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针对高中信息技术开展有效教学意义深远。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整合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逐渐加速推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以下针对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谈谈有关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如何结合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有效教学,是很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种种主客观情况,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面对这种情况,信息技术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发展,以及课后教学反思等来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把握教学目标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明了该学科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基础学科,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充分的交互特点;学习方法上具有典型的相互协作的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果评价的开放性等特点。把握好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特点,是明确实施有效教学的方向。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引入部分,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使学生进入课堂,使他们乐学。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三、改变教学方式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首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很强,都想在学习中拿到好成绩,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使学生敢于探索新知识、挑战新事物。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够在竞争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教学工具,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讲解中央处理器和主板知识时,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但是如果教师用教学用具进行演示教学,对计算机硬件的拆卸和安装,让学生亲眼看见中央处理器和主板的模样,甚至可以亲手摸一摸,自己组装和拆卸一下,就能对这些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进一步了解到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作用。合理地利用教学工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记忆深刻,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再次,开展小组讨论,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方式。它可以使学生通过和他人在小组内的合作,取长补短,看到他人的优势学习之,看到自己的缺点改正之。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其他学生进行广泛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面对各个大学的扩招,更多的学生都挤上了高中的这个独木桥,于是便出现了很多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对于我们民办高中来说更是如此,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较少,家里也没有计算机,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计算机还是很陌生的东西,一些基础的东西都不是很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是条件相对较好,家里有计算机,从小便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这一类的知识,很多计算机的相关知识都比较熟悉。对于信息技术这种操作技能比较强的课程,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难免出现“吃不饱” “不够吃”的两极分化现象。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基础较好的学生接受老师的指令很快就完成任务,而相对薄弱的学生甚至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我尝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前提下,打破传统的“统一要求” “统一任务” “整班推进”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兴趣的不同,将他们进行分组学习。分组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高中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生理心理阶段,每个人都有一种渴望表现自我的强烈意识,对于外在的评价都比较敏感。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他们同样有很强的自尊。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激励。
五、进行多元评价
目前信息技术虽然是作为非高考科目,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作出测评,相反,科学合理的科学测评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那么如何有效科学的测评呢?既然信息技术学科是非高考学科,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时间有限,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去测评,我们就干脆可以将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测评放在课堂上,这样反而更直接、更及时、更有效。我们将这个测评定义为更准确的学习评价。它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学习小组民主评价和教师评价。在这个评价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设计评价表,既要有分值的量化,也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以体现评价的客观公正;既要评价学生的作品或是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也要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情况。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每位信息技术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挑战,教师只有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才会有效,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性、合作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步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曹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J].教育导 刊(上半月),2010 [2] 武国伟.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 践[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