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论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 价值观的内涵以及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1、 价值观的含义及对人的作用

1.1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 事、 物) 的意义、 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 价值追求, 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 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 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 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 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 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 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 构成了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1.2 价值观对人的作用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 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 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 信念、 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价值观对人的作用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 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 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 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 其动机模式不同, 产生的行为也不相同, 动机的目的方向受价值观的支配, 只有那些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可取的,才能转换为行为的动机, 并以此为目 标引导人们的行为。

1.2.2 价值观具有激励作用

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 因而, 它从某个方面激励了 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 是人们选择时的主要参考信息。

关于人生价值观问题, 是一个老生长谈的问题。 不同时代, 不同国家。 主流价值观人生观也不尽相同。 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总之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 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2.1 政治倾向

思想政治倾向是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当代大学生亲眼目睹了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亲身的感受到了我们国家 20 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也肯定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中国加入 WTO 后, 他们多数认为“新世纪的中国更加强大”。 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 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 标充满信心。 与此同时, 他们也发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很少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 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认识的成熟和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评价社会问题的理性态度, 是当代大学生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

2.2 民族观念、 集体观念

当代大学生在主体上忠于祖国, 忠于人民, 有献身于祖国的责任感和坚强意志, 希望祖国强大, 希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 具有强烈的民族自 尊心、 自豪感,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实利益的限制, 少数人显示出了崇洋媚外的心态。 绝大多数大学生集体观念强, 关心集体, 热爱集体, 但也有少数人对集体持中性态度甚至对立态度。

2.3 学习观、 职业观

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转变, 特别是就业的压力, 使得许多大学生开始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 开始由单纯的学习知识转向自身能力的培养, 努力提高知识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 面向新世纪, 把自己塑造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 复合型人才, 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当代大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不断增强, 不同利益关系的出现给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追求提供了 众多的选择方向, 追求职业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成为求职大学生的首要目标。

2.4 交际观、 消费观

当代大学生的交际环境变为虚拟与真实相互交错的二维空间。 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持的网络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的生活方式, 使他们走向了跨时空、 跨地域的网络沟通时代, 这一方面促进了当代大学生交往的便捷性, 有利于新型代际关系的形成, 但这又使人际交往变得虚拟化, 一部分大学生成了“数字化”人; 在现实中, 当代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诚实、 热情、 开朗、 大方, 开创了现代交际的新风尚。但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注重经济利益, 趋向功利化和世俗化。当代大学生追求消费时尚, 消费行为往往强调个性和象征性, 求新求美求变求异。他们炫耀消费、 超前消费、 攀比消费和冲动消费, 注重身 份, 讲究情调, 从而导致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的蔓延。

二、 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不容质疑, 我国的大众传媒在宣传党的政策方针、 监测社会环境、 协调社会关系、 传承文化等方面起到了代表先进文化的作用, 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也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

1、 大众传媒多元文化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1.1 价值取向多元化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大众传媒不断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 尤其是网络, 互联网逐渐取代主流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其它知识的渠道呈现多元化,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就受到了 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信息具有多元化、 良莠不齐的特点, 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信息充斥网络, 不同思想文化、 价值观念在这里汇集交织, 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更趋于个性化、 多样化。 由于网络信息的广泛性, 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接触了许多主流媒体报道里没有的东西, 这引起了大学生对价值观的重新思考和认识。 大学生在人生目标、 追求目 标的手段等方面表现出个体差异越来越大, 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1. 2 价值取向复杂化

大众传媒发展迅速, 我国在互联网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国际互联网资源的绝对控制权, 所以在当今的互联网世界中, 西方世界的价值观、 世界观和意识形态成为主流价值观。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过程中, 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加上大众传媒各种传遍媒介传播的价值观良莠不齐, 有的极具欺骗性, 这些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与中国大学生印象中的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产生冲突, 碰撞。 让大学生们陷入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地。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中, 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上混乱, 从而使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紊乱。

2、 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分析

2.1 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第一, 大众传媒提供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信息, 使大学生认识了社会、 认识了自己, 也使社会加深了对大学生的了解。 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 使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将更加直接、 更加频繁、 更加广泛。 正是通过双向的沟通与交流, 大众传媒使大学生与学校、 家庭和社会凝聚了起来, 使处在不同的家庭背景、 交往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念得以整合, 从而促进了大学生个体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整合。

第二, 大众传媒肯定社会某些行为的价值意义, 促使了 大学生对这些行为及其主体进行效仿, 并进一步在深层次的价值观念之中植入这种思想。 同时, 大众传媒对某些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的社会行动和社会行为的公开性揭露, 使大学生取消和反对某种不良现象, 纠正某些错误的价值观念, 从而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

第三, 大众传媒还能够赋予大学生某种社会地位或角色, 而这种角色或社会地位通常是社会所希望的, 通过这种角色或社会地位的赋予影响他们的价值选择。 事实上, 这是对大学生行为和价值观念的一种评价过程, 这种评价必然会影响大学生价值选择和主体地位的确立, 从而对大学生价值主体角色的确立具有定位作用。

第四, 大众传媒通过发布和传递蕴涵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 组织和人物类型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准则, 对传统价值观念进行重新评价、 选择和认可, 使得大学生重新认识自身 的价值观, 从而对大学生价值目标的实现过程具有调整与评价作用。

2.2 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虽然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 有利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更新、 有利于大学生创造潜力的激发、 有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空间的扩展等, 其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也是广泛存在的。 这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

第一, 大众传媒的消极内容引起某些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滑坡。 现代大众传媒的高度开放和自由, 直接导致一些大学生道德意识差, 道德责任观念模糊。 近年来恶意拖欠学费、 延期或者拒还助学贷款、 因很小的感情纠葛而横刀相向的例子时有发生。

第二, 大众传媒的消极内容使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取向出偏差。一些资产阶级腐朽的世界观、 价值观通过传媒乘机渗透, 我国传统的优良品德如尊老爱幼、 尊师重教等在当代某些大学生看来, 已失去了其原有的吸引力, 导致大学生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出现重大偏离。

第三, 沉溺网络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处世态度消极化。 网络上的交往、 往往流于表面化, 内心潜藏着很大的风险。 人与社会的交流被淹没在数学符号之中。这种形式的交往与真实社会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运。

第四, 大学生对选秀文化、 自 我炒作等单一崇拜也容易造成其人文精神的失落。 现代媒体特别是电视、 网络媒体推出了 一系列“快餐文化”, 如“非常女生”、“快乐男生”等内容, 使得大学生更注重投机的现象更严重, 忽略自 身的提高与积累; 一些大学生更是用各种手段上位如暴露隐私、 制造炸弹性新闻等来提高自己的所谓人气, 博人眼球期待一夜成名。

第五, 大众传媒所宣扬的某些不良倾向, 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某些影视、 文学作品中宣扬的“暴力”、 “色情”、 “颓废”情节, 成为部分大学生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大学生犯罪、 卖淫等现象屡见报端, 让人触目惊心。

三、 消除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负面影响的对策思考

了解了大众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 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 采取有效措施, 来消除这些消极影响。 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来论述。

1、 加强大众媒体环境自身的建设、 制度建设及国家宏观监管

1.1 切实转变大众传媒观念, 坚持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正确导向。 大众传媒本身, 都要尽快切实转变观念, 使大众传媒担负起坚持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教育的责任, 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大众传媒要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人性化管理, 真正发挥传媒教育人、 鼓舞人、 培养人和提高人方面的巨大作用。

1.2 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传媒监管的立法体系和规章制度, 保证大众媒体健康持续发展。 首先, 要加快有关传媒管理的立法进程。 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 如在德国, 联邦议院于 1997 年通过了世界上全面规范互联网法律—《多媒体法》, 后来又专门通过了《青少年保护条例》, 保证未成年人接触不到不适宜的出版物。 近年来, 我国颁布实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等, 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媒体的行为。其次, 加大对传媒的技术控制力度, 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技术控制。 一方面,信息产业部正在建立和完善以 IP 地址为主要索引的互联网站信息数据库, 以提高对互联网信息及其责任人快速定位的能力, 防止各种不健康的信息对公众的侵蚀; 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中国互联网协会的作用, 积极倡导行业自律。 再次, 组织各种形式的监督、 检查, 严厉打击传媒行业的各种违法活动。 严厉打击网吧等场所违法违规行为。 对各地广电部门开展“净化工程”、 “防护工程”、 “督察工程”的进展情况实施督察。 最后高校同样有必要加强对传媒的监督、 管理力度。 例如不少高校都相继出台了 关于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 对校园内部包括学校、 学生宿舍等地方的计算机网络加强监管。 另外高校应该加强自 身的局域网建设。 校园网建设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建设网上社区、 网上校园。 在校园网站可以开辟学习生活、 就业辅导、 考研须知、 心理咨询等栏目; 开设校园 BBS, 给大学生们一个既可评论时事又可评论校事、 畅谈人生、 理想、 价值的天地, 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2、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提升大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 自觉树立并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的各种讯息的选择能力、 理解能力、 质疑能力、 评估能力、 思辨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讯息能力。 在媒介的评估判断上,大学生对媒介的表征和建构功能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 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从而造成价值取向的迷惘, 甚至与主导价值取向背道而驰。 因此, 有必要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大学生对媒体信息建立起独立的批判精神, 对媒体商业化的侵蚀保持清醒头脑, 避免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迷失方向。 具体来说,

2.1 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要从物质保障、 制度建设、 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大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投入。 可通过开设媒介素养教育通识课程,组织学生媒介素养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开展相关研究等途径和方式, 赋予学生完善的关于媒介素养的知识结构, 为学生提供解读媒介信息的正确视角, 培养其区分良莠, 获得有用、 健康、 有效知识。 不被消极媒介信息所牵制的能力, 从而学会正确运用媒介更好地为自 己的学习、 生活服务, 进行理性的媒介消费, 使自己真正成为媒介的主动驾驭者。

2.2 高校要密切关注新媒体发展动向和学生媒介接触状况, 出现问题及时给予引导。 大学生思维活跃, 富于创造性和想象力, 对媒介发展中的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 但同时对这些媒介现象又缺乏成熟的认知判断。 如何认识新媒体传播的芜杂纷繁的资讯。 需要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 三是要综合媒介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效果。 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不仅仅只是学校的责任, 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主体应该是一个“教育共同体”, 即以从事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与教育工作者为核心, 包括各类教育工作者、 社会学者、 传播技术工作者、 政府主管部门、家长以及大众传媒机构广泛参与的共同体。 媒介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在信息消费中树立正确的态度。 最大限度的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结束语

大学生是国家事业的贡献力量和战略储备力量。 构建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从整体上看, 新媒体的任何影响都是基于其改变着的传播环境, 我们只有从改良新媒体传播环境人手, 通过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 优化校园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 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等手段, 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供成长空间和条件。 解决大众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这一问题, 除了媒体自身 建设、 法规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 素质的提高等, 还需要大学生自身素质和修养的提高, 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参与。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