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30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赵亦菲,钱申贤*
【摘 要】摘要:目的:评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蛋白CD30在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我院血液科的149例DLBCL患者中63例非特殊类型(DLBCL,NOS)患者的CD30表达水平,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状况。结果:CD30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B症状、Ann Arbor分期、体力状态(ECOG PS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外累及病灶数、国际预后指数(IPI)、Hans分型及骨髓累及无显著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CD30表达水平、年龄、ECOG PS评分、B症状、结外累及病灶数、LDH、IPI评分、是否存在骨髓累及,是否使用美罗华是影响整体OS和EFS的临床因素。单因素分析还显示,对于GCB型DLBCL患者,CD30表达水平对OS和EFS均无显著影响,而对于nonGCB型DLBCL患者,CD30+不仅是OS的影响因素(P=0.037),还提示倾向于较好的EFS(P=0.067)。多因素分析提示IPI评分和CD30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IPI评分:P=0.000,95%CI 0.042-0.374 CD30:P=0.044,95%CI 1.055-60.613)。对于EFS,IPI评分是其独立预后因素(P=0.000,95%CI 0.040-0.360),而CD30+患者明显倾向于较长的EFS(P=0.050,95%CI 0.996-56.501)。结论:CD30与DLBCL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对判断DLBCL患者预后存在一定临床价值,有望成为评估DLBCL预后的新指标。 【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年(卷),期】2016(024)003 【总页数】5
【关键词】CD3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Corresponding
Author:QIAN
Shen-Xian
,
Senior
Physician.Professor.E-mail:sxqian@hotmail.com J Exp Hematol 2016; 24(3):717-72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是一组来源于B细胞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恶性肿瘤,虽然目前临床上其预后评估最常用的指标体系仍是上个世纪 90 年代确立的国际预后因子IPI[1](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但新型分子标记物[2-4]的不断发现,正不断完善着DLBCL的预后体系。
CD30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蛋白,由TNFRSF8编码,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都有表达[5],通常认为其在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和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中高表达,并提示预后不佳[6]。近年来有研究指出,CD30 在大约10-25%的DLBCL中有所表达[7],而其临床意义则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CD30在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的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共149例。本研究收集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按照2008版WHO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指南,选择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DLBCL,NOS)患者为研究对象,而原发纵膈(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浆母细胞性淋巴瘤等其他类型患者均不纳入本研究。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中,免疫组化包含CD30标记物,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共63
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年龄19-86岁,中位年龄60岁。Ann Arbor分期Ⅰ-Ⅱ期15例,Ⅲ-Ⅳ期48例。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所有患者的病理切片均至少由2名病理医生重新审阅。组织切片采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所用的CD10、BCL6、Ki67单抗来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有限公司,CD30、MUM1单抗购自丹麦Dako公司。各标记物的阳性判定标准如下:CD30>20%、CD10、BCL6>30%,MUM1>60%[8]。 生存时间
本研究将总生存期(OS)作为主要的终点标志,末次随访至2015年7月31日,总体生存期(OS)定义为从确诊当天至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时间或末次随访时间。无事件生存期(EFS)定义为从确诊当天至疾病进展、复发、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CD30表达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采用Fisher's 精确检验分析。本研究通过Kaplan-Meier分析方法观察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凡单因素生存分析有意义的因素(P<0.05),我们将其纳入多因素生存研究,并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比对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临床特征
63例患者中位年龄60岁,>60岁者31例(49%)。男女性别比1.25∶1。初诊时有B组症状者21例,无B组症状者42例。体力状况(ECOG PS)评分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