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猛进, 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 已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 为人类各种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实施的过程中, 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 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 运用了多媒体展示, 激发了学习兴趣。 然而, 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 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 的传统模式。 有的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 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 一比较,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 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 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2. 延伸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 知识上, 而是转到“会学” 上, 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时, 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 一次性筷子、 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 上课时,生与生、 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 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 , 浪费木材、 能源、 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 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 呈现信息、 分析原因、 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 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 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 , 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 这种组内生生互动、 组际互动、 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 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 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 学生畅所欲言, 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 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 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 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 作为面向 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教学整合对发展学生主体性、 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 在实践探索中, 我们要在借鉴外来精华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整合方法, 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层次整合! 但在实施过程中, 必将带来课程内容、 教学资源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 我相信, 通过我们所有优秀园丁的实践探索、 不懈努力, 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下一篇:大班防灾减灾安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