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方案】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
划方案(doc 76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贵州省赫章县地质灾害 防 治 规 划 报 告 (2006-2020年)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 6
第一节 地质灾害现状................................................. 6 第二节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6 第二章 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目标........................................... 8
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8 第二节 防治目标和主要任务............................................ 9 第三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 10
第一节 易发区划分原则............................................... 10 第二节 分区方法与要求............................................... 11 第三节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 11 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22
第一节 防治重要性划分原则........................................... 22 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及其特征.................................... 23 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布署............................................ 35 第六章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36
第二节 避让搬迁................................................... 37 第三节 工程治理.................................................... 37 第三节 限制人为活动 ................................................. 40 第四节 监测预警 ................................................... 41 第七章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3
第一节 加强法制建设及行政管理工作................................. 43 第二节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 .................................. 45 第三节 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 ..................................... 45
第四节 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与运行管理 ................................... 46 第五节 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管理职责................................... 56 第六节 坚持群专结合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60 第八章 经费概算........................................................ 61 第九章 预期效果......................................................... 62
前 言
赫章县位于贵州西部乌江北源的六冲河和南源的三岔河上游,属毕节地区所辖。县境属黔西高原中山峡谷区,处于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峡谷深切。相对高差一般在500~700m,最高海拔2900.6m,位于珠市彝族乡小韭菜坪,为贵州省之最高峰,素有“贵州屋脊之称”,最低海拔1230m,位于古达苗族彝族乡的野鸭河与刹界河交汇口,最大高差达1670.6m。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加之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中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因而造成境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且受灾范围、灾害规模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也给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赫章县内矿产种类多,资源丰富,采矿历史悠久,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已日趋突出。随着采矿范围、强度的扩大,矿山地质灾害将还会加剧。
赫章县境内各种地质灾害已造成13人死亡,91户搬迁,毁坏房屋277间,毁损耕地约658亩,损坏渠道30m,公路100m,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678.2万元。其中城关镇青山村麻塘组银盘、野马川镇新田村石笋崩塌和罗州乡红岩村红岩滑坡分别造成4人死亡,野马川镇三院村杨院滑坡造成1人死亡。滑坡隐患点蠕动变形还造成大量房屋、耕地损坏和房屋搬迁。
尤为重要的是还有大量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点(199处)存在(其中对居民、重要设施构成威胁、危害的隐患点190处),约10788人及其财产、基础设施以及大量的耕地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威胁和危害之中,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26424.55万元,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地质环境的破坏,适应我县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特制定本《规划》。
一、地质灾害防治概况
赫章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对地质灾害引起重视,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逐步开展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监测预报和治理等工作,目前赫章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开始逐步走向正轨。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赫章县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初见成效。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职能。
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职能,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分管副县长亲自主抓,每年的全县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和汛期均要提出要求,而且对一些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还亲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县国土资源局始终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局的大事给予高度重视,每年都将其列入局的工作要点,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每年的汛前、汛中、汛后都要召开乡镇国土所会议,专门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向各乡镇国土所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既认真履行职责,又充分提高了各级各部门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局面。
(2)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新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建立了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实行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险情巡查、汛期值班和汛后总结等制度。近年来,县国土资源局经过不断的实践,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门责任制”、“地质灾害治理分级负责制”等制度,初步完成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法规体系建设。
(3)健全管理机构,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目前,县、乡两级人民政府部门都已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长期抓、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的组织保障体系。为了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职责,县国土资源局内设资源环境股,专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保证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4)积极筹措资金开展地质灾害搬迁和治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
【策划方案】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doc 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