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谈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校的最主要任务是教育,所谓教育,赫尔巴特明确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因此有人说,道德教育在一个国家中,怎么估价它都不过分。我们一直希望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果,做出让人心服口服的特色,做成本地区的一面旗帜。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教学中总结和发现的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一、适应性问题,叫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

主要指初一新生,大约占到一个班学生的6%。新生入学后发觉新的学习生活与自己理想心目中的高一级学校落差较大,进而产生失落、行为退缩,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主观贬低、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较强的反社会性。

对于有这种现象的同学要尤其关注,因为这样的同学要么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在极其痛苦中度过,因为一方面家长、老师想尽办法劝其在学校待下去,另一方面他的确呆得很痛苦,要么有的同学包括好同学就与一些后进生走到一起了,到别的方面去寻找新的乐趣去了,甚至有同学要求转学、退学。我们知道心理发展是不可逆的,而许多知识的获得完全是可逆的。所以我们老师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可轻视。

对适应性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处理方法分为三部曲:一是让其充分宣泄不良情绪;花一节班团活动课给他们诉诉苦,交流一下经验;二是心理支持与具体学习方法等支持配合,建立他的自信,帮助其慢慢调整,例如我们以往都会给初一新生上一节学法指导课;三是助人自助,让他明白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改变成功的,老师只是支持者,关键还是要靠自己。

二、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等,大约占学生的25%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一是要他充分感觉到知识的重要性,这个靠教师的说教是完全没有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感觉到他的无知,所以每节课我们教师在上课前就要设置一些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其次,通过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

三、亲子关系即与父母、家庭的关系等,大约占学生的11%

例如父母离异。这些学生一是需要教师更多的心理支持,包括任课教师等等。二是争取其家庭成员的支持配合,三是教师辅导。我就具体讲以下三点。

(一)是充分理解。我们想过没有,父母为什么要去打麻将,为什么要吵架,为什么要离婚?并不是他们不爱我们,不爱这个家庭,而一定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生活枯燥了,不快乐了,有矛盾了,为了获得快乐,获得幸福才会这么做,你们说呢?难道我们希望看到他们为了我们而不快乐不幸福的生活吗?我想我们当然不期望,因为这样对于他们太残酷了,难道不是吗?我并不是没有父亲母亲,只是他们不生活在一起,那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起不快乐。

(二)是坦然接受。大多数有过类似经历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地怨恨父母,怨恨家庭,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如果我们留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生活中有这样经历的同学非常多,问问我们自己我是其中经历最糟糕最痛苦的一个吗?或许不是。

另外,我经常和同学们说的,我们许多时候是没有资格和权利要求别人怎么做、怎么对你,家庭其实在你未成年前能够给你提供条件,你缺吃、缺穿吗?缺上学的条件吗?如果不缺的话,这样的家庭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就是够格的家庭。从这一点我们完全没有理由去怨恨他们,而更应该去感谢他们,你们说呢?

(三)是升华动力。许多同学虽然家庭不和睦、不完整,但我们看不到他们一点点的郁闷,甚至还有同学把这当作是一种磨炼,当作是一种财富,甚至当作一种使自己优秀的动力。有人说,单亲家庭的子女容易成才,但我想可以肯定的是不和睦家庭甚至单亲家庭的同学一定比别的同学更具有独立、坚强的品质。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个性上的问题,过分孤僻、自卑,太个人主义,还有一些诸如强迫观念、强迫症状、强迫行为的强迫症;青春期及两性交往方面的问题占16%左右。诸如烦恼、性别、角色认同障碍,所谓的早恋问题,看黄色不健康的书籍、网页等一系列问题,偷东西,上网等行为问题。

所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高目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