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火山和地震。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能的一种释放,是地球内部运动的表现。对学生来说,了解地球内部运动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火山和地震。教科书首先通过三个事例介绍了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和重塑地形地貌的。第一个事例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和堆积形成了一个新的岛屿——火山岛;第二个事例是地震造成地面隆起和升高,这是地壳板块受到挤压而断裂、错位造成的升降运动;第三个事例也是地震造成的地形变化。不同于第二个事例的是所发生的地形变化是山崩地陷,地面和山头出现裂缝,崩塌的石块和泥沙堵塞河流形成了湖泊。如果学生收集到足够的资料,还可以了解到地震和火山形成的其他地形地貌。如断层、峡谷、岩熔高原、火山湖、火山锥等。

第二部分:地球内部的运动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火山和地震的成因让学生认识地球内部的运动。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在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介绍过),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这一部分,而火山喷发则和地壳及地幔的岩浆活动有关系。教科书按照地质学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地壳运动,以及火山、地震、断层、山脉等一些地形地貌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这些大陆板块漂浮在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上,由于地幔物质对流循环作用,使得大陆板块不断缓慢移动,每个板块的运动都同时影响着周围的板块,它们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教科书上的照片说明:在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地方,地壳褶皱隆起形成山脉,比如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两大板块相互分离会形成断裂谷,比如东非大裂谷。

课文最后一段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有这样两层意思。首先总结了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其中有的如火山和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慢慢地抬升一样缓慢而不容易被人察觉。接着说明除

了地球内部的运动能引起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外,还有另一种缓慢的在短期内不容易被人察觉的重塑地表的类型,那就是流水、风、海浪等外力作用所造成的地形地貌变化。从而过渡到下一课的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很清楚。本课教学正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识基础进行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2.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它们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 难点: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板块运动如何影响和改变地形地貌。

评价任务

1.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并与大家分享。

2.通过分析资料、模拟实验等活动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对地形变化的影响。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有关火山和地震的图片或资料、毛巾、报纸、泡沫塑料块、彩色

笔,等等。

教师演示:地震、火山对地形地貌影响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形地貌 1.复习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2.观看多媒体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和重塑地形地貌。 (1)观察汶川地震前后对比图,感受地震地形地貌发生的变化。 (2)火山爆发。

(3)交流,地震和火山使地形地貌发生了哪些变化?(湖泊、峡谷、断层、裂缝、火山岛、地面隆起升高、岩熔高原、火山湖、火山锥、岛屿升高……)

3.小结:是啊,火山和地震改变了地形地貌(板书:改变),不仅有同学们说的种种变化,还有断层、岩熔高原、岛屿、地面形成、升高等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火山和地震呢?请同学们阅读书本49页。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直接导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利用学生知道的汶川地震,引导地震造成的地形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形变化关系

1.尝试解析:是什么原因引起地震的?了解地球内部构造。

2.教师讲解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培养他们通过阅读学习知识的方法。】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1)地球深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会对板块造成什么影响? (2)多媒体演示地表六大板块的运动。 (3)观看模拟实验录像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录像,让学生直观了解模拟实验。】

4.做板块碰撞、平移、分离的模拟实验。

(1)讨论、想象:板块怎样运动造成地形地貌的改变? (2)模拟实验。

碰撞实验——方法: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表示两个大陆板块,从两端往中间挤。

平移实验——方法:从两端往中间用力挤压,直至断裂。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水平移动。

分离实验——方法: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表示两个大陆板块,从两端向外拉。

(3)交流实验情况。

(4)图片展示喜马拉雅山脉、断层、东非大裂谷。 (5)多媒体演示板块分离形成裂谷、海洋的过程。

5.小结: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造成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1)有些地形地貌变化很迅猛,请阅读48页的三个事例,能不能找到体现迅速的句子,把它画出来。交流。

(2)有的缓慢不易觉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设计模拟实验,再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总结延伸

1.小结所学知识并揭示课题。 2.避震知识介绍。 3.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避震知识的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 教学反思

本堂课并不是小学科学教学当中的典型的探究课,有许多科学知识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教师用传统的讲授法也可以完成本课的教学,但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触及不到,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难以突破教学难点,所以我采用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教学情况看,总体上效果还不错,但还

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很多:了解地震和火山、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模拟板块运动、解析地形案例。这些方面的知识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过于抽象。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片、精彩的视频及身边的材料生动形象地将知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通过资料阅读、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使学生易于理解,把抽象的地质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了解地球内部,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尽管课件给我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整节课下来我发现,我上课的思路大部分按着课件的编排而行。另外,对课件中图片、视频的选择方面,还需要精选,选择更为帮助学生理解的内容。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火山和地震。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能的一种释放,是地球内部运动的表现。对学生来说,了解地球内部运动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火山和地震。教科书首先通过三个事例介绍了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和重塑地形地貌的。第一个事例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和堆积形成了一个新的岛屿——火山岛;第二个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ntvu7v2h344s0w0d4ij47hq70zb7d011q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