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德】马克斯·韦伯 上海人民出版社

【全书一句话】

宗教改革否定了神职人员的神性,将得救的意义进行了天职和救赎层面的解读,将禁欲主义拉到个人生活中。

禁欲主义发展,将勤勉劳作合理化,从资本角度讲,最大化逐利在宗教层面完成了合理化、崇高化、天职化的转变。

资本主义在此基础上,借由机械、机器化的助力,发展成为不可动摇、甚至根本不再需要宗教基础和伦理涵义的庞大经济体系,统治着所有人的生活、工作、道德等一切,成为了新的宗教。

目录

宗教社会学序言 第一部分 问题

一、宗教归属与社会分层 二、资本主义精神

三、路德的“天职”观——研究的任务

第二部分 禁欲主义新教诸分支的使用伦理观 四、入世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A. 加尔文宗 B. 虔信派 C. 循道宗

D. 浸礼宗诸教派

五、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 宗教社会学序言

1. 唯有在西方,产生和发展了科学及理性这个概念,这里的科学和理性是指对普遍现象的总结归纳,提炼出普遍适用的规则。

建筑、哲学、艺术,甚至是社会结构几个方面,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等非西方地方存在着高深的成就、经验和知识,但都没有能将其发展成科学的理性的规则、原理。 2. “更不用说资本主义的情况更是如此。”

2.1. “获利的冲动,与资本主义并不相干,这种冲动存在于任何人身上。对利润的贪得无厌不能等同于资本主义,更不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倒不如说,资本主义更多地是对这种无理性冲动的一种抑制,至少也是一种理性的缓解。”

2.2. “资本主义确实意味着逐利,而且是不断再生的利润。因为资本主义必须如此,在一个资本主义的环境中,不利用各种机会获取利润,那就只有绝路一条。” 2.3. “我们将把资本主义的经济行动定义如下:它是利用交换机会而以赢利预期为基础的行动,就是说,是以(形式上)和平的赢利机会为基础的行动。至于(形式上和实际上)靠暴力来获利,则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把这种行动同归根结底是以交换赢利为取向的行动归入同一范畴,实属不当,尽管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人们作如是观。” 2.4. 理性的资本主义获利行为,即经营活动、交易交换等经济行动实际上都是在进行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的比较,不管比较的形式是什么。就这个意义而言,资本主义及资本主义企业的计算达到了相当程度的理性化。这种理性化的资本主义获利行为,在所有国家、地区(东

西方皆是)都早已存在,那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又有什么不同?

2.5. 西方在近代以来发展出一种其他地方从未出现过的、极不寻常的资本主义形态:(形式上的)自由劳动力的理性资本主义组织。其发展的基础是两个因素:经营与家庭的分离,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理性簿记。

2.6. 正是有理性的资本主义组织的产生,才能够产生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概念,公民一词才能有真正的意义。

3. 理性资本主义→理性→基于可数学和精确计算的自然科学,依靠具有理性结构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这种理性的起源、产生是韦伯主要想探讨的。 而本书主要想讨论的是理性产生中巫术和宗教的结构性影响,现代经济生活的精神与禁欲主义新教理性伦理之间的联系,这只是因果链上的一个环节。 【读】

1. 我赞同这个观点,事实来说,西方确实建立了这个世界的理性和所谓的科学。

A. 他们通过对偏感性的各种经验、知识、事实进行分析,提炼出理性的规则、原理,并将这些原理尝试应用与其他领域,推动了这个世界的整体发展进程。 B. 但是我想知道why。

2. 韦伯通过一步步解释和“推论”说明了西方对资本主义的理性的建立和发展。 A. 资本主义的意义即是不断再生的逐利。

B. 只要是以交换来进行获利的经济活动,就都是资本主义活动,从这个角度看,不管东西方,资本主义一直存在。

C. 而近代西方对资本主义的理性提炼和发展是,将资本主义的经营活动与家庭分离,我理解是尽最大可能的剔除了生产关系中感性的情感关联,最大程度的将工作机械化和冰冷化,减少感性因素。

不记得是不是马克思的观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诱因和基础是,私有制的产生。 私有制这么感性的一个制度,和现代资本主义这么去感情化的一个存在,两者是以什么方式相互关联并发展起来的?

3. 公民一词具有真正的意义是指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属于其他任何人或组织的存在吗?(相较于以往社会的庄园制度、奴隶制度、人作为其他人的财产的概念?)

所以是无限强大了个人的内化意义,并最大程度摒除其他任何归属意义的概念吗?

西方社会中,或者说整个世界范围的很多社会结构,宗教都是大至国家小至个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对这些社会中每个人的影响都是涉及到日常生活、工作、艺术、政治等等方方面面的,更重要的是影响着所有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那么宗教也一定在经济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那这种影响是什么,关联又是什么?

第一部分 问题

一、宗教归属与社会分层

1. “在任何一个有各种宗教并存的国家,职业统计的话,在工商界领袖、资本所有者、现代企业中高级熟练工人乃至更多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职员中,都是新教徒占据看优势。”

2. “新教徒不管是作为统治阶层还是被统治阶层,不管是作为多数还是作为少数,都表现

出一种发展经济理性主义的特殊倾向,这在天主教徒中却未达到同样的程度,不管他们的处境是上述的前一种还是后一种。

因此我们必须到他们宗教信仰的永久性内在特征中,而不光是在他们一时的外在历史—政治处境中,来寻求对这一差异的主要解释。“

3. 新教似乎对资本主义精神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强烈的虔诚和高度发达的商业头脑相结合。

二、资本主义精神

1. 本杰明富兰克林关于时间是金钱、信用是金钱等等的论述,韦伯认为他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个人理应让自己的资本增值,好像这就是目的本身。的确,这里宣扬的不单是一种发迹手段,而且还是一种独特的伦理。违犯其中的规则不是被看作愚蠢,而是玩忽职守。这就是问题的实质。它不是单纯的商业机敏。它是一种精神气质。

2. 富兰克林的全部道德态度都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按照他的观点,这些美德只是因为对个人有实际的用处,才得以成为美德。他把自己对美德之功用的认识归因于神的启示,是这种启示引导他走上了正途,这就意味着,其中另有文章,而不是单纯粉饰那些纯粹的利己动机。

3. 这种伦理所追求的至善,完全没有幸福主义的成分掺杂其中,更不用说享乐主义成分了,这一点至关重要。就是说,既要挣钱,而且多多益善,同时又要力避一切本能的生活享乐。它被十分单纯的看作了目的本身,以致从单独某个人的幸福或功利角度看,它显得完全是超验的,是绝对的无理性的。经济获利不再作为人满足自身物质需要的手段而从属于人了。它颠倒了我们所说的那种自然关系,从一种朴素的观点看,它是极其无理性的,但却显然是资本主义的一项指导原则,更表达了一种与某些宗教观念密切相关的情感类型。

4. 在现代经济秩序中挣钱,只要挣得合法,就是忠于并精于某种天职的结果与表现。要尽到天职的义务,这一独特的观念事实上正是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因素,在某种意义上,乃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基础。

5. 许多国家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按西方的标准来看一直是落后的,但恰恰是那些国家,却一直具有一个特别突出的普遍特征:靠赚钱已谋取私利时的绝对无耻。这里应该是指不区分是用合理的手段、理性的手段来谋利,还是用暴力、掠夺的手段来谋利,统统将其混为一体,只要是赚钱的就是可耻的,就像中国古代的士农工商,商人是在最低的阶层的意思一样吧。这是所谓的前资本主义精神,在适应一种有序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条件是,人们所遇到的最顽固的心理障碍之一,恰恰就是这种态度。

6. 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扩张,并非由传统资本主义经营者开创的,而是那些处于上升阶段的企业主。推动这一变化的人通常不是那些我们在经济发展史的各个阶段都能遇到的胆大妄为、毫无节操的投机商和经济冒险家,也不单单是那些大金融家。恰恰相反,他们是那些在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怀着严谨的资产阶级见解和原则,既工于计算又敢想敢为,最重要的是,他们无不稳健节制、诚实可信、机敏精明,全力以赴地投身于事业之中。这些人表现出的生活状态是: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 充满资本主义精神的人就算不敌视教会的话,往往也会对教会抱着一种漠然置之的态度。天国伪善无聊这种想法也几乎不是他们能动天性的魅力所在。宗教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让人们脱离尘世劳动的手段。

一方面他们渴望凭借财富去追求权利和声誉,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求铺张排场,力避无益的开销,从不有意享受权力,而且常常为自己获得的社会声誉的那些外在标志感到窘迫不安。换言之,他们的生活方式往往以某种禁欲主义倾向见称于世。就是说,他们的谦逊实际上比富兰克林精明建议的自制要更加诚实,而且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毋宁说是一种常规。他们的财富给自己带来的,只有那种全力以赴唯工作是瞻的无理性意识,除此以外便一无所获。

7. 从纯粹幸福论的个人利益观点看,理性主义完全是无理性的,但它一直并且至今仍然是我们资本主义文化最有特色的因素之一。 【读】

我的理解是,资本主义精神是①将挣钱、多多挣钱这种被前资本主义精神所鄙夷的精神态度,通过理性的方式进行了合理化、正名化;②挣钱不再是仅仅为了生存,而是生存的意义就是为了挣钱,且挣钱是唯一的目的,因此浪费和不必要的开销都不能有。

这里的挣钱是指通过合理合法,通过严谨计算、稳健节制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的经济经营活动。

三、路德的“天职”观——研究的任务

1. “天职”是宗教改革的产物。把履行尘世事务中的责任看作是个人道德活动所能采取的最高形式。这就必然使日常的俗世活动具有了宗教意义,并且第一次产生了这个意义上的天职观。

这一天职观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它放弃了天主教道德戒律的命令与劝诫的二分法。令上帝满意的唯一生活方式,不是以修道院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只是履行个人在尘世的地位所加诸于他的义务。这就是他的天职。因此,任何正当的职业在上帝看来都具有完全同等的价值。 【读】

宗教改革产生的天职观,第一次将宗教和世俗事务产生了联系,从而引发了后面的一切联系,包括俗世中的经济活动。

2. 对世俗活动的道德辩护是宗教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路德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特别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新教这一成就究竟有什么具体的实际意义,对此当时的人们可能 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而只有模糊的感觉。 【读】

当一切只是个开始的时候,某些动机也好,理想也好,也许很新鲜很新颖,但都相对比较单纯。

但历史的进程往往有太多的变异因素,没人知道在一切开始之后,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会有哪些特别的或者不起眼的小因素小变化引发起巨大的连锁反应,致使历史向着不可预见的方向,有时候是完全背离初衷的方向发展下去。

3. 宗教改革本身的影响只是极大的提高了对履行天职的有组织世俗劳动的道德重视和宗教许可。如何体现这一变化以使天职观得到进一步发展,则赖以各新教教派发生的宗教演变。 4. 路德的天职观始终是传统主义的,他所谓的天职是指人所必须接受且必须适应的神定之事。这种见解的分量重于当时存在的另一观念,即履行天职的劳动是上帝安排的一项任务,甚至可以说是上帝安排的唯一任务。在以后的发展中,正统路德教教义始终在更多地强调那种见解。这在当时产生的唯一伦理结果是一种负面的结果:世俗的责任不再从属于禁欲主义的责任;人们得到的规劝是服从于权威和安于现状。 【读】

路德对天职的理解与圣经中被动的、安于现状、接受命运的态度是一致的。

5.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其实并不大,是宗教影响的力量造成我们今天所谓意识到的差异,虽然它不是唯一的力量,但他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力量。

6. 必须永远记住,伦理观念的改革方案从来就不是任何宗教改革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灵魂的救赎,而且仅仅是灵魂的救赎,才是他们生活和工作的核心。他们的道德理想及其教义的实际效果都是建立在这个唯一的基础之上的,而且是纯宗教动机的结果。宗教改革的文化后果是改革家们未曾料到,甚至是不希望出现的劳动成果。他们往往同自身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 【读】

事情总是由一个动机开始,尽管目标或者目的是很明确的,可一旦事情开始发展,就会以几何级数的速度运转,并很可能在这过程中产生出新的产物,并再以级数的速度发展开来,以致最终的结果与初衷大相径庭。

但这个过程和结果并不一定都是不好的。

7. 我们只是试图阐明,在我们这个仍处于发展中的现代世俗文化网络的形成过程中,在无数不同的历史因素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宗教力量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因而我们只想探究,这种文化的某些典型特征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宗教改革的影响。我们只是希望弄清楚宗教力量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及其在全世界的量的传播。更进一步说,我们的资本主义文化究竟在哪些具体方面可以到宗教力量那里追根溯源。考虑到物质基础、社会与政治组织形式 以及宗教改革时期流行的观念之间极度复杂的相互依存状态,我们只能从研究宗教信仰形式和实用伦理观之间是否存在和在哪些方面交互作用开始。 第二部分 禁欲主义新教诸分支的使用伦理观 四、入世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历史上曾存在四种主要禁欲主义新教新式:加尔文宗、虔信派、循道宗、产生于浸礼会运动的一些教派。

A. 加尔文宗

得救预定论教义被认为是加尔文主义最有特色的教理。

上帝的可怕裁定并不是像路德认为的那样来自宗教经验,而是出于他自己思想的逻辑需要。上帝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相反,人类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上帝。一切造物,当然包括加尔文深信不疑的事实,即只有一小部分人能被选中而得享永恒的恩宠,它们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体现了上帝的荣耀和威严。以尘世的公正标准来衡量上帝的最高旨意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是亵渎上帝。我们不可能洞悉这种奥秘,甚至探究这种奥秘都是一种造次。 【读】

为什么我感到的是深深的奴性思维。 如果上帝这么的超验,这么的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那么为什么他要让人类知道他的存在?

这种教义因其极端的非人性,必定会给笃信其非凡一贯性的一代人的生活带来一个重要后果,即每个个人都会产生一种空前的内心孤独感。对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来说,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自己的永恒得救,他只有被迫独自一人上路,去面对那个已经为他永久判定了的命运。没有谁能帮他。通过教会和圣事而获得拯救的任何可能性都被完全排除(这在路德教教义中决没有发展成最终结论),这一点构成了与天主教的区别,一个绝对关键的区别。 宗教发展中的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尘世的除魅,在这里达到了它的逻辑结局。 上帝的绝对超验性以及和肉体有关的一切都是堕落等严厉教义,与个人的内在孤独感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解释为什么清教徒对文化、宗教中一切诉诸感官和情感的成分都报以彻底的否定态度,因为他们根本无助于得救,而只能平添一些感伤的幻想和偶像崇拜式的迷信。另一方面,它也形成了趋于幻灭及悲观的个人主义的根源之一。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TheProtestantEthicandtheSpiritofCapitalism》【德】马克斯·韦伯上海人民出版社【全书一句话】宗教改革否定了神职人员的神性,将得救的意义进行了天职和救赎层面的解读,将禁欲主义拉到个人生活中。禁欲主义发展,将勤勉劳作合理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mqxr4mp4a86wqu5roq73pebe0ioab00lo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