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读书笔记《卡片笔记写作法》印象笔记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序&导论,初步了解卡片笔记写作法

  (1)卡片笔记是什么?

  卡片笔记不是机械抄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用自己的话略微难度的写入;不是机械的分类,而是让知识直接的关系自然生长;不是一个学期、一本书、一个科目隔断式的记录,而是跨领域跨时间的累积,回程集群;不是“自上而下”以一个计划围绕主题搜索,而是“自下而上”功夫在平时积累,让前期的学习笔记成为日后的生产资料。

  (2) 为什么要记笔记?记笔有什么好处?

  如果不记笔记,我们对于学习的思考往往转瞬即逝,而记笔记则可以巩固我们的思考成果。这个记录不要求很完美,哪怕是精简一下语言、调整一下语序,使得下次查看的时候更节省时间,都是这次学习的价值。如果像本书建议的那样,用自己的语言,以标准化的格式记下笔记,在笔记间建立联系,那么笔记就可以帮助我们产生更多的新想法。所以说好的笔记系统就相当于我们增加了一个高效的外接大脑。

  二、正文,如何构建卡片笔记系统并将之用于写作

  以写一篇论文为例,介绍卡片笔记法的优势、卡片盒的使用;并对于写作的原则和步骤提出详细建议。

  Part1绪论

  1.关于写作,你需要知道的

  (1) 我们写作时的常见现象及面对的困难

  我们写作常用的方式——制定计划、按条条框框按部就班地执行,用意志力逼迫自己,甚至可能导致意志消沉。这样的方式很有局限性,且不利于发现和建立知识间的潜在联系,不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这样,写作的动力不足,进度一拖再拖。其实,是我们需要改变工作方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流程不合适,我们需要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

  (2)怎样做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写作状态

  写作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需要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写作所需要的洞见无法明确地预先界定,一开始的想法通常是模糊的,思路在研究过程中才变得越来越清晰。所以,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在写作中开放自己的选择权,才能越过藩篱去窥探外界,使自己不被限制在最初的想法里,让洞见和新想法成为我们前进的驱动力。

  那怎样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呢?这个章节没有太多论述,根据已有的零星信息我的理解的:尽可能保持简单并遵循基本原则;从计划要做的事情中做出明确选择并定期检查任务是否仍然符合大局;根据每一个新见解、理解或成果而定期调整下一个步骤。

  (3)卢曼的卡片盒使用手册

  ①建立两个卡片盒:一类是文献卡片盒,卡片面记录书目信息,背面对文献内容做简要说明。第二类是主卡片盒,索引卡片,记录对所读内容收集和产生的想法。索引中引用1-2条笔记,作为某个思路或主题的切入点。

  ②定期查看笔记,思考笔记与自己的写作或思考的相关性,寻找有意义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给笔记编上数字字母序号,并在其他卡片上添加引用信息,一条笔记跟进另一条笔记,让新笔记成为笔记链的一部分。

  ③每新添一条笔记都检查它与其他卡片是否有相关性,以便建立可能的联系。确保从索引可以找到新添加的笔记,可以添加索引条目,也可以从与索引相连的笔记中引用索引。建立双向链接(新可以将笔记链接到已有笔记,也可以将已有笔记链接到新笔记)。

  2.撰写论文的步骤:

  ①记闪念笔记(想法的备忘录):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捕捉脑海中闪现的每一个想法。

  ②记文献笔记:阅读时,写下不想忘记的内容或者在自己的思考、写作中有用的内容。注意精心选择,并用自己的语言简短记录。

  ③记永久笔记:每天或在遗忘之前,仔细阅读自己的闪念/文献笔记,思考它们如何与自己的研究、思考、兴趣相关内容关联;新信息与原有是否矛盾/一致/印证/补充/可结合/引发什么问题;为每个想法准确写下一条笔记,精确简短地使用完整的句子记录,并标注来源、参考资料。

  ④把新笔记添加到卡片盒:把新笔记归档在一个或多个相关笔记后面,如果无直接相关就放在最后一条笔记之后;给相关笔记添加链接。

  ⑤看看目前有什么、缺什么、出现了什么问题。通过广泛阅读来挑战和加强自己的论点并根据了解的信息改变和发展自己的论点。阅读得越多,思考得越多,收集的笔记越多,提出的想法和问题越多。

  ⑥基于所拥有的素材,确定一个主题,思考主题的内在联系,把相关的笔记复制到大纲软件中,顺序排列,看看还缺什么,什么多余;积极思考,改进想法、论点、架构。

  ⑦把大纲中的笔记转化成连贯的内容,嵌入论点的上下文中;从笔记中得出论点;查漏补缺,完善论点。

  ⑧编辑,校对。

  3. 阅读写作时需要的四种工具:

  (1)可以用来书写的东西:用什么都可,只要记录时不用多想、不分散注意力、不太麻烦。这样的记录只用来启发思路,不需要永久保存,尽量一天之内快速处理。

  (2)文献管理系统:用于收集参考文献和在阅读中做的笔记。推荐使用Zotero。

  (3)卡片盒。手写版:A6大小的卡片和一个存放的盒子;电子版:使用具有双向链接功能的笔记App。

  (4)编辑器:MicrosoftWord等可以导入Zotero内容的软件。

  Part2 有效写作的四个原则

  1. 写。当你想把一个想法写下来并把它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时,你就必须仔细思考,你会更关注重点。写作可以直接检验我们是否理解所读的内容。

  2. 简洁。收集、记录的数量太多,就容易混乱且好次混杂。这样优秀的内容会被淹没,也无法产生群聚效应。反思不同笔记类型的目的,让必要且永不扔掉的内容成为永久笔记。

  3. 没有人从零开始写作。每一项知识性的努力都是从已有观念开始,然后在进一步研究过程中转化,并以此作为后续努力的起点。建议你拿着笔阅读,把思想发展过程落实到纸上,对自己知识发展的过程进行书面记录,这样随着笔记规模的增加,你将拥有一个指数型增长的外部思想库。在思维模型网格中,记忆和提取都变得更容易。

  4. 成长心态。长期成功的最可靠预测因素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积极寻求并接受反馈(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拥抱成长心态意味着要从变得更好中获得快乐(内在回报),而不是从接受赞美中获得快乐(外在回报)。

  Part3 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

  1. 明确区分独立又相关联的任务。

  A. 专注于每一项任务,不要一心多用。

  把稿件大纲打印出来,放在眼前,随时提醒自己清楚眼下哪些内容不必写。每一次转移注意力都会消耗我们的转移能力,并会延长我们再次集中注意力所需要的时间。一心多用会让人疲惫并且会降低我们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艺术与科学都需要集中的注意力和漂浮的注意力。最佳的状态是 “灵活的关注”:在对“特定概念超常专注”和对“想法的有趣探索”中交替。

  B. 成为专家:内化必要的知识点并且积累足够的经验。

  C. 写下来为大脑减负。

  a. 未完成的任务会占据我们的短期记忆,直到它们被完成。而把想法从脑海中清除,则能为大脑减负。通过笔记这个可靠的外部系统记录所思所想,把所有关于烦人的待办事项想法都保存进去,让大脑相信它会在之后会被妥善处理,从而把想法从脑海中逐渐清除出去。

  b. 将任务分解成可以一次性完成的小块任务,并始终把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我们可以随时从断开的地方继续开始工作,这样我们的大脑就可以放心休息,不用担心忘记之后要从哪里开始并且恢复注意力也更容易。

  D. 减少做决定。

  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可能导致自我损耗,即使是一些看似无关的事情也会对自己产生显著的影响。准备一个可靠的、标准化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期间的决策数量,就可以减少对我们注意力、专注力、意志力的消耗,让我们有更多的心力区做更有用的任务。

  2. 阅读和理解

  A. 阅读时手里要有一支笔,做笔记的根本目的是理解它,为把想法融入自己的思想中做准备。

  B. 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都有心理的局限性,但一个好的外部系统可以通过流程来促使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这需要我们:解决确认偏差问题——把整个写作过程颠倒过来,把动机从寻找实证性事实转变为收集所有相关信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工作——集中精力让卡片盒产生群集效应的积累,把注意力从个别项目的预设立场转移到卡片盒内的开放联系来,其论点的发展既可以是对于已有内容的补充也可以是与已有内容相矛盾的东西。

  C. 培养抓住要点的能力。做笔记就是对所读文本进行浓缩重写。我们要有意识有选择的阅读,自己去判断内容是否重要。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挑战。对问题、论断和信息进行重新构架的能力是将知识用于实践的基础,它比拥有广博的学识更重要。

  D. 写下来有助于真正理解。“如果你说不清楚,就表示你自己也不明白。”虽然把一个想法写下来,感觉像走了弯路,多花了时间。但其实不能形成自己见解的无效阅读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试图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一个论点,毫不留情地面对我们理解上的所有偏差,是我们提高理解力、学习和进步的唯一机会,也是一种刻意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就是理解,我们只有在过程中不断检验自己,才能改进我们的学习。

  3. 卡片笔记盒

  坚持每天写几条笔记,不写作就不可能系统的进行思考。

  做文献笔记是一种刻意练习,我们可以通过反馈知道自己是否理解了它们。努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件事的要点,是理解我们所读内容最好的方法。

  记笔记并将其整理到卡片笔记盒中,帮助我们理解某件事情背后蕴含着的更广泛的意义。卡片盒迫使我们提出许多阐述性的问题:它意味着什么?它与某件事有什么联系?它与某件事有什么区别?它与什么相似?卡片盒迫使我们去阐述、去理解、去联系,从而去认真学习。

  4. 发展想法

  A. 构建主题,慎重选择关键词。

  B. 建立智能链接。寻找有意义的联系。逐字逐句遍历卡片寻找联系,卡片盒内部结构就在建立这些联系时建立起来,它是我们通过思考塑造出来的,反过来它也塑造我们的思维。

  C. 比较、纠正、区分笔记。

  D. 将卡片盒作为思考的工具箱、创意的机器。

  查理芒格说“如果你只记录了一些孤立的事实并企图硬凑起来使用,你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任何事。如果事实不能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相互联系,那么你就无法将它们派上用场。你的脑子里必须有一些思维模型,你必须把你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运用到这些模型里……你必须把经验融入许多模型组成的框架中。”

  独立思考的真正敌人不是外在权威,而是我们自己的惰性。卡片盒可以成为我们打破自己思维习惯的工具。

  E. 通过设限来促进创造力。

  我们在使用卡片笔记盒时会存在不少限制(内容尽可能精简,每条笔记只记录一个想法,且内容不超过一屏),但是这些约束也让我们以后能更轻松地重新组合这些笔记。对创造力和科学进步最大的威胁并不是结构和限制,而是缺乏结构和限制。清晰的结构可以让我们探索事物的内在可能性。

  5. 分享你的洞见

  6. 养成习惯

  三、喜欢的句子、段落摘录

  1. 我玩越野跑,跑过环勃朗峰越野跑、环富士山越野跑挑战赛,深知全世界的人仅凭意志力和坚持,绝无可能完成那种极限挑战。只有完全换另一种思维方式,才能心情愉悦地、安全地达成目标。创业如此,做产品如此,写论文亦如此。

  2. 大多数人苦于写作的原因都差不多,就是因为他们相信或者被迫相信写作是从一张空白也开始的。如果你认定手头确实没什么可写,你当然就会感到恐慌。仅仅在脑子里感觉满满完全不够,因为吧想法写在纸上才是最难的。这就是为什么良好的笔记是构建好的、有成效写作的基础。把已经写好的东西整理成另一篇书面作品,比把所以的的东西都在脑海里组合起来,再从脑海里捞出来写在纸上,要容易得多。

  3. 只有明确知道从重要到琐碎的事情都已经处理妥当,能够放开手脚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时,只有当工作记忆中没有任何其他东西滞留,没有任何东西占用宝贵的精神资源时,我们才能体验到艾伦所说的心如止水——在这种状态下就可以专注于眼前的工作,而不会被其他想法分散注意力。

  4. 大多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并不是源于我们的环境,而是源于我们自己的思想。

  5. 我们可以从艾伦身上得到的重要启示,就是一个成功组织的秘诀在于整体观,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处理好,否则被忽视的那部分会绊住我们,导致不重要的任务也变得紧急。

  6. 只有当信任系统,而且知道一切都可以处理好的时候,大脑才会放开,才能专注于手头的任务。

  7. 成功不是源于强大的意志力和克服阻力的能力,而是源于高明的工作环境事先避免了阻力。高效率的人不会与不利的阻力做斗争,而是像柔道冠军一样转移阻力,这不仅需要依靠正确的心态,也要依靠正确的工作流程。

  8. 记笔记也不是关键工作,思考、阅读、理解和提出想法才是,笔记只是它们的具体成果。

  9. 如果你想真正理解某件事情,你就必须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10. 无论内部过程是如何实施的,你都需要了解思维对外部框架的依赖程度。

  11. 随时收集,不要让任何好的想法白白浪费。

  12. 新卡片会进一步改善已有的卡片。每一个想法都会增加群聚效应的临界量,最后你可以把一个个单纯的想法集合起来,变成一个想法生成器。

  13. 每天吸收一点信息,然后根据兴趣进行过滤,这对我们未来理解、思考和写作都大有裨益。而且好想法往往出乎意料。

  14. 好的工具并不是在我们已有的工具基础上增加功能和更多的选择,而是帮助我们减少对主要工作的干扰,这里的主要工作就是思考。

  15. 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一个不受干扰而可以专心思考的大脑和一个可靠的笔记系统,其他都是多余的。

  16. 我们有时会忘记使用方式和工具本身一样重要。如果我们不了解一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就去使用它,那么即使是最好的工具也不会对我们有太大的帮助。

  17. 那些因为觉得反馈可能会损害他们所珍视积极的自我形象而害怕和回避反馈的人,尽管可能在短期内感觉良好,但很快还是会落后。

  18. 那些拥有大量思考工具并且知道如何应用的人,是具有“普世智慧”的人。

  19. 确保你真正看到你认为你看到的东西,并尽可能清楚、真实地去描述它。如果有必要的话,请反复检查。

  20. 帕金森定律:工作时预留再多的时间都不会有剩余,就像空气会充满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一样。……不幸的是,我们一直都是低估了用时。

  21. 所有的行为指南和知名人士的演讲都在重复一个极其错误的道理,即我们应该养成思考所做事情的习惯。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文明的进步,在于不断增加那些我们能够不假思索地做事情的数目。

  22. 学习、思考和写作不应该是为了积累知识,而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不同思维方式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新的经验和事实,对自己的思维习惯提出质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