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一书是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1947年发表在《世纪评论》上的十四篇文章的集成,由于影响深远,该书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很积极的政治、经济、哲学意义,被认为是一部从宏观层面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进行分析的重要理论著作。
为中国农民找一条出路,是费孝通先生研述一生的大课题。他曾三访温州、三访民权、四访贵州、五上瑶山、六访河南、七访山东、八访甘肃、二十七次回访家乡江村。他研究如何使中国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关心中国农村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关心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凭借他的学术成果和实践活动历程,被学术界评价为:一生志在富民的杰出的人民社会学家。
虽然距《乡土中国》一书出版已过去70年,相对于当时的中国,现在的社会形态已然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阅读此书,依然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农村,了解农民的人情世故,为我们分析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我从2024年7月加入到了我省乡村振兴的村级基层工作中,与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常常是一边摸排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一边解决村民田间地畔的矛盾纠纷。虽然这些年农民吃得饱了,穿得好了,对国家的富民政策满意了,然而思想观念却发生了偏转,是非观念也出现了一些混淆。比如出现:儿子孙子条件好,奶奶还在要低保,死时厚葬、生前薄养,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移民搬迁中搬少不搬老、儿孙住新房,老病住危房等现象。
也正是因为类似现象的出现,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一项推进农村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和农村和谐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如何从最基层着手促进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推动农村文化振兴则是摆在每一个镇、村干部和帮扶干部面前的现实问题。
试想,如果每个基层工作者都能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那么中国的乡土社会面貌一定会有更喜人的改善。
通过读书深入履职,通过读书增进思考,通过读书解决当下问题。对于我个人而言,在阅读《乡土中国》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农村,实地考察费孝通曾置身其中的乡土社会,亲身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各项举措的实施,不仅拓宽了我人生的广度,也增加了我生命的深度。通过读书,使我能从更深入地角度观察农民,理解传统和现实融合中的乡土社会。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对“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线工作者,我必将牢记嘱托、笃行不怠,从自身做起,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履行职责,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事业增加一份助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警示教育月”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