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xxx。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超前学习的目的应该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超前学习,是指不符合年龄段的教育。它要求学生去学习较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这也是我们口中所说的“提前学习”。我听过这样一个段子:一位母亲问辅导班的老师“家里的孩子五岁了,英语词汇量才四千,还能跟得上其他孩子的进度吗?”彰明较著,这属实是夸张了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生活中超前教育极为常见。写初二的作业时明明可以用初二的知识解决问题,有的同学非要用初三的完成不可;有的同学用超纲内容解答考试中的压轴题。
有人认为超前学习有利,能让学生跟同龄人相比知识面更加广阔,智力提前开发,知识储备也迅速提高;但我认为有弊,它过早的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可能忽略培养其做事情的态度、方法等,会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生活中遇到更多的困难。
造成超前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在于学习者是重过程还是重结果。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就好比一场长跑比赛,谁都不希望当枪响时自己还没有迈开第一步,于是争先恐后地在比赛开始前先跑个五米十米就认为万无一失了,这就是在超前学习中重结果的心理。而在赛前做好热身、心理准备以及充分的战略步骤则可以理解为更重过程。
在提前学习前更应该先确认学过的知识是否都掌握,再思考下一章内容与学过的内容之间的关联、怎样运用等。而“这次考试一定要上一百”诸如此类的目标更适合在正式学习的时候制定,因为它属于客观上的成就。在正式学习中,老师已经尽可能将知识点讲解了,所以不存在有过多盲点的情况。成绩在客观上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薄弱点。
相比之下,重结果类型的超前学习在正式学习后的一小段时间内会比重过程类型的超前学习更有效果,但重结果的超前学习更像是揠苗助长。正像南宋李伯玉所说:“人才贵乎善养,不贵速成”。
跟上大部队甚至领先的方法为什么只能靠抢跑?我认为提前做好准备不比抢跑落后。超前学习的目的应该更重过程,也就是“体会学习”。我们可以在暑假就学完下学期的内容,但别以为学一遍就绰绰有余了。学习靠的是长期的习惯、积累。在一遍又一遍地学习中,我们会有不同的想法与发现,从而加深印象。学完下学期的内容、甚至刷完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子,也只代表你对知识有了初步认识,毕竟如果一个假期就能学完的知识,何必还要在学校花几个月完成?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知识教育,还有更重要的人格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等,这些不能只靠“抢跑”来完成,需要时间来沉淀。学生的每个年龄段都存在相应的心智水平,顺应每个阶段的需要来培养,才是最科学可靠的。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