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读红星照耀中国高中生个人读后感精选例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些青少年解开脖子上的红领巾,脸上也褪去了儿时的稚嫩,取而代之的是闪闪发光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和勇挑社会主义建设重担的坚毅脸庞。下面是由76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红星照耀中国高中生个人读后感精选例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红星照耀中国高中生个人读后感精选例文【一】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原名《西行漫记》,作为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品。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革命和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层层封锁,长途跋涉来到陕甘宁边区,寻找红色中国的故事,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并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读红星照耀中国高中生个人读后感精选例文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该书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通过亲身到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x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实地考察采访,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报告文学,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红星照耀中国》作为根据当时第一手资料写成的纪实文学,不仅详细介绍了红军的征战史,而且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报道和解释,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既是一本研究党的历史、了解领袖们的经典资料,是第一部把新的中国介绍给世界的书,也是中国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回顾党和军队的途径。

  八十年前的经典著作,今天读来依然令人震撼,使人受到深刻的党史教育和党性锤炼,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在那异常艰苦的革命岁月,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当时共产党人正是始终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共产党也正是秉持了这种理念,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推动革命事业从胜利走上胜利。通过阅读此书,能使我们进一步找到和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进一步找到和理解统一战线的初心,不断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画好凝心聚力的“同心圆",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再创辉煌。

读红星照耀中国高中生个人读后感精选例文【二】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读红星照耀中国高中生个人读后感精选例文【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再读《红星照耀中国》在漫长的假期赋予我新的时代意义。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与书中的伟人为伴,我汲取到前行的力量;在安定中重温历史,我懂得了感激和珍惜。透过斯诺的文笔,红军彰显了如下三点伟大的人格魅力:

  一、自律之美

  吸鸦片在红军队伍中是禁止的,且吸香烟的战士很少。作者邀请战士们吸烟时,他们多数谢绝。有些战士喜欢玩一种叫做“识字牌”的游戏,帮助不识字的人学习基本汉字;此外,有些战士喜爱集体游戏,譬如唱歌;更多的红军战士学习军事战术和人体卫生等。这就是后方正规红军战士有组织的生活,并不十分刺激但却极其严格自律。有一幅漫画前些日子在网上流传,画面是一个女子躺在床上玩手机,形如抽鸦片的姿势。此画描述的情形不无道理,因为玩手机许多亲人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疏远,因为玩手机沉迷于魔兽世界有些同学性情大变并荒废学业。只有像红军一样自律,心怀远大目标并持之以恒,我们才能离梦想更近!

  二、爱民之美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一大批优秀领导人物为红军赢得民心赢得了天下。毛泽东等领袖与战士们同吃同住,亲力亲为,在各大战役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领导作用,其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都以歌曲的形式成为我党我军爱民的见证。同时,红军在对敌人方式的和态度上,也体现出其爱民之心:“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同我们一起打回老家去”的口号影响了东北军的全体官员,促成了张学良军队与红军的合作。正是这种兼容并包的同理心使得红军化敌为友,拥有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如何缓解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拥有一颗同理心,以爱为前提去化解矛盾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三、坚韧之美

  “两军相争勇者胜”,强渡大渡河是最能体现红军坚韧的历史事件。x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就是有名的铁索悬桥——泸定桥。仓皇的敌人把煤油倒在桥上烧了起来,这是多么骇人的高温!面对处于高温的铁索桥,脚下湍急的河流,敌军的密集轰炸,赤脚的红军没有丝毫胆怯,而是冒着敌军的炮火蜂拥爬上了铁索,扑灭了火焰并铺上新板。红军团结一致的坚韧在气场上压倒敌人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种坚韧,为我们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和砥砺前行的丰厚动力。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以红军精神为指引,我们才能明是非,知进退,才不会像乱港分子那样为美英所利用成为历史上的跳梁小丑。当年,红军苦中作乐,被斯诺称为“最幸福的中国人”;今天,我们沐浴着时代的丽日和风,更该为了理想一往无前,成为“最坚韧的如初人”。为了新的征程,让我们拥有一颗勇敢的心,一起昂首出发!

读红星照耀中国高中生个人读后感精选例文【四】

  十九世纪初期到中期的中国,是一个悲哀绝望的世界。法西斯战争侵袭着这片土地,人们对祖国未来的探索屡屡受挫,还有鸦片腐败和清不净的封建残余。万幸,万幸!虽煎熬于最黑暗的黎明前,但也意味着即将迎来破晓的希望。在一片愚昧与晦暗中,一颗红星冉冉升起。1927年,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建立。

  在“白匪”重重封锁下的“赤匪”是什么样子的?在民间、在官方皆众说纷纭又神秘莫测。记者埃德加·斯诺抱着无数的问号只身潜入重重黑暗下埋藏的那颗红星,其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及其为领袖毛泽东所拍摄的照片震惊世界。荣誉背后是一路惊险,惊险的报酬是世间仅有的冒险经历。这是一个西方人的东游记,也是一个革命者后代的寻根问祖之旅。

  红星照耀着中国,在斯诺眼里,苏区令人好奇,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受到了多少红色文化的晕染同样是珍贵的资料。理解调查一件事情,必须要立足于其生长的文化,了解当时的局势。斯诺首先乘着火车前往x,在路上闲谈起红军赤匪,同车的旅伴表达出了与外国截然不同的认知。这也给斯诺敲响了一记警钟,对于中国,对于中国共产党,他必须摒弃所有偏见,以一份纯白的眼光来注视它。x,中华文明之源,斯诺沿着这片黄土不断深入苏区,也是沿着中华文明的脉络探寻着中国未来的出路。远古的辉煌与未来的希望,在这个美国记者的身上得到了奇异的融合。

  斯诺带着一封隐形药水所写的介绍信,与一位中国地下党员“王牧师”接上了头。并在张学良将军的帮助下,跨越白匪与红匪的分界线,踏入苏区。在这过程中,极为有趣的是与邓发的会面。在国民党的内部,与一位共产党要员惬意的交谈。这似乎也表现出红色政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虽为星星之火,但可以燎原。

  在峡谷山路跋涉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见一些小而坚固的房子,一些绿油油的麦苗。是安寨!虽遗憾并未面见毛主席,但见到一位极为优雅,面有长须的清瘦男子——未来中国外交第一人周恩来总理。其坚毅的神情以及谈吐中透露出的不凡,令斯诺颇为敬佩。在此逗留两三日,斯诺伴着关于贺龙将军的传言踏上了前去保安的路。斯诺关于这些伟人的所见所闻,大多是平等有趣的,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去观察。仿佛我就是斯诺身后的一个“红小鬼”,在周总理只有一个岗哨的院前走过,偷听前辈讲述贺龙将军传奇般的生平往事。

  斯诺在苏区看到的毛泽东是一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个子高出一般人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文中的毛泽东与平常人无异,但这无法影响他的觉悟。思想上,他不和他人讨论琐事,他喜欢谈论的是真正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他有想法,并认真准备付诸实际行动。正如文中写到他曾为了长征而进行过体格训练。毛泽东先生的理想远大,目标坚定,行为高尚。正因他的这些品格,才会让全中国人民都认可他这个伟大的领导人。

  在作者笔下,我了解到了一个鲜活的彭德怀将军。他工作繁忙,却精力旺盛,并且平易近人,不仅是吃穿用度,就连与旁人比拼也是说来就来。他还喜欢小孩子,在转凉的天气中,彭将军脱下棉衣,给坐在他旁边的小号兵披上了……

  红军从几百名破衣烂衫、忍饥挨饿但朝气蓬勃、意志坚定的革命者,壮大为拥有数万群众的工农武装,严重的威胁到了x国民政府的统治,他们发动大规模攻击,从第一次“围剿”到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红军屡次反围剿成功。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可这并不能打击到红军们士气,他们更加的雄赳赳,气昂昂,和“敌人”斗智斗勇。永不放弃的希望和令人惊叹的革命精神,就像一团火焰照亮他们一路的征程。面对国民党的各种封锁,在他们有远见的领导人的指导下,这些青年人用自己的双脚途径了二万五千里,在那段征程中,他们穿越了世上最难走的小道,穿越了亚洲高耸的雪山和宏伟的大河,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举国迁移、飞夺泸定桥、解放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在漫长的征途中,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最终完成了为后人所歌颂的长征,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在第七篇中,作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喜欢红军?”人们争抢着回答。其中一个几十岁的少年,即使害怕作者这个“洋鬼子”,但是仍然站出来,大声说:“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为咱们的权利打仗的!”共产党红军队伍,从来都是为了人民而战斗的,他们不称自己为兵,而是战士!是人民的战士!在国民党势力大大强于共产党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加入共产党?因为信仰,红军战士中大多数是青年农民和工人,他们相信自己是在为家庭、为土地、为国家而战斗!红军就是人民!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吴起镇遇到的那位电气工程师,徐承志,他放弃了华南高达一万元的年收入,来到x这片未开化的荒山之中,就是因为他敬爱的祖父——x一位著名的慈善家,老人在临终时嘱咐年轻的徐承志:“要献身于提高人民大众文化水平的事业。”在国破家亡的危机时刻,各行各业都在拯救我们的民族,中华五千年来的优良传统,靠着祖祖辈辈,薪火相传!

  “革命觉悟”是所有红军战士最独一无二的,是白军所无法复制的,在红军的政治会议上---在那里,我们能够听到,听到那牢牢根植于红军战士心灵的信念,他们愿意为之去战斗、去牺牲的信念!

  书中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毛泽东夜晚在灯前认真摆弄飞蛾、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那硝烟弥漫的年代,国民党宣扬鼓吹,说共产党是“无知土匪”、“强盗”。然而斯诺却用事实,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刻意扭曲的宣传,号召中国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用行动告诉了那些侵略者,中华儿女有风度,有气质,也有能力守卫自己的国家。斯诺还在书中写到:还是孩子的少年先锋队员为斯诺不叫他“同志”而不高兴,他写到,我想,这些孩子真了不起。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儿童中间看到过这样高度的个人自尊。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历经八十多年,硝烟散去,鸟语花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在欣喜的同时,同学们不妨抽出时间,翻开这本《红心照耀中国》,看一看是什么成就了中国今天的繁荣昌盛。

  红旗飘扬,红星永照!红日当空,热血永存!

读红星照耀中国高中生个人读后感精选例文【五】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可以让我们知道,及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多少人的鲜血铸就了我们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鲜血凝结而成的。《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这不得不使笔者想到《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毅然离家出走,投身“地下革命”事业,为革命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为党的革命事业倾尽一生心血,鞠躬尽瘁。在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路程上,面对重重挫折打击,不管是林道静还是保尔,他们都不曾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他们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他们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有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了。

  以上的种.种,不得不使笔者在深有感触与热血激情的情况下,去阐发感慨:这是怎么样的党,多么伟大的党!纵有千万文字的追捧也捧不“红”这样的党,文字是多么苍白无力,但有林道静、保尔以及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血淋淋的人物存在,他们愿意为党的胜利倾注一切,就连出身在美国在生活背景、语言、习俗各方面有差异的埃德加·斯诺都从中国革命和它的领导人身上,感染了火一样的热情,在艰苦斗争时用自己的笔进行战斗,只为了他开始“信仰”的一切——党。

  笔者阅读红色书刊并不甚多,但仅凭以上几个鲜活的人物以及《红星照耀中国》中所述的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时的艰辛与牺牲。我们就可以体会党在困难时期的艰苦卓绝;体会党在斗争中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领导人民走向胜利时的无限伟大!心系这样的党,我们应该感到荣幸与自豪。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