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文精心推荐的《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仅供写作参考,阅读!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 本文关键词:渗透,情怀,课堂,家国,初中历史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 本文简介:摘要:历史学科是落实初中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最佳途径,作为一名奋斗在教育一线的历史老师,应抓住教育教学的一切契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努力构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历史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 本文内容:

  摘要:历史学科是落实初中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最佳途径, 作为一名奋斗在教育一线的历史老师, 应抓住教育教学的一切契机,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与时俱进, 努力构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渗透; 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历史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就是培养学生的价值关怀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从而关注现实问题。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更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精神基石。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了解祖国的历史,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家庭道德观念;可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高效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见识阅历,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是一种趋势,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来谈谈我作为一线历史老师的点滴体会:

  1 挖掘素材,激发情感,巧妙渗透家国情怀

  在家国情怀教学与培养方面,历史学科最大的优势就是课本教材中包含有丰富充裕的教育教学资源。史料真实、内容客观,教师可以从中挖掘出很多教育教学素材。利用课本原有的素材,巧施善导,对学生巧妙渗透家国情怀,于无形中让学生牢记历史、以史为鉴、读史明智、提升认知。比如在教学“五四运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引起“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我指导同学们准备并表演了巴黎和会的一幕。通过课前排练,同学们把美国总统的虚伪、法国总理的蛮横、英国首相充当的“和事佬”角色以及中国北洋政府代表顾维均的爱国情怀表演得入木三分。精彩的表演、丰满的情节把大家带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唤起了同学们内心的爱国情感。深深的代入感让同学们一个个神情严峻、屏住呼吸,有个同学不由自主地喊出:“还我青岛、还我山东”。在这样的历史剧的感染下,同学们的爱国情感被充分激发,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惨痛教训,心灵得到了震撼,潜能得到了开发。

  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情境教学,利用学生对祖国的深情挚爱点亮历史课堂,积聚正能量的火花,使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学生心底悄然驻足。

  2 身临其境,培养情操,真实渗透家国情怀

  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时,始终都应该重视他们对家的情愫。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融入当地的乡土历史文化元素,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提起家乡历史文化,学生必会倍加亲切,教师需要善于调动课堂气氛,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有效资源,形成教学合力,滋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例如我在讲授北师大版“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这节课时,先用课件展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观景象,突出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在假日里带领学生到安徽省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以及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通过大量的实物与照片,在现场讲述历史,学生了解了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毛泽东、朱德的指示命令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分三路兵团打过长江去,解放南京等地。学生们在革命先辈们的豪迈气概中感受到的是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身临其境,历史画面和场景的再现让学生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实践活动中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直接形象的真实体验,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更加热爱家乡;让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走近学生,感染学生,汲取当地文化的精髓,提升家国情怀的内涵。

  3 以诗促情,传承精神,鲜活渗透家国情怀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因为诗歌代表了中国文学语言美的极致,更代表了祖国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流传下来的诗歌,已经充分被历史检验,证明了价值,能够作为历史的佐证。有些人用诗歌来记录历史;有些人用诗歌来推动历史。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引用诗歌,能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尊重和热爱的情感。通过诗歌的熏陶,提高他们对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的辨别与判断能力,逐渐树立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生观与处世态度,养成健全的人格,增强意志品质。诗歌中体现的美感和精神气节,又符合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

  让我们和学生一起从诵读中窥探历史的侧影,感受历史的气脉,传承历史人物的民族精神。林则徐虎门销烟抗击外来侵略,在中国近代救亡图存之路上成为看世界的第一人,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之情愫、报国之志向跃然于纸上。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强烈的责任感激起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为抵抗外来侵略,为捍卫民族、国家利益而进行英勇不懈的斗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者的不屈不挠,不惜牺牲生命为国家谋发展,为百姓争前途。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首七律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气势磅礴,雄壮有力,同学们朗读起来依旧激动不已。这些诗歌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让同学们理解什么是家仇国恨,什么是誓死报国。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今天,爱国诗词在中学历史课堂闪耀光芒,培养了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无论他们将来身处何方,这种情怀宛若奔流不息的江河,流淌在每个中国人心间,滋润着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4 中外对比,理性思辨,有效渗透家国情怀

  培育“家国情怀”的素养,不能局限于中国的历史,更应该着眼于当下,放眼于世界。家国情怀就是培养学生的中国立场、世界眼光。在世界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抱以开阔的胸襟,在理解、包容和借鉴中与世界对话,通过中外对比、理性思辨,从中提炼养分、摄取精华,用世界的眼光熔铸“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格局下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世界史“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先激情导入,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在19世纪的遭遇得出:中日两国“同是天涯沦落人”,都曾经是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但到了19世纪末期,这两个国家“相逢之时已经不再相识”。我将整个教学内容精心整合为三个篇章:一、探源日本、追根究底;二、变法图强、弃旧图新;三、放眼世界、家国情怀。从日本幕府统治讲起,到倒幕运动、再到明治维新,历经大刀阔斧改革后的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并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成为其觊觎的对象。再联系中国历史,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危机,客观上却激起了中华民族各阶级各阶层救亡图存民族意识的觉醒。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康有为、谭嗣同等为首发动了戊戌变法,从国家制度层面思考图强救亡的途径与方法,这是奋发向上、激流勇进的家国情怀,拯救民族危难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体现,对民众进行了较好的家国意识启蒙。最后联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坚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学科教学是家国情怀教育的主阵地。历史教材中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能用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历史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担起重任,把家国情怀教育落实到每一课,并结合课外实践活动,构建符合教学需要的历史情境,深度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将思想认知升华到家国同构这一层面。家国情怀教育一定会为国家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蔡冬梅.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学科空间, 2024.
  [2] 秦文霞.用家国情怀点燃语文课堂正能量的火花[J].中学教学参考, 2024.
  [3]邵清.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认识与实践[J].历史教学问题, 2024.
  [4]张玫.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爱国情感[J].中学课程辅导, 2024.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相关关键词:渗透 情怀 课堂 家国 初中历史,模板下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让写作零基础入门到精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