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会计重点
第一章 管理会计概论
1、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1)区别
1、 职能不同 2、 服务对象不同 3、 约束条件不同 4、 会计主体不同 5、 报告期间不同 6、 计算方法不同 7、 信息精确程度不同 8、 计量尺度不同
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
1、成本性态:成本习性,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or销量)的依存关系。
2、固定成本: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相关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3、变动成本: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受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也分为酌量性和约束性变动成本。
4、(1)酌量性固定成本:管理当局的决策 可以改变 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2)约束性固定成本:管理当局的决策 无法改变 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保证企业生产所必须的,企业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较长时期内不会发生变化。
5、(1)酌量性变动成本:管理当局的决策 可以改变 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人工费,佣金) (2)约束性变动成本:管理当局的决策 无法改变 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直接/间接材料) 单位产品的利润是增加的,因为单位固定成本减少。
6、混合成本:“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形态的成本
7、贡献毛益: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差额。也叫创利额、边际利润、临界收益,指产品销售收入扣除自身的变动成本后为企业做的贡献,这种贡献要在扣除固定成本后才能成为真正的贡献(即利润),所以叫贡献毛益。
全部贡献毛益=生产阶段贡献毛益 - 变动性销售费用
= 销售收入 - 变动制造成本 - 变动性销售费用
9、变动/完全损益表编制(计算) ①完全成本法下损益表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
(2)联系
1.起源相同 2.目标相同 3.基本信息同源 4.服务对象交叉 5.某些概念性相同
. 当期生产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毛利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税前利润 ②变动成本法下损益表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当期生产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变动性销售费用 贡献毛益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固定性销售费用 税前利润 10、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1)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成本类别的划分标准不同
完:按经济用途,产品成本为完全意义上的成本,变动、固定都包括 变:按成本形态,只包括变动的部分而不包括固定的部分
(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完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只含前三。
(3)各期损益不同:产量=销量,两种成本法下计算的损益完全相同; 产大于销,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大于变动。 产小于销,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大于完全。
存货计价针对成本,变动-不考虑,单位成本一样;完全需考虑先进先出、后进先出 (4)成本的流转程序不同:做账务处理,会计分录 11、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评价/优缺点 (1)变动成本法
优:①有利于企业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②简化成本计算工作,避免固定性制造费用分配中的主观随意性 ③增强了信息有用性,有利于短期决策 ④便于成本控制和考核 缺:①不符合传统成本观念
②对所得税有影响,改变成本法会影响有关方的利益 ③不利于长期决策 (2)完全成本法
优:①符合传统成本的概念
②适合长期决策 ③不会影响有关方的利益
.
.
④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 ⑤利于企业编制对外报表
缺:①可能导致企业忽视销售,盲目生产 ②不利于短期决策
③不便于做预测、决策分析
④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分配中存在主观随意性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1、本量利分析:对成本、业务量(产/销量)、利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简称,CVP分析。 2、盈亏临界点:也叫盈亏分歧点、保本点、两平点,指利润为零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企业达到不盈不亏时的销售量、销售额。
3、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占企业正常销量的百分比 4、安全边际:现有销量或正常销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量的差额。
5、销量敏感系数(营业杠杆系数DOL):营业杠杆指由于a的存在,使利润的变动始终大于销量的变动的现象,销售量的一个较小的变动可导致利润的较大变动的现象。
DOL=(△m/m0)/ (△x/x0) 6、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1)相关范围假设:①期间假设;②业务量假设 (2)模型线性假设:涉及到的收入、成本呈线性 ①固定成本不变假设;
②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③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生产多少,销售多少,剔除产量对利润的影响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所占比重不变。 7、盈亏临界点分析(计算)
(1)盈亏临界点的基本计算模型:公式法 (2)盈亏临界图:图示法—传统式;贡献毛益式 (3)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①固定成本a
正相关,同向变化。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增加固定成本会使盈亏临界点增大,盈利下降,亏损加剧。
②单位变动成本b
正相关。单位变动成本减小,盈利增加,亏损减少。 ③价格p
负相关。价格下降,盈亏临界点上升。需开源节流,增加销量降低成本。 ④产品品种结构变化,多品种本量利分析
单一品种BEPx=a/(p-b) 多品种-加权平均法P81,联合单位法,分布法 9、实现目标利润分析 (1)实现税前目标的利润模型 (2)实现税后目标的利润模型 (3)对目标利润
① a 同向,固定成本上升,目标销量上升
.
.
② b 同向 ③ p 反向
④ T(所得税率) 同向
⑤多因素同时变动,一个一个去分析
第四章经营预测
1、经营预测的5个基本原则
延续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统计规律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成本效率原则 2、经营预测分类
(1)销售预测(决定性作用) 定性预测;
定量预测
(2)成本预测 可比产品成本预测
不可比产品成本预测
(3)利润预测 直接预测法
因素分析法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4)资金需要量预测:资金在未来的变化趋势
资金需要总量预测 资金增长趋势预测法
预计资产负债表法
固定资金需要量预测 生产设备需要量预测
其他固定资金需要量预测 资金占用比例法
流动资金需要量预测 周转期预测法
因素测算法
余额测算法
第五章经营决策
1、机会成本: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而放弃另外的方案。此时,被放弃的次优方案所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就称为已选中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2、差量成本: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根据不同备选方案计算出来的成本差异,也叫增量成本。
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差。
3、边际成本:增加或减少单位产量所导致的成本变动数额;单位变化导致的成本单位变化额。 4、(1)沉没成本:指过去已经发生并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 (2)付现成本: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能够改变其支出数额的成本。 5、专属成本和联合成本
(1)专属成本:可以明确地归属于某种产品或为设置某部门所发生的成本。为生产某产品或设立某部门而发生的固定成本。专门生产某产品的专用设备折旧费、保险费等。
(2)联合成本:应由多个产品、部门负担的,不能准确区分。照明、维修费等。决策分析时不考虑,无关成本。
6、可选择成本和约束性成本
(1)可选择成本:能够随管理行为改变而改变的固定成本。由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来决定其是否发生的固定成本。。
.
.
(2)约束性成本:为进行企业经营而必须负担的,不能改变的最低限度的固定成本 7、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1)相关成本:对决策有影响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决策结果对未来成本有影响,必须考虑 (2)无关成本:对决策没有影响的成本
二者区分不是绝对的,有的成本在某决策方案中是相关成本,而在另一方案中可能无关。 8、 品种决策(计算)
(1) 生产何种新产品:贡献毛益法
※剩余贡献毛益:贡献毛益总额-专属成本后的余额
※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单位产品贡献毛益/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特定资源 (2) 亏损产品决策:差量分析法
※差量:两个备选方案同类指标之间的数量差异 ※差量收入: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收入之间的数量差异 ※差量成本: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成本之间的数量差异
※差量损益: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之间的数量差异。实际是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收益之间的数量差异。
※差量收入>差量成本时,数量差异为差量收益;差量收入<差量成本时,数量差异为差量损失。 (3) 自制还是外购决策:成本无差别点法
※成本无差别点:使两个备选方案总成本相等时所对应的业务量(产量居多) (4) 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差量分析法 9、 最优生产批量决策
(1)生产准备成本:每批产品生产开始前因进行准备工作而发生的成本。每批都差不多,年生产准备成本与一年中生产次数(批次N)成正比。
(2)储存成本:单位产品储存成本x 年平均储存量,与批量成正比,与批次成反比。
(3)最优生产批量:经济生产批量EPQ,使年准备成本与年储存成本之和最低的生产批量,即二者成本相同。
① 一种零配件分批生产的经济批量决策(公式)
② 几种零部件轮换分批生产的经济批量决策 10、赶工决策: (1)成本计划评审法
1)含义:
PERT/COST:将一项工程或生产项目分解为前后连接的若干工作(或作业)并预计它们所需的正常时间、赶工时间,正常成本、赶工成本,以求在赶工安排中提高经济效益。进度优化,分解成若干项前后相连的工作,相互衔接。时间优化的同时考虑成本。兼顾时间和成本,适于单个项目或单项工程。 2) 网络图
① 箭头表示某项工作,圈表示工作起止的时间点,可将顺序号填入,表示工作的先后顺序,t
表示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② 关键路线: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所有可能的工作路线中所需时间最长的路线,所有加工
线路中所需时间最长的加工线路,稍有延误就会延长整个项目的完成时间,如果能在此赶工将会使整个项目提前完成。
注:①根据项目、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工作的先后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