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各位家长:
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与此同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准确把握考试功能、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完善学习过程评价等要求。这意味着,学校教师和家长都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更新观念,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协同育人。
何谓“双减”?“双减”就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到社会班上的学习负担。“双减”的最终目的,不是不提升教育质量,不是降低学生的学业水平标准。相反,更需要家校合育、提质增效,以适应孩子的未来——中考、高考并没有取消,将来以优秀学业质量进行甄别和选拔人才,仍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方向。
按照市、区教委要求,结合开学以来的“双减”安排及学生情况调查,我校校内“减负”成效显著。全体教师加强学程研究,在厘清事实性、概念性、程序性和元认知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的基础上,通过提供校本学习资源,在发展学生低阶思维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未来公民。在提供大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课程需求的基础之上,学校加强了课后服务供给,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以提高学业质量为重点,五育并举。在此背景下,还需要家校同心携手,共同“提质增效”,一起把我们的玉泉学子培养好。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家长们一方面感受到了减少接送、作业指导、金钱的压力,但另一方面又为孩子懒惰散漫、不爱学习、电子屏“依赖症”等不良习惯而发愁。面对自己孩子学习的起点避免过度竞争的“双减”政策,但学习的终点难免以分数论英雄的局面,部分家长更加焦虑。
“双减”之后,家庭教育该何去何从?学校与家庭之间如何更好地互动沟通?我认为,“双减”后教育的样子更加接近儿童的天性,回归教育的本真,这也让学校能够更好地帮助玉泉学子走向幸福人生。在这一背景之下,教育的“变”与“不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问题。实际上,社会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样态,教育亦是如此。环境可以变,但是办学规律不可以变,就像“儿童渴望幸福成长,拥有幸福一生”的愿望是永远不变的。
因此,玉泉小学的教育者更加敬畏教育常识,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幸福地成长,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队伍要保持优质的教学标准不变:基于大单元教学、教材的研究,新学程的推进、作业与辅导的管理与研究,对测试评价的科学育人功能的研究,充分发挥日常测试评价的全面育人功能,摒弃“分数崇拜”,回归“育人初心”。“双减”减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不是“双减”之下的家长和学生的“佛系”和“躺平”。
“双减”政策落地,学校教育将更加强调遵循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从而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那么如何从小培养,特别是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儿童有针对性的培养呢?
小学阶段的培养重点
低段:建立规矩、培养习惯、形成学习兴趣、锤实童子功(听、说、读、写、算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段:强化习惯养成、形成良好道德、发展爱好兴趣和特长,挖掘潜能,强化基本“童子功”,发展认知思维能力。
高段:基础知识的严密性、认知思维的深邃性、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高阶思维、高情感、社会性发展,为进入中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实现“双减,不减责任,不减质量,不减成长”的目标,家长该如何适应“双减”政策下的角色和担当?下面是我给家长的九个建议:
1.作业问题: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实践活动。没有足够的练习和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可能掌握和迁移。
2.检测问题:教学必须检测和诊断,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
3.辅导问题:某个学科瘸腿,就需要补课。对个别学生来说,如果不去补上知识的“漏洞”,就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
4.校本学习资源的使用问题:我们的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泛,需要提供更多的校本学习资源。
5.劳动教育问题:走出去,多劳动,不仅是人格、德性培养,还能解决疫情造成的心理、情绪和身体健康问题。
6.与班主任老师的衔接问题:多沟通、多交流、多互动。教师线上家访常态化。家长需要了解到自己的孩子的学业水平和行为表现。需要单独沟通,不要两耳不闻。
7.双休日的运用问题:双休日不上课外班,就要规划好双休日的安排,不能一味地玩手机。艺术、技能、休闲、游戏、阅读、锻炼身体等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拿出时间进行课业学习,如预习、复习、与新学知识和技能的相关实践活动等。
8.场馆式学习的问题:带领孩子到北京的场馆,按照学校要求开展场馆式学习,增加孩子经验的广度、宽度、厚度、深度、高度,适应未来的高考改革。
9.差异儿童的问题:人的智商、情商、肢体、心理情绪等差异化,是一个常态的人群分布。如果家长不承认、不认可自己孩子的问题,最终吃亏的还是孩子。在儿童的心理、行为、情绪、智力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越早越好,干预越早越好。
各位家长,“双减”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家校一起携手,为孩子们更好的成长而共同努力!
再次感谢大家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篇二
各位家长:
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
“双减”背景下我们如何做教育?“双减”之后,孩子在校完成作业了,回家后多了哪些发展空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各地3500名中小学生进行“快乐成长指数”调查,六成多学生打90分以上(成绩上等占72﹪),7.5﹪打60分以下(成绩下等占69﹪),7.7﹪的中学生存在高抑郁风险,5.5﹪存在严重焦虑,1 8.1﹪有过自杀想法。
可见,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很多成绩差的孩子会感到不快乐,甚至会有心理疾病。
故事1:一个孩子,原本成绩优异,但突然有一段时间开设下滑,家长知道后,着急得不行,每天陪着孩子找原因:是上课听不懂还是课后巩固不及时?哪一门课感觉最吃力,要不要补补?
孩子也为自己的成绩下降而感到难过,每天尽量逼着自己多学一点,但就是学不进。她晚上很难入睡,经常翻来覆去睡不着,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告诉了家长,家长问她睡不着在想什么,她说:什么都想,担心成绩,害怕同学嘲笑,又觉得自己再睡不着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
家长的回答是:你这个孩子,就是想太多了,所以成绩才会变差,才会睡不着。实际上她已经得了抑郁症,只是谁也没有发现。好像,谁都不想去发现。
心理疾病也是病,孩子跟你诉说是想寻求你的帮助,而不是被你否定,她更会因为你的否定陷入自我怀疑。
中国家长最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最不关注孩子的情绪和交友(这正是孩子幸福和快乐的要素)。
一定要让孩子做三件“无用的事”和一件“有用的事”
1.第一是运动。研究发现,体育成绩好,学习成绩上等的占25﹪,下等的占5﹪,而且体育好的学生朋友人数更多,更愿意与伙伴一起玩,更善于沟通。每晚在家跳绳500个。
2.第二是玩耍。“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很多看似无用的休闲时光,正是孩子成长的精神养分;家长每周给点属于孩子自主安排的时间,不干涉、不限制,让孩子自己放开了玩,让孩子的压力得到释放,情绪得到缓解,便是快乐。
3.第三是劳动。很多家长都不重视,虽然我从初一开始就强调。为帮孩子增加学习时间而忽略劳动。经常劳动有利于促进手眼协调发展,减少感觉统合失调导致的障碍。眼里有活儿的孩子更善于观察,善于换位思考,爱劳动的孩子心中有他人,也更有责任心。
第四是培养学习力
教会学生应该采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学习是一场艰苦的赛跑。最终到达目的的人并没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大家的先天条件都差不多,他们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份专注、一份执着。学生在学习中要有专注精神——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看书时要聚精会神,做作业时要专心致志。
错误观念:时间与学习效果画上了等号。
建议:三心二意坐一天,不如一心一意干一小时。学习不是空想,不能心猿意马,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心无旁骛,才有可能得到灵感女神的垂青。
教育专家说: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聚精会神学习的方法。
提高专注力的几点建议
1.首先,在情绪上做好准备。例如:在上课前几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在作业前复习功课,完成作业时不查阅资料。
2.其次,全神贯注与休息是密不可分的,注意力也是需要暂停的。休息时可以放松自己,吃点零食,听一段古典音乐或散散步等。
3.一个学习周期开始时记一下时间,如上午九点,在学习告一段落也记一下时间,如十点半,慢慢地,逐渐加大学习任务,很快将看到大效果。这个小措施特别适合双休日的时间管理。长期下来,不仅能更专注的学习,而且可以问心无愧的享受休息。
再次感谢大家班级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篇三
各位同仁:
大家好!
这个暑假,全国义务教育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双减”落地!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减负增效”话题的热议。但凡与教育相关的人,近来必然绕不开“双减”二字!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正如一夜春风来,润泽的是我们孩子的童年与成长,挑战的是我们教育观念的大变革和教育格局的大调整!这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是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本真的有力举措。它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目标。新时代教育要求我们将“以人为本”开展各项工作,从关注学习结果到重视学习过程,从关注知识积累到重视精神成长,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健康、良性发展。“减负”如何减?减掉的是什么?“增效”如何增?增长的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双减”是一项良心、走心、润心的工程,作为百年修业学校的老师们,我们必将于变局中开新局,执子之手与子同行,让每个孩子享受充实而丰盈的校园生活!下面我就“双减”意谈谈自己心中的愿景图。
一、课堂提质图,让学生开心
“双减”推行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应该是孩子们课堂上绽放的笑脸图,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减负”举措最终落脚点应该是解放我们的孩子,成就我们的孩子。唯有孩子感觉幸福快乐,唯有成全成就孩子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减”。如何是让课堂变得轻松、有趣,让学习变得有效、有益,这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愿景。
1.集体备课研讨,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双减”政策之下,各个职能部门都有自己致力与作为之处,而学校教育首先要做出改变的就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才是减负根本点所在。正如XX市教育局局长孙传贵所说,“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从源头上减少校外‘加餐、加码’的冲动。坚持向40(45)分钟要质量!”这不仅道出了减负的真谛,也指明了学校这方阵地的努力方向。那么如何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任何一个学科或者一个年级,仅凭一己之力是很难尽善尽美的,哪怕你是名师、骨干也难面面俱到,何况单打独斗很难看到比较、发现差距。而集体备课能够很好地解决许多问题,完善很多方面。同一个学科诸多老师共同进行教材分析,能够精准地切中课程标准和教学重难点,能够清晰准确地把握学情,能够科学客观地总结经验和规避问题;同一个年级同一学科的几个老师一起就某个单元、某个课题进行集体备课,解读教材、制定教案、完善教学过程,这样既能统一思想、完善设计、达成共识,又能快捷地切中重点,突破难点,找到亮点。这样的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学均衡,也便于智慧共享,更能优化课堂教学。这样的研讨,让备课更具深度、广度,让教学更有趣、有效。集体备课研讨之下,老师教学能力提升了,课堂教学吸引力提高了,孩子的认知能力也提升了!这样的课堂,必然是远远胜过于个人自主备课,拿个教案径直上讲台来得更实在、更高效!
2.创新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经常听到有孩子作业做到晚上十一二点还未完,也经常看到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抓狂的抖音……虽有夸张,但是折射出我们一些老师的作业布置是无效的,机械的、超标的。如何要想时间少、收获多,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业布置是课堂高效的一种集中表现。作业布置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减负提质的推行中已经提到了我们老师的日程表上了,如何引导老师们静下心来设计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每一道题,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思维表达的成就感与实践体验的获得感,让学生所做皆所需——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所说的作业不仅仅是课后布置的家庭作业,还包括课堂上进行的所有练习设计,这都是严格意义上的作业设计。从课前三分钟的“诗词积累”“计算训练”“口语接龙”,我们要研究其趣味性、巩固性、实操性,让这样的课堂训练成为日积月累和思维训练的一个突破口;从课堂练习的题型确定、梯度设计、生活应有我们要研究其巩固性、应用性、拓展性;从课后作业设计上我们要研究其分层化、个性化、综合化、实践化。作业设计中关注阅读、应用,综合体艺、劳动元素,杜绝无效作业,杜绝机械作业,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乐于完成,敢于挑战的项目。这样的课堂既有基础知识的积淀,又有个性特点的彰显,孩子们乐学善思,才是开心学习的最好状态,必然也是有生命力和效率的课堂。
二、管理改革图,让教师安心
作为校长,我一直认为有好老师才会有好学生,有好老师才能有好教育。无论“双减“怎么减,老师是最直接的推动者,引领者、实施者,让老师安心才是关键!站在教师的角度,明知“双减”是关系学生身心健康的大好事,为什么还是会观望徘徊?一方面是思想惰性所致,停留已有舒适区不想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评价这根指挥棒的问题,什么样的质量观、评价观就决定着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评价改革是确保双减落地的前提条件。为此,分享近期专家和骨干老师们的几个相同的观念,解读XX教育最新回应:
1.学生评价重素养。其实评价学生就是在检测老师,我们期待避免对学生学科知识评价的繁难偏超,要以百分比的方式保障学情检测的基础性,削减海量刷题、校外培训带来的假性优势。8月20日上午,全省“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推进会在省教育厅召开;8月24日,XX市暑假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围绕教育热点难点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了明确部署,“要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高中考命题质量。”XX市教育局XXX局长强调,不出偏题、怪题和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引导学校师生回归教材、注重基础。省市教育部门一致强调【完善中考】,扩大优质高中指标生分配比例,推动向民办初中分配指标生计划。由此可见,教育行政层面评价指挥棒已经明晰地直指学生素养了,规范了检测标准,实现了微机派位,将学生参加课后服务表现、艺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信息化平台,从知识评价、能力评价、素养评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大数据分析,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提供评价标准。同时,为推进“双减”工作,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教育部门确保学位供给,满足大家“有学上”“上好学”的迫切需求……那么,有了这样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以成绩定去向,不以分数论英雄,那么老师是否更安心于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职探究了呢。不要再拘泥于实施月考、段考,不要功利地以分数认定所谓的“优生”和“潜能生”,这样不仅给学生减负,何尝又不是给自己减负呢?
2.教师评价重贡献。教师辛勤付出,很多时候是不图回报的。但是老师首先是人,不是神。如果说一味地无私奉献却得不到客观的评价和应有的肯定与支持,还是会挫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行政部门不以成绩排名作为教师评优晋职的条件,最新的文件解读中让大家看到了“双减“之下的新动态;将师德师风、课后服务工作量与服务质量纳入评优评先指标体系,这给老师们的“双减“改革注入了一股新动力。教育部门在工作部署中推进党政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用人评价,力破“五唯”顽瘴痼疾的指向给了老师们更多的认可与尊重。我们坚信,唯有评价定了,教师坚持“双减”的决心才会定!
三、家校助力图,让家长放心
日前,我也看了很多自媒体文章和家长群的聊天,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你急或不急,中高考就在那里,50%的普高录取率,由不得你躺平。以前明着急,现在只能暗着急。说白了,就是怕减负之后没实绩。站在家长的角度,更多的是对“双减”持质疑态度。一是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想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剔除,很可能形成学校公开减量家长私自加量的畸形减负;二是质疑学校服务质量,孩子不参加校外培训,学校现有的课程能否满足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此,加强对家长教育理念的培训和服务提质的管理是家长放心的关键点。
1.家长认知是关键。“双减”之下,家长们有清醒认知的,有积极配合的,也有观望等待的,想看看接下来上级部门、学校会有怎么样的措施,想看看大多数家长的选择。作为家长一定要纠正上述教育认知之偏。第一,纠正育人初心之偏。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不是应试竞争的“跑马场”。尊重儿童的休息权、健康权,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走出“短视化、功利化”教育的困境,从根本上守住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底线,这是做父母保护孩子的本职,否则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第二,纠正违规竞争之偏。目前的很多家长极尽疯狂,不少家庭为了在升学竞争中抢得先机,坚信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超常补课大行其道,一个孩子可以报3个数学培训班,校内作业请假不做,校外培训作业刷题到深夜。如果这种受极端功利应试教育驱动的失常补课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孩子就不可能走出内卷化的“剧场效应”和“囚徒困境”。第三,纠正超前学习之偏。很多机构实施“超前学习”“超标学习”,成为赢得客户的不二法门,其实超前学习弊端非常明显: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影响校内教师正常教学,危害学生的学习兴趣……家长的这种超前教育严重恶化了教育生态,影响了孩子的常态发展,大有揠苗助长之弊,既破坏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质量,家长一定要谨之慎之!
2.服务质量是保障。如果家长保持理性认知,响应教育部的双减政策,让孩子回归家庭、回归学校。那么我们除了在教学上提升质量保证服务品质之外,还要致力在三点半服务管理上有突破有举措。首先要保障服务时间,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推广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推动课后服务全员覆盖,并要求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我们修业学校作为三点半服务示范校,我们在保障服务时间充足之余,更会提升优化管理策略,确保孩子作业完成到位、个性辅导到位、阅读指导到位,让孩子在校托管的时间真正产生实际意义。其次要保障服务质量,我们将在原来3+2的课程模式中探究更好的服务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服务的多元化。课后服务不能只完成简单的托管任务,也不是只是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而是要努力让三点半课程成为孩子们释放个性的拓展课程。将课后服务课程与国家课程进行一体化建构,让三点半课程成为我们校园的新生态;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充分的选择权,让课程学习中享受广泛的自主权。学习困难的有答疑班,爱好阅读有阅读社,喜欢运动有体训队,爱好书画有书画班,善于唱歌有合唱团,崇尚科学有科创社,致力于主持与表演的有口才班……多元的菜单式课程,让每个孩子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快乐成长方式,为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五育并举的发展夯实基础。各位同仁,“双减”因“生”而减,从“情”出发,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有了学校的统筹规划,有了教师的奉献精神,加上家长的理解配合,我坚信在“双减”之路上我们一定感其所感,行其所行,解其所惑,达其所成。一定能够为孩子的幸福成长提供平台,为孩子们的精彩绽放提供舞台!
篇四
各位家长:
大家好!
“双减”政策落地,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长的精神负担。但作为孩子的父母,减负不代表减轻肩上的责任。
作为家长,我们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为此,教育部发文提出,家长要有意识担当、角色担当和行动担当。
面对“双减”,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家长的意识担当
不减责任,不减质量,不减成长!
“双减”,不减责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减轻学业负担,不代表减去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更要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
“双减”,不减质量
“双减”,减去了作业的总量,减去了课外培训,学习回归课堂,但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各有所长,在普遍性的教育模式中,难免出现行为和成绩上的差异。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家长要更专注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与老师携手,共同为孩子成长助力。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是爬坡,更要家长和学校的“双向奔赴”。
“双减”,不减成长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评价人生的方式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如今没有了课外培训,我们更该利用孩子多出来的时间,做好父母的陪伴,策划合理的安排。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真正优秀的父母,不在于为孩子报了多少班,而在于是否真正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因为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场修行。
家长的角色担当
一人饰多角,全方位陪伴益处多
心理营养师
给孩子一份心灵的力量
当孩子遇到烦恼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让他愿意敞开心扉,放心倾诉?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发现,给予他精神的力量?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安慰、鼓励?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解读他的心理密码,关怀他内心的温度?要知道,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是比成绩更重要的事。
学习引领师
给孩子做好学习榜样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父母不是监督师,不是纠错师,而是引领师。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孩子眼中的榜样。
真正最好的教育是行为层面,让孩子真正行动的方式永远是言传身教,当父母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不断成长,孩子自然能从中汲取充足的能量。做个成长型家长,让自己的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拔节的榜样行动,影响孩子,改变孩子,成就孩子吧!
人生指导师
给孩子人生方向指引
家长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一个人的成长,如果没有导师的指引,就无法认清生命的方向,更谈不上切实思考和行动。当孩子没有目标的时候,家长要做好方向引导,帮助孩子立志立大志,将个人的学习成长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内生动力。
习惯监督师
给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双减”政策落地,与其把目光聚焦孩子的成绩是否下降,不如退一步重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在持之以恒的磨合中形成真正有价值又适合孩子的习惯,这一切都需要家长的耐心,坚持监督,及时巩固。
兴趣合伙人
应对特长培训
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应该由孩子自己决定,而不以父母的认知决定,父母是孩子兴趣的合伙人,而不是决定者。因此,此时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孩子自我发掘的能力,并利用课余的时间培养孩子的兴趣,把兴趣发展成人生梦想,当好孩子的梦想合伙人。
家长的行动担当
为了孩子的成长,收好这份“任务单”
任务1:督促学习,养成自律
什么样的孩子最省心?一定是自律的孩子。
自律的孩子,不需要家长和老师过多提醒,玩手机打游戏不用想方设法地堵,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样的事。
一个孩子有多优秀,看他自律的程度就知道了。但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管教是基础,孩子自觉自律是目的。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没有自觉性,任何一个自律的孩子,那一定是父母严格管教和正确督导的结果。家长不能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孩子学会自觉,就当起了甩手掌柜。家长不督促,那孩子以后会更加不自觉,更加为所欲为。当孩子不想学习、懒散放纵时,用恰当的方式“逼”他一把。少有天生爱学习、自律的孩子,都靠父母的狠心和坚持。
任务2:培养习惯,全面发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勤记笔记,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敢于质疑。
—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自觉阅读课外书。
……生活习惯
—每晚准备好第二天要用到的教材、学习用品等。
—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少吃零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每天保持适当的身体锻炼,注意个人卫生。
……
任务3:重视陪伴,用心沟通
陪伴的本质是一种教育,没有陪伴,父母就不可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更不用说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不是呼唤各位家长抓紧每一分钟陪伴孩子,而是抓紧陪孩子的每一分钟,做到高质量陪伴。陪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多和孩子沟通。
亲子共读
我们可以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用父母的力量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户外活动
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走一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使其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任务4:相互配合,支持老师
“双减”政策落地,不单单是学校的事,它需要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协同推进。两者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会形成合力。在与老师并肩前行的长路上,请家长做到:
相信老师的专业精神
老师具有教书育人的专业性,不能以偏概全,以个别问题代表整个教师群体。请信任老师,不在孩子的面前议论老师,更不要以想当然的态度揣测老师。当你为孩子挨老师批评而心疼时,请你想一想老师的动机和初心。
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
联动老师,参与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多听听老师的意见,学会尊重老师。在孩子所存在的问题上,只有双方保持一种愉快而积极的沟通方式,才能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双减”落地后无疑对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家长应尽快转变思想,全力配合学校,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使其未来有方向。用心教育,用心陪伴,关心孩子,跟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篇五
尊敬的家长朋友:
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帮助!
“双减”政策落地,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长的精神负担。但作为孩子的父母,减负不代表减轻肩上的责任。
作为家长,我们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为此,教育部发文提出,家长要有意识担当、角色担当和行动担当。
面对“双减”,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今天给您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一家长的意识担当
不减责任,不减质量,不减成长!
1.“双减”,不减责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减轻学业负担,不代表减去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更要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
2.“双减”,不减质量
“双减”,减去了作业的总量,减去了课外培训,学习回归课堂,但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各有所长,在普遍性的教育模式中,难免出现行为和成绩上的差异。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家长要更专注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与老师携手,共同为孩子成长助力。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是爬坡,更要家长和学校的“双向奔赴”。
3.“双减”,不减成长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评价人生的方式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如今没有了课外培训,我们更该利用孩子多出来的时间,做好父母的陪伴,策划合理的安排。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真正优秀的父母,不在于为孩子报了多少班,而在于是否真正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因为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场修行。
二家长的角色担当
一人饰多角,全方位陪伴益处多
1.心理营养师
给孩子一份心灵的力量
当孩子遇到烦恼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让他愿意敞开心扉,放心倾诉?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发现,给予他精神的力量?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安慰、鼓励?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解读他的心理密码,关怀他内心的温度?要知道,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是比成绩更重要的事。学习引领师给孩子做好学习榜样在孩子学习的过程,父母不是监督师,不是纠错师,而是引领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孩子眼中的榜样。
真正最好的教育是行为层面,让孩子真正行动的方式永远是言传身教,当父母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不断成长,孩子自然能从汲取充足的能量。做个成长型家长,让自己的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拔节的榜样行动,影响孩子,改变孩子,成就孩子吧!
2.人生指导师
给孩子人生方向指引
家长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一个人的成长,如果没有导师的指引,就无法认清生命的方向,更谈不上切实思考和行动。当孩子没有目标的时候,家长要做好方向引导,帮助孩子立志立大志,将个人的学习成长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内生动力。
3.习惯监督师
给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双减”政策落地,与其把目光聚焦孩子的成绩是否下降,不如退一步重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在持之以恒的磨合中形成真正有价值又适合孩子的习惯,这一切都需要家长的耐心,坚持监督,及时巩固。
4.兴趣合伙人
应对特长培训
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应该由孩子自己决定,而不以父母的认知决定,父母是孩子兴趣的合伙人,而不是决定者。因此,此时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孩子自我发掘的能力,并利用课余的时间培养孩子的兴趣,把兴趣发展成人生梦想,当好孩子的梦想合伙人。
三家长的行动担当
为了孩子的成长,收好这份“任务单”
任务1:督促学习,养成自律
什么样的孩子最省心?一定是自律的孩子。
自律的孩子,不需要家长和老师过多提醒,玩手机打游戏不用想方设法地堵,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样的事。
一个孩子有多优秀,看他自律的程度就知道了。但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管教是基础,孩子自觉自律是目的。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没有自觉性,任何一个自子,那一定是父母严格管教和正确督导的结果。
家长不能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孩子学会自觉,就当起了甩手掌柜。家长不督促,那孩子以后会更加不自觉,更加为所欲为。当孩子不想学习、懒散放纵时,用恰当的方式“逼”他一把。少有天生爱学习、自律的孩子,都靠父母的狠心和坚持。
任务2:培养习惯,全面发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勤记笔记,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敢于质疑。
—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自觉阅读课外书。
……
生活习惯
—每晚准备好第二天要用到的教材、学习用品等。
—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少吃零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每天保持适当的身体锻炼,注意个人卫生。
……
任务3:重视陪伴,用心沟通
陪伴的本质是一种教育,没有陪伴,父母就不可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更不用说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不是呼唤各位家长抓紧每一分钟陪伴孩子,而是抓紧陪孩子的每一分钟,做到高质量陪伴。陪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多和孩子沟通。
亲子共读
我们可以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用父母的力量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户外活动
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走一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使其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任务4:相互配合,支持老师
“双减”政策落地,不单单是学校的事,它需要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协同推进。两者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会形成合力。在与老师并肩前行的长路上,请家长做到:
1.相信老师的专业精神
老师具有教书育人的专业性,不能以偏概全,以个别问题代表整个教师群体。请信任老师,不在孩子的面前议论老师,更不要以想当然的态度揣测老师。当你为孩子挨老师批评而心疼时,请你想一想老师的动机和初心。
2.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
联动老师,参与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多听听老师的意见,学会尊重老师。在孩子所存在的问题上,只有双方保持一种愉快而积极的沟通方式,才能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双减”落地后无疑对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家长应尽快转变思想,全力配合学校,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使其未来有方向。用心教育,用心陪伴,关心孩子,跟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下一篇:新入公务员乡镇入党志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