。 CT:早期:出现肺磨玻璃密度片状阴影,并可见小叶间质增厚及小叶间隔增厚。
发展:表现为小叶间隔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且不规则。
重:肺间质纤维化呈广泛网状或蜂窝状阴影,常合并牵拉支气管扩或肺大泡。还
可伴小叶性实变。可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
七、肺脓肿:是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肺组织坏死性炎性疾病,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及肺炎双球菌及厌氧菌多见,右肺多见,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示好发部位。
临床:发热、咳嗽、咳浓臭痰、胸痛、可咯血,可伴不规则发热、喷血、消瘦。 X线:1.急性肺脓肿:化脓性炎症期,呈大片状模糊影,表现与大叶性肺炎相似,多位于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空洞形成期,为大片状阴影中低密度区及气液平面,空洞的壁较厚,空洞壁光滑或不规则,外缘模糊(典型表现),吸入性感染者多为单发空洞,多发空洞者提示血源性感染可能。
2.脓肿空洞围的炎性浸润大部分吸收,纤维化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边界清楚的
厚壁空洞,洞可有或无大小不等的透亮区,空洞围可有紊乱条状或斑片状影,邻近胸膜常有局限性增厚和粘连。
CT:1.化脓性炎症期:呈大片状模糊影,在实变影中可见低密度坏死、液化灶;
2.空洞形成期:为类圆形的厚壁空洞,常有液平,洞壁缘多光滑,外缘常模糊,围可有片状渗出性病变;CT增强脓肿壁有明显的强化;
3.慢性肺脓肿:表现为空洞外壁界限清楚,洞可有气液平,空洞围可有纤维条索影,可伴发脓胸或广泛胸膜厚。
第3节 肺结核
1998年中华结核病学会结核。 1.原发性肺结核(I型):初次结核感染所致,又包括原发综合症和胸淋巴结结核。
Word 资料
.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为结核菌经血行播散到肺所致,包括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3.继发性肺结核(III型):常见,包括渗出浸润、干酪及空洞型肺结核。 4.结核性胸膜炎(IV型):为临床已经排除其他,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 5.其他肺外结核(V型):骨结核、肾结核、肠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等。 一、原发性肺结核:指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占5%-15%。
临床:常见于儿童,少数见于青年,常无呼吸道症状,部分可有不规则发热、咳嗽、乏力、消瘦等。
X线: 1.原发综合征包括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管炎和所属淋巴结炎。典型表现为原发病灶、淋巴管炎与肿大的淋巴结连接在一起形成哑铃状征象。X线表现为肺野云絮状或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该病容易吸收,肺门和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向同侧肺野突出的致密影,在原发病灶和肺肿大淋巴结之间的淋巴管炎则表现为线样或索条状模糊影。
2.胸淋巴结结核:炎症性表现为肺门影结节样增大、密度增高,但外缘模糊不清;结节型表现为肺门区或右上纵隔向肺野突出的类圆形或分叶状高密度影,外缘清晰。 CT:1.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引流的淋巴管炎、肺门肿大的淋巴结炎。
2.胸淋巴结结核:增强可显示肿大的淋巴结的部结构与围,多呈环形强化或分隔样强化,中央为无强化的干酪坏死区。 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由于结核杆菌进入血液环并播散道肺所引起的一种两肺弥漫分布病灶的肺结核类型。
临床:急性为中毒症状明显、高热、寒战、盗汗、乏力、咳嗽、咳痰、胸痛;亚急性或慢性为畏寒、低热、盗汗、失眠、乏力、消瘦、咳嗽等。
X线: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早期仅见肺纹理增强或两肺野呈磨玻璃样密度改变,大约2后可出现较典型的“三均匀”,即两肺野分布均匀、大小均匀(1-2mm)、密度均匀的弥漫小结节状病灶。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为三不均匀,多以两中上肺野分布多。 CT:急性为三均匀,亚急性或慢性为三不均匀。
三、继发性肺结核:基本病理改变为渗出性病变、增殖性病变、变质性病变(干酪样坏死)。 临床:多见于成年人,全身中毒症状和呼吸系统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乏力、纳差、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和呼吸困难等。
特点:好发于上肺尖段、后段、下肺背段;呈多形性可出现渗出、增殖、纤维化、干酪样坏死、钙化、空洞及其他非野播散病灶。
X线:1.渗出浸润为主型:为多发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可有薄厚空洞。 2.干酪为主型:①干酪性肺炎:为肺段或叶的干酪坏死性肺炎,表现为密度较高的肺实变阴影,密度可不均匀,在同侧或对侧有时可见支气管播散的斑点状或斑片状病灶;②结核球或瘤: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多为单发,类圆形,边缘清楚,大小多在2-3CM,可有钙化,有时可见空洞,在其肺野可见散在的增殖性、纤维性或钙化样病灶为卫星病灶。 3.空洞为主型:表现为多发纤维性后壁空洞,伴有广泛的纤维条索病灶以及支气管播散病灶。 CT:1.渗出:好发部位可见斑片状与不规则阴影,邻近肺野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扭曲。2.干酪:肺段或叶的实变影,还可见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多发透亮区,称为虫蚀样空洞还可见肺野呈小结节或树芽状的支气管播散病灶。3.单发或多发空洞,明显的纤维化条索病灶,还可见结节状支气管播散病灶以及胸膜肥厚、粘连与钙化等改变。
四、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杆菌以及代产物进入高敏感状态的胸膜腔引起的胸膜炎症。 临床: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干酪性无明显症状,渗出性表现为高热、伴有全身不适,乏力,盗汗、食欲减退等。(化验检查或细胞学检查)
Word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