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退位减;100以内不进位加、不退位减;100以内的进位加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多数学生会用口算、摆小棒、摆方块、计数器、竖式等方法进行相关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加与减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比多少”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数学问题之一,多数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新的计算内容的学习程序也是学生经常经历的;借助小棒、方块、计数器等研究计算方法,利用竖式进行计算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学生解答前测题的情况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在没有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之前,相关的题目也能正确算出结果,但对算理的理解还不充分。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学生在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应该不太吃力,而使学生建立起“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计数器—竖式”之间的联系是比较困难的。
4.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所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借助在情境、游戏、比赛等活动展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较强的表现欲,但自控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表达、倾听、评价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经过半年多的学校学习生活,学生已初步具有了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为主。
三、学习目标
1.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发展表达、倾听等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3. 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认真计算等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1.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计数器、课件、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小棒 2.教学过程说明
时间活动内容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分配 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了春季小在本活动中学生趣味运动会,一年级的同学参加培养学生读统计图表、从中获取 1号 62下 2号 48下 3号 有用信息以及根70下 据信息提出数学的是跳绳比赛。这是我们班三个代表问题的能力。 的比赛成绩: 教师相机记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录学生提出的本一、 谈话导入 提出问题 少? 题是有价值的,②1号比2号多跳多少下? 使学生获得成功③2号比3号少跳多少下? 体验;另一方面④3号比1号多跳多少下? 为下面的研究提…… 供资源。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出几个本课要重点研究的比多少的问题记录下来。 二、 以“1号比2号多跳多少下?”为例进行研究。 15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要研究的相关学生可能会提出: 问题,一方面是①谁跳得最多?谁跳得最肯定学生提的问3 分析问题 1.怎样求1号比2号多跳多少下?你探索算法 会用式子表示么? 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应注重对2. 62-48=结果大约是多少呢?谁愿题目中数量关系意来估计估计? 3.独立尝试:请小朋友自己算一算,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这道题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也可以估算意识和能请学具帮帮忙。 4.小组交流:请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当别的同学说的时候你要认真听,看他的方法是不是和你的一样。如果不是,和你的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还有什么补充。 5.全班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汇报时教师相机板书,把竖式方法写板书在最醒目位置。 力。 提供时间和方法建议,以提高独立思考的有效性。 小组内的交流一方面扩大展示对象的范围,另一方面为全班交流时提供理清6..你的方法和其他方法比较,现在思路的机会。同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合适呢?为什么? 时在交流过程中7.教师参与交流,推荐竖式方法。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感受算法多样化。 比较并反思自己的方法,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初步体会竖式方法的优越性。 三、 你能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解决另一及时应用,5 巩固技能。 应用新知 个问题么?独立计算,完成后全班交解决问题 流。 1.我当小老师。 通过丰富、有趣(1)80-55=35 (2)64-19=71 的形式进行计算四、 巩固练习 解决问题 80 80 的基本练习。 - 55 -19 35 71 a.观察,判断对错 b.分析,寻找错因 通过错例辨析,利用错误强化正确。通过提建议环节,引导12 c.订正, d.建议,总结经验 学生总结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2.看口型写算式。 85-58= 44-27= 80-36= (1)统一算式 (2)分组计算 (3)展示交流 3.解决问题 经过半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明显下降,通过这一形式的练习,再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14元 38元 25元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 能力,巩固计算技能。 小明和小红分别用50元买了一种商小明: 50-38= 品,根据下面的式子,你知道他们分小红: 50别买的是什么吗? -14= 你能算出他们还剩多少元?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2)理解题目中数量关系; (3)独立计算 (4)展示交流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