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5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在尝试与比较中,使幼儿不受位置、形状、粗细的干扰,感知长度守恒。

  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培养幼儿小心验证的科学品质。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使用自然测量。

  材料准备:教具:等长铅笔两支、例图、操作纸、回形针、生活用品伞两把

  学具:回形针、操作纸、记号笔人手一份、自制牛奶盒容器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走进“线条王国”

  2、初步感知:以位置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1)出示平行放置的2支等长的铅笔,这两只铅笔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位置干扰:将其中一支铅笔向左或向右错开,现在这两支铅笔是一样长吗?

  谁有办法,来证明它们到底是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请幼儿上来操作

  教师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摆放位置改变了,但是长度还是不变。

  3、初步理解阶段:以形状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出示一张例图:一条直线和一条折线

  a两条线有哪里不一样?

  b两条不同形状的线,它们一样长吗?为什么?

  c你们可以怎么证明谁长谁短?

  师:我们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来准确的只是是不是一样长,张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测量工具,谁来测量?

  d教师引导幼儿用测量工具来验证

  e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长度没有改变。

  4、进步巩固阶段:增加粗细干扰因素,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掌握“猜棋子”和“抽乌龟”游戏的玩法。

  能不借助于实物进行运算活动,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能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游戏,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和快乐。

  活动准备:

  已学过10以内的加减

  数字卡片;数字为1——10的牌各2——4张,箩筐若干

  活动过程:

  1、争夺冠军

  师:打雷和闪电比赛跑步,结果谁先让人们知道要下雨了?今天我们大家也来举行比赛,看谁是胜利者,你愿意参加吗?

  2、比赛活动一:扑克抽乌龟

  师幼共同介绍游戏玩法:两人一起玩,先观察桌子中间的得数卡,两人从箩筐中取出牌,将牌的背面朝上,从中抽一张牌做乌龟,压在篓子下,不能看见篓子下面的数字。接着轮流取牌,取完后将自己手中加起来是10的两张牌放在自己桌面上,接着比较手中的牌多少,牌少的人抽一张同伴的牌,如果能和自己手中的牌加起来是10,就将两张牌放到桌子上,如不能,则同伴抽牌。依次轮流抽牌。最后剩下一张牌(如2)请拿牌的人猜一猜“乌龟”是几,并说说为什么(如:10减2等于8)。两人将“乌龟”翻开,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3、比赛活动二:猜棋子

  师(出示棋子):还有一个“猜棋子”游戏,谁能算出正确的结果,谁就是胜利者。

  是有共同介绍游戏规则:两人一起玩,先观察桌子中间的得数卡,两人根据总数卡上的数字,取相等量的棋子,一人将棋子放在自己的两只手中并握成拳请同伴猜另一只手上有几只棋子,每次猜完都要说一说为什么。

  4、请幼儿反馈游戏玩法,帮助幼儿了解、掌握游戏规则。

  5、小组操作活动。

  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选择游戏。

  教师观察幼儿游戏情况,适时给幼儿帮助和指导,鼓励幼儿友好地与同伴协商合作。引导幼儿看清数卡,用加减的方法进行猜测,复习巩固10以内各数的加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尝试按人与人之间不同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类。

  2、能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3、积极探索,体验合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人与人:可以看出操作材料就是孩子本身,从孩子们身上找出来的各种不同。

  多角度:分类的核心经验三提出,同样的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它有助于幼儿对集合与分类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有关集合的概念对于孩子们来说变得更多样化。

  多层次:也就是层级分类的体现。

  符号:要孩子们尝试记录,也就是需要他们首先建立起符号与线索之间的关系、符号与具体事物的联系,相当于符号作为一种思维中介,来促进孩子们把现线索与卧底之间建立起联系,这就是存在于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好,理解思考也好,这样的基础之上才更好开展这个活动。

  探索、合作:我们通常都知道目标的设定第三条为情感类的,但也是在活动中可见并能够通过活动实实在在达到发展的,比如这个游戏就需要小组之间很好的商量、协调才能进行,也是必须通过线索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从而达到层级分类的目的。

  活动准备

  小标签、地上贴两个不同颜色的圆圈、两个小黑板、记号笔、记分牌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找不同)

  “今天请你们到这里来,是要玩一个很好玩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谁是卧底’,请你们来当小侦探,找出卧底,好吗?

  要想当好一名小侦探,必须得有一双会观察眼睛,好,现在请所有的小侦探来接受考验!请用你的亮眼睛来仔细看看‘你跟其他小朋友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告诉我。’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相应的标志。(比如:衣服、裤子、鞋子等等。)引导幼儿站出集合,比如“长袖的请起立、短袖的请起立。”

  二、示范层级分类:

  “哇,你们发现了这么多跟别人不同的地方!顺利通过考验,你们都成为一名小侦探,现在就开始你们的侦探工作吧!”

  “侦探们,你们知道卧底是谁吗?不知道吧?那我来给侦探们提供一点线索,为了让你们不会一下猜出来,所以我一次只提供一个线索。”教师贴出第一个标记作为线索。”“侦探们来猜猜这条线索代表什么意思?”(站一站:符合这个条件的在哪里?不符合的又在哪里?)

  “瞧,地上有什么?你们可以用地上的两个圈把符合条件和不符合条件的人区分开来吗?”(我们一起发出指令‘请XXX的站在绿圈,XXX站在红圈。’)

  小结:为什么我们找出来的卧底就是他?(因为他XX是什么,又是什么,还是什么。符合所有的线索,所以就是他。)我们用一个线索就能结果分成两份,一次又一次的排除不符合条件的人,最后才能找出卧底。

  检查粘贴好的标志,看是否正确。

  三、幼儿分组游戏:

  确定组内一个人作为目标,然后简单画下寻找他的三个线索。请对方根据线索发出指令,寻找答案。

  “会玩了吗?那现在咱们就分两组进行谁是卧底的游戏,按照座位分成两个组,试试看,哪一边的小侦探更厉害一些。听清楚游戏规则:1、分组商量选一个人作为卧底,然后把粘贴藏在他身上;2、根据选出来的卧底,画出三条线索在小纸片上,尽量画的准确一点;3、画好将线索交换给另外一组小侦探,请他们发出指令,你们来占圈。

  如果提供的线索准确、指令发出也很准确,又快又好的找出卧底即成功;反之则失败。

  四、师幼总结

  “今天咱们玩的这个游戏好玩吗?来想想看,刚才小侦探们都是通过什么办法来找出卧底的?”(根据线索一层一层的来分类,就可以去掉不符合条件的人,最后所有条件都符合的就是卧底啦。)

  “当然,我们平时还有很多时候可以用这个方法来从很多东西里找出你想要的,下来孩子们可以再试试看,好吗?”

  活动总结

  一改教案:调整游戏基调。将原来孩子们不感兴趣的“猜猜他是谁”游戏调整为任务性游戏“谁是卧底”,孩子们在执行任务中,与生活游戏接轨,由于代入感比较强,参与游戏积极性很高,这样的游戏会让孩子觉得觉得数学有趣。

  二改教案:调整操作材料。将原来“找不同”环节中的图片操作材料调整为直接将幼儿作为材料,与生活链接,从孩子身上寻找不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有用。

  三改教案:调整游戏内容。调整你画我猜和大风吹游戏,直截了当提出寻找卧底任务,出示“线索”,根据线索去发现问题,-训练思维导向,通过分析、判断,解决问题。

  因此,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让我更明白,一个相对较成熟的活动,看似环节并不复杂,但需要老师去思考的内容却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学习,每一个环节都是要禁得起推敲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4

  【活动设计】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和时间长短的体验较少。有的小朋友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通。那么,该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为此,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需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知道时间的不可塑性。

  2、知道一分钟在时钟上如何表示。

  3、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个大闹钟和一分钟计时器,(ppt)课前让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弹珠若干、筷子、记录纸、笔、小筐子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闹钟引题,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1、复习、巩固认识时钟。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认识吗?(钟)你们真的都认识?我要来考考你们。

  师:这根粗粗的、最短的针叫什么?比时针稍微细一点长一点的叫什么?那这根最细最长、走的最快的针叫什么呢?

  师:这钟面上的三根针哪一个走一圈表示一分钟呢?那一分钟有几秒呢?数一数。

  2、教师总结:一分钟有60秒。

  3、感受秒针无论从哪来开始走,只要走一圈又回到开始的位置都表示一分钟。

  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让幼儿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4、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5、感受一分钟。

  师: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那我们来感受一下吧?

  6、教师总结:一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可能觉得一分钟很短,但像现在这样静静地坐着等也觉得它蛮长的。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幼儿动手试试?

  (1)欣赏成人一分钟内能做什么?(ppt)

  (2)教师总结:这些大人厉害吧,一分钟内能做这么了不起的事,那我们小朋友想不想也来挑战一下,接下来我们要玩一个《挑战一分钟》的游戏。

  2、游戏一:山上有个木头人

  3、游戏二:一分钟内不眨眼

  4、游戏二:夹弹珠

  a、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然后把它记录在记录表上。

  b、请幼儿介绍夹弹珠的方法,传授经验。

  c、幼儿再次操作,分享成功。

  d、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夹的多,有的小朋友却夹的少呢?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抓紧时间了你完成的任务就多了。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刚刚我们用了很多个一分钟,现在还能回去吗?

  2、教师总结:时间过去了就不能再倒回了,所以我们小朋友要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一分钟之内把玩具收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本班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以幼儿感兴趣的竞赛活动贯穿于整节课,让幼儿充分感受一分钟。活动的准备分为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师能充分为幼儿准备感兴趣及富有挑战性的操作材料。幼儿的知识准备,开展活动前幼儿已认识时钟,并懂得一分钟时间的概念。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情景及图片,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时间的重要。但是在游戏活动中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去说,由于教师组织活动比较紧张,所以导致整个活动教师的语言过多、语速较快,活动时间没有很好的支配。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成长了不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结合新纲要,学会如何有机地总结、提升幼儿的探索发现,同时我也要掌握幼儿的兴趣点、年龄特征、知识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从而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

  【活动设计】

  现在,正是玉米丰收的时节。玉米对于孩子来讲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都吃过,对玉米也十分熟悉。在一次,吃点心(玉米)时,孩子们边吃边在讨论,一根玉米上到底有多少粒玉米?“数一数不就知道了”“这么多很难数的。”听着孩子们的议论,当时我就在想:这可是件很容易的事,只要细心、仔细点就能数清楚了,我自己尝试着数,但数着数着,要不就忘了数到哪儿了,要不就忘了这粒到底是数过还是没数,再不然一打岔又忘了自己数到几了……当我再次数玉米的时候,我拿了一支笔,每数过一粒玉米就用笔做一下标记,这样等满棒的玉米上都做满了标记的时候,玉米的总数就出来了,连数了三次,总数都是一致!

  后来我想其实要让大班的孩子弄清楚一根玉米棒上到底有多少粒玉米是没必要的,因为玉米长得可不那么规整,中间部分还可以,但是首尾两端可就麻烦了,还因为孩子们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一程度。不过想想玉米是一个很好的本土材料,而且每一根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何不利用我自己数玉米的方法迁移到让孩子来发现玉米的排数呢!因此,我设计了本活动《数玉米》。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排列的方式,尝试数清圆形排列的玉米排数。(重点)

  2、通过活动,发现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的这一排列规律。

  3、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难点】

  通过纪录、汇总发现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掌握1—20以内的单、双数。

  2、玉米棒、记录纸、水彩笔幼儿人手一份;小圆点、小图钉、毛线等。

  【活动过程】

  (一)多吃玉米有益处。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出示一个完整的玉米)问:“玉米可以干什么啊?(可以吃)

  2、让幼儿了解吃玉米的好处。

  师:我们都很喜欢吃玉米,你知道吃玉米有什么好处吗?

  3、教师小结:多吃玉米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可以预防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的人,现在这种人很多的,我们应该多吃,这样有助于预防。

  (二)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数出玉米的排数。

  1、师:今天,玉米宝宝们排着队,要来做早操了,你们看,一排、一排、一排的队伍整齐吗?(整齐)

  2、引导幼儿猜测玉米的排数。

  师:“请你来猜一猜,这个玉米一共有几排队伍呀?(幼儿猜10、30、26……)

  3、引导幼儿尝试数玉米的排数。

  师:大家都猜的不一样,玉米到底有多少排呢,我们来数一数。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玉米,请你们仔细数一数手中的玉米有多少排。

  4、幼儿操作:数玉米,教师观察幼儿是怎样数的。

  5、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数玉米排的方法。

  师:你们数得清楚吗?哎呀,我也数不清楚了,谁数清楚了?你是怎么数的?(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数玉米排数的方法)

  6、出示讲解图并小结。

  师:以前我们数的都是从第一排开始,第一排、第二排……;圆形排队的,先要做个记号确定起点,再数第一排、第二排……这样数就不容易数错或者漏数。

  7、引导幼儿讨论: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确定起点呢?在我们周围找找看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帮忙,并说出如何使用材料。(请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三)幼儿尝试运用辅助材料的方法,数出玉米的排数。

  1、今天,老师还帮你们准备了一些小东西,看一看有什么呀?(出示辅助材料:黑笔、小圆点、小图钉、毛线)

  2、出示纪录纸。

  (1)师:今天,我们要把数出来的玉米排数纪录下来,请你来看看应该怎么记?

  (2)与幼儿一起讨论纪录的方法

  3、幼儿操作,借助辅助材料数玉米的排数并做相应的纪录,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数的快的小朋友与同伴交换数,相互检查。

  4、集体交流,发现玉米排数的规律。

  (1)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有几排?教师并将幼儿的结果纪录在一张大表格中。

  (2)引导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数起来最方便?(用笔画、用图钉做记号)

  (3)请幼儿观察玉米排里的秘密。

  师:请你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幼:16排的玉米最多,10排的玉米最少……引导幼儿观察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的规律)

  (4)教师小结:其实玉米的排数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都是按照一排一排这样排队的,并且排数都是双数。

  (四)延伸活动:

  师: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出示橘子)

  师:请你来猜猜看这只橘子会有多少橘子瓣呢?(幼儿猜测)

  师: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找到起点,做上标记,一、二、三……一共有多少瓣啊?它是双数的还是单数的呢?

  师:是不是所以的橘子都是单数(双数)的呢,请你回家再去数数看,明天来告诉老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在数石头游戏中,比较动物的轻重并尝试记录结果。

  3.积极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的乐趣及感受毛毛虫的智慧。

  重点难点

  1.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尝试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课件;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轻重记录卡、铅笔、橡皮擦;动物排序图片。

  2.经验准备:认识跷跷板,知道跷跷板是平的、翘高翘低表示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借绘本故事,引入谁先吃桃子问题。

  师: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看,都有谁呢?一共有几位?

  师:咦,他们都在看什么呀?这个桃子长得怎么样?

  师: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又大又红的桃子,看着就很好吃,馋得动物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是6个动物1个桃子,让谁先吃好了?

  二、幼儿自由分组探讨、操作动物朋友比什么及展示比试结果。

  师:动物朋友们决定玩一个“比一比身体特征”游戏,谁排第一,谁就先吃这个桃子。小朋友们,你觉得他们会比什么,最后谁先吃桃子好了?

  师:现在我们分三组,和你的伙伴们商量并操作他们比什么,怎么比,结果如何?

  师:现在请每组展示探讨、操作结果。

  三、利用ppt,有感情讲述绘本故事并学习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一)按动物高矮、嘴巴大小、尾巴长短排序。

  (二)引导幼儿按动物的轻重进行记录和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师:这下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直说:“不行”。它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你们真的说到它心理去了,它就是要按体重的顺序来排。

  师:那体重该怎么称?有什么好办法?动物朋友决定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2.交流记录方法,幼儿自由记录动物轻重。

  3.引导幼儿检查记录表进行动物体重的排序。

  师: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记录表,给小动物们排排体重吧!看来桃子该给最重的犀牛先吃哇。

  四、引导幼儿思考逆转排序。

  师:毛毛虫不愿意了,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我们可以反过来嘛,论谁的个子最小,谁的嘴巴最小,谁的尾巴最短,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都是我!说着,毛毛虫高兴地钻进桃子里先吃了起来。

  师:毛毛虫大喊: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分享桃子吧。

  五、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动物们依据自身的特点都找到了第一名的地方,其实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第一名,请你们回去想想自己在什么方面是最厉害的?

  活动总结

  这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总结过程,我有以下两点感想:

  1.活动过程生动有趣,自然流畅的蕴含着活动的目标。

  2.提问设计恰到好处,推波助澜的激活着幼儿的思维。

  3.孩子们活动兴趣高。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将数字进行不同的组合,排列不同的号码。

  2、引导幼儿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故事挂图《大森林里装电话》数字图片。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家中的电话号码,通过比较各自家中的电话号码,发现号码与数字的关系。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号码有什么特点呢?”

  “这些号码都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

  “每家的电话号码有什么不一样呢?”

  2、教师出示故事挂图《大森林里装电话》,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教师:“每个小动物的电话号码你都认识吗?”

  “小动物们该如何整理电话号码呢?”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读出故事挂图中小动物们的电话号码。

  2、教师引导幼儿重新为小动物们编电话号码,每一个号码都不能重复并进行区域划分。

  教师:“是的大王让小动物们怎么整理电话号码呢?请你帮帮他们吧!”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每种动物住的区域。教师:“小动物们都住在哪里?”

  (2)教师引导幼儿为住在水里的小动物们编电话号码、

  (3)教师引导幼儿为住在树上的小动物们编电话号码。

  3、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数字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数字。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代表价格的数字和单位。

  (2)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代表重量的数字和单位。

  (3)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代表时间的数字和单位。

  (4)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代表身高的数字和单位。

  (5)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代表车牌号的数字。

  三、操作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为住在山里的小动物们编电话号码,并让幼儿大声说出来。

  四、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1)教师引导幼儿编手机号码。

  (2)教师引导幼儿编车牌号。

  (3)园内完成《操作册》第17、18页。

  2、家庭延伸:

  (1)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数字,并读出这些数字。

  (2)家庭完成《亲子册》第17、18页。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总结、学习5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用语言表达,并学会记录。

  3、分享数的组合经验,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大、中、小塑料圈若干,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叫做《老狼老狼几点了》。小朋友们都玩过这个游戏吧?但是今天的这个游戏和以前不一样哦!

  二、教师出示小圈,请2组各5名幼儿游戏,并说明游戏规则:

  1.小羊只要站到圈内,就不会被抓住;2.每个圈内只能站一只小羊;小结:每个圈里站1个人,有5个圈,合起来一共是5只小羊。

  三、教师出示中圈,请5名幼儿游戏。

  1、师:如果拿掉一个圈,还剩几个圈?

  (幼儿回答:4个)小羊还能都站进圈里吗?(不能)那想个什么办法呢?(幼儿讨论发言)2、教师出示中圈,并且说明中圈能站2只小羊。

  3、教师提问:小圈和中圈各用几个能站下5只小羊。

  幼儿思考并回答,回答后请幼儿游戏检验看是否能刚好站下5只小羊。

  小结:可以用3个小圈,1个中圈;也可以用2个中圈,1个小圈。

  4、填写记录表。

  (1)师:刚才小朋友都发现可以用3个小圈和一个中圈就能够站下5只小羊,3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3一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23只小羊加上2只小羊一共几只小羊?

  幼儿:5那么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幼儿:5可以分成3和2。

  师:小朋友们真棒!那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数字宝宝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教师在黑板示范,幼儿填写。

  (2)师:小羊还可以怎样站?(幼儿:2个中圈,1个小圈)师:2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4,一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1。

  加起来是5只小羊,所以5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教师在黑板示范记录,幼儿填写记录表里。

  四、教师出示大圈,5人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大圈能站3只小羊。

  2、教师提问: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用小圈、中圈或者大圈来保护5只小羊,可以怎样放圈?

  幼儿:可以放1个大圈,1个中圈;可以放1个大圈,2个小圈,3个小圈,1个中圈(教师和幼儿一起巩固:5可以分成3和2)幼儿:可以放2个中圈,1个小圈;(教师和幼儿一起巩固:5可以分成4和1)3、师:怎样用最少的圈把5只小羊都保护起来?

  幼儿思考:用一个大圈,一个中圈。

  五、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最少的圈保护了小羊。现在大灰狼还没有离开,我们一起送小羊回家吧!

  (幼儿排队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习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习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平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习,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习,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践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使幼儿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的次数越多。

  3、初步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笔、积木、筷子、布条、纸条等)

  2、记录测量次数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教室里的每一样物品有多长吗?

  2、学习自然测量。

  (1)幼儿尝试自由测量,记录结果。

  (2)交流,教师请个别幼儿测量从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另一头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3)教师与一位幼儿合作,再次进行测量,并做好测量次数的记录,最后说出测量结果。

  (3)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线路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适时进行辅导。

  (4)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3、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师:“我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条线路,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2)请两位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结果的数目为什么不同,说出用长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少,用短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多。

  4、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操作中发现物体不同的组合方法,发展幼儿的初步推理能力。

  2、感知数学活动的有趣。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难点:

  发现不同的组合方法。

  根据提示进行简单推理。

  活动准备:

  1、动物头饰小猴、小松鼠各一张。

  2、每组一个小筐,每人10颗纸糖。

  3、3个果冻壳、4张糖纸、5个饼干袋。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小猴。

  (1)教师:小猴弟弟过生日,要请好朋友来做客,准备了许多糖果。为了让每个朋友都可以吃到,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一个或者两个糖果。朋友来了,小猴真开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没有搞清楚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小客人在废物筐中剩下10张糖纸。

  (2)教师提问:客人一共吃了几个糖果?

  (3)帮小猴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来了几位小动物?请小朋友想想?

  (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一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5)如果客人每人吃两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6)如果每个客人可以吃一个糖果也可以两个糖果,那来了多少个客人?

  (7)幼儿操作。请小朋友每人拿10颗纸糖,算一算来了几个客人?

  (8)比较三种分法,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2、再次出示图片小松鼠。

  (1)现在小松鼠也要请客了。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两个或者三个食品,直到客人都走了,小松鼠也不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它发现废物箱里有3个果冻壳、4张糖纸、5个饼干袋。

  (2)现在请小朋友猜猜看来了多少客人?

  (3)客人一共吃了几个食品?我们一起来数数?

  (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两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教师操作。

  (5)如果每个客人都吃三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我们也来算算,请幼儿操作。

  (6)现在请小朋友想想还有没有有另外的分法,如果每个客人有的吃两样有的吃三样食品的话,那来了几个客人呢?现在请小朋友动动脑,算一算。请幼儿上前操作。

  (7)请小朋友比较一下,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3、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帮小猴和小松鼠解决了难题,他们都夸小朋友聪明,下次有困难还请你们来帮忙,如果小朋友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算。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认识5元、5角、1元的纸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活动前幼儿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物质准备:

  (1)布置“超市”,货架上摆有各种物品卡片,并标明价钱。

  (2)装有10个1角、2个5角、1个1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

  (3)付钱方法展示板四块。

  (4)直观演示1角、5角、1元硬币之间换算关系的课件。

  (5)幼儿人手一张存钱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认识硬币

  (1)让幼儿感知、发现硬币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轻轻地打开盒子,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幼儿打开盒子。)

  师:“哇,好多硬币!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多少钱的硬币?”(1角,5角,1元。)

  “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盒子盖起来,老师要考考你们。”

  (2)出示1角课件。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角。)

  “你怎么知道它是1角钱?”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标志。教师小结:对了,它的上面写着“1角”,它就是1角钱。

  以同样方式分别出示5角、1元课件,让幼儿认识。

  师小结:5角的硬币是金色的,上面写着5角;硬币中最大的是1元的硬币,它的上面写着1元。

  游戏:取硬币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硬币的游戏:老师说出多少钱的硬币,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这个硬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老师发布命令:“请举起1角(5角、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想不想去超市购物?”

  (想。)

  “去超市购物时,小朋友要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

  拿着钱盒到1号货架购物。”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幼儿在活动前对硬币有了粗浅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实物,通过游戏,从1角、5角、l元三种硬币最明显的特征入手,引导幼儿准确

  认识l角、5角、1元硬币,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2.幼儿第一次购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幼儿带着钱盒,到超市1号货架选商品(师设计的每一件商品均为5角钱或1元钱),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

  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经验,知道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分别说出5角钱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角来付钱;用5

  个1角付钱。

  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的都是5角钱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1

  个5角付钱,有的用5个1角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5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是5角钱,1个5角的硬

  币也是5角钱。

  提问:“谁买的是1元的东西?你是怎么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1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1元的××,用一个1元的硬币付钱。”“用10个1角的硬币付钱。”“用2个5角的硬币付钱。”“用5个1角和1个5角的硬币付钱。”出示课件,梳理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2个5角的硬币合起来是1元钱;10个1角合起来是1元钱;5个1角和1个5角合起来

  也是1元钱。

  师:“原来硬币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里还有很多不同价格的商品,你们想买吗?购物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的标价,想想怎样付钱简便些?好,请大家拿着钱盒去购物吧!”

  评析:教师在幼儿认识了1角、5角、1元三种硬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了亲身购物的机会,进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种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每个幼儿都只有在付钱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买到商品。幼儿必须先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思考该如伺正确付钱,并将付

  钱方法粘贴在展板上,最后通过课件梳理幼儿经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3.幼儿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

  幼儿到超市选商品,教师观察。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

  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师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边讲,教师边演示课件。)

  (1)6角钱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角的硬币来付钱;用1个5角和1个1角合起来也是6角,这种付钱方法只用了2个硬币,简便多了。

  (2)8角钱的咪(mi)咪虾条付钱方式:用了8个1角来付钱;用1个5角的硬币和3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也是8角钱。

  (3)如果我买的东西是1元,请小朋友帮我想想怎样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币来付钱呢?”

  小结: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币来付,也可以用2个5角的硬币来付,因为他们合起来是1元,还可以用10个1角来付。还可以用1个5角和5个1角来付。”

  师:“原来同样的价钱可以有多种付钱方法。”(请小朋友将商品放进桌子底下的篮子里。)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不同形状的物等分的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萌发对等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彩带一条,剪刀,提供每个幼儿不同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纸。

  2、作业纸,卡:二等分、四等分

  活动过程:

  一、学习将物体二等分,初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1,出示礼物袋:喜羊羊送来的礼物,接电话。

  2,教师先从礼物袋里出示--彩带,提问:把这根彩带送给我们班最乖的两个乖孩子,那怎样分才能使两个乖孩子拿到的彩带一样长呢?

  A、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B、教师是否讲彩带两头对折,剪成一样长短的两根彩带,幼儿初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得出结论:二等分

  二、幼儿探索将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二等分,进一步感知而等分的含义。

  1、逐一出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黑板上展示,发放每人不同形状的物体,幼儿操作探索。

  小结:将正方形、长方形的纸对折,就可以折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

  幼儿继续探索还有什么方法。

  小结:还可以角对角对折,就可以折出两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

  2、每人一把剪刀,将物体二等分剪开,比较和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在二等分的基础上,探索四等分的方法;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德经验分享、交流。

  2、比较四等分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四、作业纸:练习。随音乐出活动室。

  课后反思: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根据幼儿兴趣、需要以及年龄特点拟定了我本次活动目标。整个活动我没有任何灌输形式的教法,而是采取鼓励幼儿主动积极探索、同伴间互相学习的方法达成教学目标。虽然整堂课的时间显得稍微长了一些,但小朋友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发现等分多种的方法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小朋友操作的材料比较多,上课的时间也显得比较长了。如果让孩子分组操作那孩子的合作能力也可能会在其中表现出来。

  1、在活动第一环节的操作后可以不用在再次去强调多种等分的操作方法,然而显得有的重复。

  2、由于在平时也没多时间给孩子去操作纸工,所以在操作中显得有点不听指挥就一味的操作中练习,动手能力有点差。在以后教学中,孩子的动手方面能力也不可疏忽。

  所以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有很多的地方要去琢磨和发现。要想成为一个全方面合格的老师还要不停的去学习,不停的去锻炼。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复习4以内的组成,初步学习4以内的加、减。

  2、认识"﹢、﹣、﹦"符号,理解其意。

  3、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加减问题。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有4的分合的概念。

  2、物质材料准备:PPT课件一份、幼儿画册三(23)、有趣的数学(5)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做碰球游戏,复习4以内的组成

  1.教师交代碰球游戏规则:今天呀,我想请小朋友们和数字宝宝4来碰球游戏,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来是4。比如我说:"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你们就说:"你的1球碰3球"。

  2.组织幼儿练习。3.和幼儿正式玩碰球游戏。

  二、带幼儿学习4以内的加法,认识"+、="1.教师边出示课件,边根据应用题引导幼儿列算式。

  (1)幼儿园里来了一个西藏小朋友,后来又来了两个新疆小朋友,现在一共来了几个好朋友?

  (2)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等幼儿回答后,播放"+、="符号卡片,并把其放在"1、2、3"数字中,形成算式:1+2=3

  (3)小结:"+"就表示合在一起的意思,"="就表示一共有多少,合在一起念就是:1+2=3.我们用这个算式可以表示刚才的事情。

  (4)带幼儿学念算式:1+2=32.

  继续出示课件,带幼儿练习4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

  (1)妈妈买了1个青苹果,又买了1个红苹果,她一共买了几个苹果?这个算式该怎么列?(1+1=2)

  (2)水果店里进了1个梨,后来又进了3个梨,水果店一共进了几个梨呢?(1+3=4)

  (3)明明先买了2朵花,后来又买了2朵,现在他有几朵花?(2+2=4)

  三、带幼儿学习4以内的减法

  1.教师边出示课件,边带幼儿认识减法

  (1)花园里有4个小朋友在跳舞,走掉了2个小朋友,还剩几个小朋友在跳舞呢?

  (2)师:剩下2,这个数字是怎么来得呢?

  (3)出示"-",带幼儿认识并理解意义,形成减法算式。

  2.教师带幼儿练习4以内其他减法算式。

  (1)花园里有4只蝴蝶,飞走了1只,还剩下几只?(4-1=3)

  (2)体育室里有4只篮球,借走了3只,还有几只?(4-3=1)

  3.请幼儿尝试根据算式编简单地应用题。

  (1)3+1=4(2)2-1=1

  四、组织幼儿操作练习

  1.教师简单介绍作业。

  2.指导幼儿做练习。

  3.带幼儿检查作业。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伞图片各2张,小动物图片各一张,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说呀!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森林动物超市开业了,营业员小熊把一堆乱乱的伞放好,可突然听见这些伞说话了,“喂喂喂,你可别把我们这么放,我们不这样住,我们要一样得住一家”。听伞们这么吵,小熊可急坏了,“呀!这,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熊,好吗?

  1、出示图片——红、黄、蓝不同样色的伞

  2、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擦亮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下我们该把伞怎么放更合适呢?(要求幼儿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贴)

  3、让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二、森林超市开业,许多动物都来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动物们就找了三间小洋房休息,小动物们都想去休息。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

  1、出示图片——小白兔、小花猫、啄木鸟、小喜鹊、小山羊、大老虎、大狮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

  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小动物们都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

  3、幼儿小组讨论分法。

  4、找幼儿试着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大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有的小朋友说“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

  “小喜鹊、小麻雀、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小蜻蜓一间屋,他们都会飞”

  “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

  小朋友们替小动物分好房子,小动物们都休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下吧!

  三、游戏——分球

  游戏要求:找三组幼儿进行比赛,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类,那组分的又快又对获胜,可以获得小红花。

  四、幼儿动手操作自主分类:

  1、师:小朋友们分的本领着么大,来帮老师一个忙好吗?

  让幼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各种水果、文具、球类图片让幼儿按自己所想动手分类。

  2、让幼儿说出分类理由。

  3、师总结:我们应该按照水果类、文具类和球类,也可以说是吃的、玩的、用的分类。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表现可真好啊!老师决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操场做游戏,小朋友们听老师的口令,男孩站一队、女孩站一队,我们一起排着队去做游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道路的远近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探究测量的过程中感受同伴合作的快乐,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测量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道路的远近并表达测量结果。

  活动难点: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

  黑板道路图6张幼儿记录表6张记录笔6支雪糕棒若干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好导入。

  (一)教师情景导入,出示黑板上的路线图

  阳光明媚的一天,丽丽小朋友要和妈妈一起去游乐园,他们准备从家里出发走路过去,现在丽丽面前一共有三条路线,你们帮她看看哪条路最近?

  二、交流谈话

  刚刚你们是用眼睛来判断道路的远近,这样的方法叫目测法。除了目测法,我们能借用身边的哪些东西来测量路的远近呢?

  三、分小组初步尝试测量

  (一)向幼儿介绍黑板上的测量记录表。

  (二)向幼儿介绍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雪糕棒),做到首尾相连,不留缝隙。

  (三)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测量,协商分工后进行道路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测量过程。

  (四)幼儿分享交流经验及记录结果。

  四、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及交流分享情况进行小结。

  (一)教师小结集体问:你们用雪糕棒测量出那条路最近?哪条路最远?

  (二)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每一组的记录表,为什么同样的测量工具,同样的路,最后测量出来的数字会不一样呢?

  (三)师:有可能是测量方法出现了问题,我们请萌萌小朋友上来测量一下看看。(注:建议邀请答案出错的幼儿演示测量方法)

  五、再一次验证测量

  (一)建议教师请幼儿验证数据出错的路线,或者有意识提醒幼儿重点验证出错的路线。

  (二)教师再次分发统计表,请幼儿用再次进行测量。

  六、教师总结

  通过操作与观察,我们发现同样的测量工具,测量出的数字越大证明这条路越长,数字越小证明这条路越短。

  教师出示自己测量的记录表公示给幼儿观察,请统计数据和教师结果不一样的小组利用区角或者餐前活动再次测量,得出正确答案。

  七、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用老师教的目测法和测量法量一量家里的物品。

  活动图片:

  活动总结

  这节课的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在有些细节上我还需要多注意和改进。在上完课请小朋友上位做操作材料的时候,应该分别请小朋友上位或者摸头上位,这样会更有秩序,我没有注意到,结果小朋友上位就很拥挤也很吵闹。在活动中,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严谨,但是真正上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导致一些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所以在数学活动中要尽量把话说准确,以免有些小朋友理解失误。

  这节活动也有一些好的方面,因为活动中导入的测量路线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別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测量出的结果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我给了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決问题的机会。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应该在互动上懂得随机应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