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管理
3. 鼻饲管的护理
置胃管患者护理不当,易合并吸入性肺炎。需妥善固定胃管;严格要求进食体位,鼻饲前检查胃管位置并将床头抬高 30 °角,床头≥ 30 °角的半卧位是减少反流的最佳体位。 鼻饲前一定要回抽残留胃液,观察胃肠蠕动情况。 如果胃液残留量超过 50 需延缓鼻饲,待胃液残留量减少再进行鼻饲;如果胃液残留量达 150 ,证明胃动力差,强行鼻饲易引起呕吐,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此时应禁食。对胃动力差的患者,通知医生建议使用胃动力药如吗叮林,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减少反流。进食后应保持床头持续抬高 0.5h ,以促进胃排空。限制鼻饲的速度,应用鼻饲泵持续泵注,50 ~ 70 ,吸痰前应先停用鼻饲泵,防止呕吐。少量多次鼻饲,以防食物返流。
如何预防泌尿道的感染?
六、泌尿道感染的预防
泌尿道感染是所有细菌性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在美国医院泌尿道感染占医院感染的 35% ~ 45% ,居医院感染的第一位,我国居第三位。泌尿道感染的发生 80% ~ 90% 与使用导尿管有关,另有 5% ~ 10% 与其他泌尿道操作有关,因此导尿与留置导尿是医院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一) 尿管的指征
尿路堵塞、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及尿潴留;危重患者需准确測量尿排出量。 (二) 下列情况不可轻易使用导尿管
患者自己能排尿;仅为了培养或其他诊断而采集尿标本;对尿失禁患者留置导尿管而代替一般护理。
(三) 留置尿管导致尿路感染的主要途径
留置尿管导致尿路感染的主要途径 :是通过尿管腔或尿管与尿道粘膜之间的间隙上行感染;二是导尿或膀胱冲洗操作时的污染引起的外源性感染。 (四) 尿管的管理
使用无菌导尿管,插入过程及留置期间的管理必须执行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选用引流通畅、外径合适的导尿管,操作时动作轻柔,插入时避免创伤。留置尿管时要妥善固定,防止滑动及牵引尿道留置导尿的患者要保证管路与引流装置的密闭。注意采集尿标本时,不应打开集尿系统,而以无菌注射器从尿管侧面抽取,因集尿系统的反复开放,使得外源性感染得机会
6 / 9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管理
增多。使用抗反流引流袋,可降低感染的机会。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可以显著减少或延迟菌尿症的发生。为防止尿液逆流,集尿器应置于膀胱水平以下(尿袋放在低于距床面 10 );每日消毒尿道口及外阴部,大便失禁的女患者,便后注意会阴部的清洁与消毒;每日更换尿袋,定期更换导尿管,但尿管更换不应太勤,3 ~ 4 周 1 次即可;严格把握导尿指征,尽量不留置尿管,尿失禁患者可用一次性纸尿裤,以称重方式计算尿量;尽可能避免使用留置导尿,可防止一部分尿菌症的发生。 对留置导尿患者尽量缩短留置导管时间。及时拔除不必要的留置尿管,因为预防泌尿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就是不留置尿管。如果无尿路感染指征,但常规用抗生素、每日两次冲洗膀胱,不仅增加感染机会,而且继发感染后不易控制。对尿失禁的患者应积极采用训练、生理反馈、药物治疗等方法。男性患者尽量使用非侵入性导尿,如阴茎套引流尿液。与导尿管相比,阴茎套引流法引起的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这种引流系统的尿液内常常会有大量细菌生长,而出现尿道和皮肤的细菌定植,继而引发感染,因此要勤更换、清洗阴茎套集尿器,每日冲洗外阴部。该装置无须常规使用抗生素、膀胱冲洗等措施,以防加重泌尿系感染。 七、胃肠道感染
(一)导致胃肠道感染的原因
卧床患者肠蠕动功能减慢,小肠局部免疫功能减退,加之广泛大量使用抗生素,从而易继发胃肠道感染。 在给患者喂食时,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易通过喂食传染给患者, 胃肠内营养的患者管道护理非常重要, 若护理不当,容易滋生病原菌而导致胃肠道感染。 (二) 护理措施
给患者供食前,操作者要洗手。胃管、胃肠造瘘管在注药或输注营养素前后均要以生理盐水冲管,持续滴注时,每日也应定时冲洗 4 次,每次 50。有呕吐、咯血、返流等现象时,要及时清洁口鼻腔。
八、加强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一)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主要与留置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术后穿刺部位的消毒不及时以及测中心静脉压或接液时污染有关。 还与患者的抵抗力下降、疾病种类、置管时间有关。据报道,导管留置 1 ~ 2 周是比较安全的,超过 2 ~ 3 周以上者,应警惕导管败血症的发生。 (二) 护理措施
一般主张中心静脉置管不超过 2 周。在选择穿刺部位时,因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处易受毛发、衣物的摩擦刺激不易固定,且易污染而优先考虑锁骨下静脉。 敷料贴每 2 ~ 3 日更换 1 次,更换过频可致皮肤破损、导管移位刺激伤口而引起血液感染。但敷料贴潮湿或贴膜角卷起时应立即更换,更换时穿刺口要严格消毒。 当高度怀疑发热和脓毒血症由中心静脉导管引起时,立即拔除导管,剪取管尖行细菌培养。 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7 / 9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管理
抗菌药物的使用可引起口咽部菌群失调,应规范抗生素的预防使用。 严格掌握抗生素适应证,避免预防用药,防止滥用造成的菌群失调和耐药菌的产生,维持正常的均群。 重视病原菌的检查,将下呼吸道细菌学监测作为常规检查,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生素,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要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及用药的天数,提醒医生及时调整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对呼吸道易感的患者的房间进行常规空气消毒 。
十、防范职业暴露
关于防范职业暴露有两种情况,一是锐器伤;二是其他意外伤害,对这样的意外的职业伤害,我们一定要树立一个标准的预防概念。 (一)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
在病原菌非常复杂的情况下,更应该做好预防工作。标准预防的核心是:(1)将所有的病人均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的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既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防护的措施有:(1)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2)脱去手套后立即做好手卫生。(3)直接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物后,应当立即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4)如医务人员的工作服、面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清洗消毒措施。 (三)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置
局部处理:针刺伤后,将刺伤部位即刻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排出血液,用流动的净水或肥皂水冲洗,用碘酒或碘伏、酒精等消毒刺伤部位( 尽可能减少污染或感染的程度)。危险性评估是患者患有感染性疾病。报告职业暴露,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对暴露后人群进行随访。治疗与监测 :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 。应急处理:在 24h 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200 ~ 400 ,并接种乙肝疫苗 3 针,每针 20μg ,接种程序为 0 、 1 、 6 个月。丙型肝炎病毒:无疫苗可用,抗体检测( 3 ~ 4 周、 6 ~ 9 个月);人免疫缺陷病毒,进行抗体监测(当时、 1 个月、 6 个月)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提高整体预防认识。近年来,随着对医院感染研究的重视,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知识的认识不断提高,不同程度
地掌握了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促进了对医院感染的控制。
8 / 9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管理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