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精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工学院 ** 15000*****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篇幅短小,但它处于马克思哲学观念转变(由受费尔巴哈等人影响的旧唯物主义向新唯物主义转变)的关键时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马克思正式扬弃并批判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形成自己的实践观和认识论的标志,是马克思超越青年黑格尔派并走出费尔巴哈的影响发展自己的独立哲学体系的重要阶段。

据恩格斯的记载,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的十一条提纲。“匆匆写成”表明此提纲并不是马克思深思熟虑、严格推敲的成熟理论,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正因如此,对它的解读留给读者无限的可能。

【第一条】 关于“事物、现实、感性”的认识

“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这句话赵家祥先生解释为“新唯物主义, 即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不仅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认识的对象,而且当作实践的对象、改造的对象。”1对象和现实当然可以被认识也可以被改造,无可厚非;但感性如何被认识、如何被改造呢?

那么何为感性呢?据毛泽东《实践论》“这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 ,感性即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感性的人”的认知活动。看起来感性和“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的实践有本质区别,但深究会发现,感性最终来源于物质性的外界事物,

1

赵家祥.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第6期 40页

精品

精品

不能独立存在,因此也具有客观物质性,属于实践的一部分。理解感性就要从产生感性的主体——人来理解,那么感性又是如何被改造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通过物质生产实践改造感性的来源——外界事物,进而间接改造感性;另一方面,通过教育、艺术等科学文化实践以及革命、改革等社会政治实践,改变人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理解,直接改造感性。

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等人的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却让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那么何为“抽象地发展”?唯心主义承认人的主体能动性,但并没有正确认识它,而是夸大和歪曲人的能动性。唯心主义强调意识第一性,认为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此为夸大;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能动性是“抽象的意识 (或称一般意识)的能动性,即脱离了人的、无人身的抽象的意识的能动性”2,此为歪曲,所以马克思认为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人的主体能动性。

唯心主义认为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特别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存在独立于人之外的绝对精神,这与现实的物质性相悖,是错误理解了“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费尔巴哈狭隘的实践观认为物质性活动就是大吃大喝、追求欲望,将实践活动看做是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而不包括物质生产、阶级斗争、科学艺术等对

2赵家祥.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第6期 40页

精品

精品

人类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的物质活动。因此,马克思说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第二条】思维的真理性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ā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客观的真理性,即绝对的真理性,指包含不以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是与事实相符的。而马克思认为这不是理论的问题,而是实践的问题,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岸性是说思维是可以被认知的,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检验并证明自己思维的正确性、现实存在性、可认知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经院哲学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3经院学者运用理性形式,通过繁杂的辩证法来证明宗教信仰的正确性,具有高度抽象、不切实际的特点,因此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的争论,是纯粹的经院哲学的问题。即马克思认为对于唯物主义而言,这种讨论毫无意义。

【第三条】人与环境的关系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

3

孙晨. 中世纪的理性——经院哲学与中世纪大学[J].科技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5期 76-76页

精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精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工学院**15000*****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篇幅短小,但它处于马克思哲学观念转变(由受费尔巴哈等人影响的旧唯物主义向新唯物主义转变)的关键时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马克思正式扬弃并批判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形成自己的实践观和认识论的标志,是马克思超越青年黑格尔派并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rpgy5c2e63xy6q955p40ne2d1fp330144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