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200字_读后感
卖火柴小女孩读后感
一根渺小火柴,照亮不了这个开阔世界,但是却能温暖一个小女孩梦想。在小女孩离开这个世界时候,她感受不到寒冷和饥饿,在她眼前是一个五彩缤纷世界。所以,我们没有太多悲伤献给她。但是,这个世界残酷和冰冷,却不能不让我们深受震撼。除夕之夜,一个小女孩不得不走上街头,赤着脚走在雪地里。这幅不幸剪影是那个不公平时代最好见证。我们同情心和善良,在这里得到滋润和洗礼。一个高尚人,应该具备这样一种基本美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人,帮助那些比自己弱小人。可是,我们有多少人手里有那样一根火柴呢?而这个一无所有小女孩,却用她微薄渴望和梦想帮助了我们。
黄春阳
附另一篇优秀《卖火柴小女孩》读后感:
邹尚序
这篇童话述说了一个卖火柴小女孩,因为在一个雪天里没有卖出一盒火柴,回去怕被父亲责备,只能孤苦伶仃一直呆在街上,此时正值大雪纷飞,大家都在家里过年,不时还能从远处传来一些爆竹声响,可小女孩不能回家,因为家里还等着她赚钱过年,眼看没有人来,又因为寒风劲吹,她就躲在了一面墙角,好躲避寒风,天气实在是太冷了,她点燃了一根火柴,也许是饿坏了,她仿佛看见了墙是透明,里面有好多好多好吃东西,一只烧鹅向她走来,她刚想伸手去拿,可是火柴熄灭了,什么也消失了,于是,她又划了根火柴,这一次她看见了火炉,她刚要伸出脚来取暖时,火柴又熄灭了,接着她点燃了第三根火柴,她看见了奶奶,她怕火柴再次熄灭,就点燃了所有火柴,她想让奶奶把她带走……
第二天,人们在街边墙角看见了她,她已经死了,死时脸上还带着微笑,谁也不知道她在昨晚看见了什么美丽东西。
这个故事很凄凉,小女孩多少希望温暖、幸福生活,可是她什么也没有,甚至连最起码取暖都做不到,还要外出赚钱,虽然环境非常恶劣,但我看到了小女孩脸上依然对生活充满着渴望,对明天充满着期待,只是这种渴望与期待在那一丝丝火柴微光中带走了一切。
生活原本就是各式各样,而我们生活在今天衣食无忧世界里,虽然物质上不缺少什么,但我们有时会很简单地认为生活很苦恼,相比于小女孩,我们是不是该重新认识自己一切,做好自己事,刻苦学习,把自己变成一个社会有用人才才是。
大家说是这样吗?《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我这个经济学零基础人,一直想找本书学学经济学。于是选了这本《经济学原理》。读下来,这本书是极好入门书籍,基本上不需要任何基础,没有数学公式(其实偶尔还是有一两个),定性内容比较多,定量分析较少,有利于形成一些经济学概念。对我来说,有概念,也就达到看这本书目了。学习总结如下:
1.需求与供给。供求关系贯穿全文。用书中一句话来说,“掌握了供求关系,连一只鹦鹉都可以做经济学家”。确,供求关系可以解释大多数经济现象。在我们不知道任何经济学之前,其实已经了解了供求关系,例如,天下大雨,青菜产量下降,青菜价格自然上升。供求关系实际就是那只“看不见手”,在“看不见手”牵引下,市场总是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创造最大剩余价值。通过供求曲线,分析了税收对经济福利影响:税收会降低经济总福利;还分析了进出口对经济总福利影响,总来说,进出口会增加一国经济总福利,也验证了开篇十大经济学原理之一,“贸易使人们生活变好”。
2.十大经济学原理之一,理性人考虑边际成本,边际效益。这一点体会尤深。比如说,当你在家吃饭时,还剩下一点,但是你已经感觉饱了,再吃就过了,你会选择吃完不浪费,还是不吃?理性选择应该是不吃,因为此时你吃下一口饭边际效益为零或者负(如果你一定要说你边际效益是少浪费一口粮食话,但是那种精神上满足已经不是讨论范畴了)。
3.价格歧视可以解释团购、抵用券等现实经济活动。价格歧视另一个常见地方是精装书和平装书,其实二者差别不是很大,但价格差异常常是几倍。因为二者销售对象不一样:前者是作者FANS或对钱不敏感土豪;后者针对是普通消费群体。
4.作者总是建议让市场自己来调整经济,即让“看不见手”来调整经济,而不鼓励政府过多宏观调整。原因很简单,市场总是能有效率配置资源,找到供求平衡点,而人为力量插入,会打破平衡点,经济总福利会减少。关于这点,总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中国经济状况。我对中国经济并不是很了解,只是听说政府调控较多,但是很难说政府调控是好还是不好,至少,我目前还没有分析好坏能力。
5.公地悲剧。人是自私,公有东西大家都不会努力去珍惜,比如河里鱼,野生动物,因为谁捕鱼多,或者谁猎杀得多,谁将会拥有更多利益,一个人不会去关心这种动物会不会灭绝,只关心我不猎杀,其他人也会猎杀,因此我尽最大力量去猎杀。因此能够私有化东西就私有化,比如一片森林属于某个人,他就会考虑猎杀多少动物,能达到利益最高,而不会颟頇地赶尽杀绝。作者举了个例子,黄牛和大象在很多年前,数量都很多,现在黄牛还是很多,大象因为象牙不断被偷猎,数量越来越少。黄牛多原因是,黄牛肉可以合法交易,很多人养殖黄牛,通过出售黄牛肉来获取利益。而象牙交易非法,大象不是私有,人们不会努力保护大象,就算你发现有人偷猎,你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作者提出,如果象牙交易合法(有地方已经这样做了),人们可以通过出售象牙获取利益,再将大象私有化,人们就会像养殖黄牛一样养殖大象,只要有利可图,大象就不会绝种,反而数量可能增加。
6.宏观经济学概念。GDP,CPI,GD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率等概念,以及这些宏观指标如何计算。GDP就是全国生产总蛋糕:一部分给人民吃掉(消费)、一部分不吃,留着以后再吃(投资)、一部分给政府吃(政府购买)、一部分卖给外国人吃(净出口)。
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宏观经济指标常常分为真实和名义。比如真实GDP和名义GDP。真实GDP是不涉及到物价水平,它假设物价跟基年(用来比较年份)物价一样,也就是只跟国家生产物品与劳务综合。名义GDP计算采用当年物价水平。通过真实GDP和名义GDP可以计算GDP平减指数,从而计算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另一个计算方式是采用CPI。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这个比较好理解。例如今年名义利率(银行给你利率)是5%,但是今年通货膨胀率为2%,所以真实利率只有3%。
7.货币量与利率是宏观调控神器。利率高了,人们就偏向与存钱,人们消费钱就少了;同时企业向银行贷款代价也大了,企业用于投资钱少了,社会总需求减少。反过来,利率低了,社会总需求增加。书中所讲,美国调整利率方法是主要是通过调整货币量来实现,政府用现金赎回政府债券,货币流向金融机构(银行),银行准备金增加,利率降低。
……
有些东西看了就忘,有些东西没记住也没忘,有些东西暂时记住了,还有些东西已经记住了。
细节容易被遗忘,但是思维方式、思想只要当时明了,就不容易被遗忘。看了一本书,总会被“潜移默化”。碎片读后感
刚看了韩寒博客《碎片》,感慨不深不浅,于是写了此篇——俗吧,这样开场白看完就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碎片”好,一晚上都在想着吧——不,这不俗,至少在“刚看了”后面是“碎片”字样,在此之前是没有人《碎片》读后感。
而此时,我趴在书桌前床上,写着自己态——就是“趴着写这篇《态》”状态,也只是住在这个房间里人所想到一个碎片。
好了,开始介绍正文吧。貌似整文下来,一印象最深就是那个半夜12点多,在高速公路上坐在因抛锚且没电车里等着被拖走无奈场景。看着苹果和安卓,他们都已经“低电量自动关机”,想着APP上更新点击量,此时他们都是浮云。还有就在不久前,摸夜步履瞒跚走过山路深处水泥房,记得韩寒用过他家乳白色座机电话。然后我幻想了一下那个憨态可掬老人半夜起来开门画面,或者此时屋里面有位老妇“衣衫不整酣睡”——乡村生活嘛,总是那么朴实。想想多久没有见到年岁已长爸妈和家里座机电话了。那时是小学时候了,电话放在很高床头柜是上,对于那时110我是很高了,接电话要爬上踏板(放在床前放鞋木板,有很长了,不宽),还有爷爷家要垫把凳子才能摸到话筒。我们现在看到座机电话和大哥大,也就像那是爸妈见到上辈穿清朝时民装一样惊喜和感动。我看到会感动,会想着过去温馨画面,罢,那些都是过去态。过去态,我还在大小石头子乱蹦山路小心行走,还在床前木踏板上趴着玩,还在用没有灯照着漆黑灶台。不过后来蜡烛盛行,灾后来手电筒就更方便了。在黑夜房间里,脸部尽可能做着狰狞表情,吧手电筒照着下巴,突然打开开关,又关掉,再打开,忽明忽暗出现在你面前……你都忘了那时态势多么真实。
只顾着回忆,差点都忘了韩寒。他《碎片》里没有那么多久远回忆。一开始,左耳
按着苹果,右手握着安卓,眼睛看着电脑里微博,甚至还心系卫星电视里可能出现需要信息——对不住,让大家扫兴了,写有点夸张。但事实情况显得更触目惊心,“身边碎片越来越多,新闻越来越爆,话题越来越杂,什么又都是来快去也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要被人类抛弃了”。在这个信息时代里忙碌,你也许会忘了曾经呆坐在门前树下看星空,即便在车“寸圈难动”只能等待救援时刻,也不会中意看繁星点点夜空,而是想着手机里某个可以分辨星座软件,或者只有在梦里才能梦到那个“窗前明月光”小时候态。
韩寒说,现在他所写一切,到明天或许就会被人忘记,“24小时内只能服用一次,明天就是新药丸,却至于不了你任何顽疾,记着也好,忘记也罢,有一个一直都在人或事物,总是好”。
《小公主》读后感500字张文质教育是慢艺术读后感《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读贪官履历有感
朱铁志
读贪官履历,是一份耐人寻味阅读体验,从中获得复杂信息,足堪写一部当代中国官场现形记,抑或新时期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01
远了不说,从之前被查处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履历和有关报道就不难看出,万发迹有几个鲜明特点:一是每隔一两年甚至更短时间就换个地方或岗位;二是换个地方和岗位就官升一级;三是报道称”早在蕉岭期间,就存在收受巨额贿赂等问题”;四是尽管如此,组织部门依然力排众议,将其推向更高领导岗位;五是早就倡导用人失察追究制度,至今为止少见相关报道。
熟悉一项工作需要时间,展开工作思路需要长期调研,见到工作成效更非短期可为。不要说管理一县一市那样复杂工作,即便性质相对简单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便可立竿见影。某些干部心思不是放在脚踏实地工作上,而是处心积虑地经营自己履历表上,务求一两年上一个台阶,争取人到中年官至司局甚至省部。
他们都是”绝顶聪明”人,为了自己仕途,事先有周详计划,中间有缜密安排,过程有精心算计。何时干出几件漂亮政绩,何时完成形象工程,何时在报刊露一小脸,何时邀请领导视察讲话,何时忙里偷闲弄个博士,何时探访困难群众,何时制造即将高升舆论……都有明确具体考虑,而且善于将其通过一系列具体而微行动自然地展示出来,羚羊挂角,不露痕迹。
02
表面看去,确有几分政绩,甚至其中不无惠民之处,因而不难浪得几丝虚名,加上舆论机器掌握在自己手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很容易给不明就里上级机关抑或来此走马观花视察工作上级领导造成”特别能干”、”很有成绩”良好印象。
做好领导工作不仅需要较高理论、政策水平,更需要丰富阅历和实践经验。那些经历单一、缺乏丰富经验同志,面对复杂工作难免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因而组织部门在考察使用干部时,不仅要看干部理论政策水平,更要看其任职履历,看其是否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特别是面对复杂局面和急难险重任务时所表现出综合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讲,看履历、重经验,无疑是正确。
问题在于,干部履历究竟是踏踏实实干出来,还是上蹿下跳、托关系、跑门子弄出来?是人民群众普遍认可,还是只有少数上级领导首肯?要搞清楚这一点,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深入群众,多听听那个地方、那个单位普通群众真实评价,就立刻可以得出
比较实事求是结论。
03
不说别,单说某些领导同志学历和学位,就很容易看出端倪。稍有常识同志都知道,正儿八经地考上一个博士生已属不易,货真价实地读下博士学位更是难上加难。而某些领导同志就是具有非凡本领,一边当着市长、书记,一边轻而易举拿下博士学位。
仔细一看,还令人吃惊地发现:所获学位竟然和他从前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这就不能不让人心生疑窦。连普通群众都看得出来问题,组织部门会看不出来?一个干部升迁往往要经过个别酝酿、民主推荐、班子提名、民主考察、限时公示、组织任命等一系列复杂程序。
一个不学无术,单靠巧舌如簧、四处活动骗子,并不容易轻易得手。但为什么一些华而不实、善于玩弄花架子干部依然能够瞒天过海、心想事成?为什么一些群众明显不满领导干部依然能够步步高升、美梦成真?为什么一些地方、一些单位成了这些奔竞之士仕途垫脚石和起跳板?
所有这一切,都值得组织部门好好想想。千头万绪,起码应该先掌握一条,就是不要简单看重某些人”履历丰富”,更要看重一个同志咬定青山不放松,执著于某个地方、某项工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那份坚定和坚守。
(综合整理自中国之声、解放日报、今日头条、法制日报等)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