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议论文因果论证训练指导
议论文因果论证训练指导
作文天地
10-20 1059 :
议论文因果论证训练指导
因果法──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也称为因果分析
一、注意问题:
1、分清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
根本原因,是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因素,是深层次的,为人鲜知的,所以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如此才更深刻。表层原因,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是乏力的。
例如,某同学厌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老师讲课不能吸引他、胸无大志、学校太严苛、教育体制问题等,然而社会上对名利的追求,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才是导致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有些原因只是表象,如果在论证过程中能够探究本质原因就能使论证有力。
2、分析导致一个结果的不同原因和同一原因引发的不同结果。
事物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一个结果的出现不可能仅一个原因,而一个原因不可能仅一个结果,所以需要我们多角度分析,以使论证有力。
例如,学无止境,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从知识角度看,知识是无穷尽的;从心理角度看,学习钻研的乐趣是无穷尽的;从生命自身的缺憾角度看,生命短暂,学习怎么可以停止?
如果能够如此多角度地探究“学无止境”的原因,那么就可以有力地论证“学无止境”。
再如,改革开放,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在改革开放的形式下对不同人所造成的结果是大不一样。有的顺应当前的形式,正确地处理在经济事物中的行为,经济地位提高了;有的只追求名利而进了监狱,有的因循守旧阻碍改革的发展,结果穷困潦倒。
如此在同一原因不同结果的分析中,使论点得以确立、深化。
3、互为因果。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例如,保护环境这个话题,就广泛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揭示出这种因果的必然关系就阐述了道理,证明了观点。
世界上的任何现象、事件,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社会生活中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它们都是一定的原因下的结果,绝不是无缘无故地产生的;同样,任何一个现象、事件,也无论它是自然界的,还是社会生活中的,无论它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它必然是一定结果的原因。
二、探求因果关系常见的有两种方法:
(1)求同法:求同法是指在被研究的对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仅有一个先行因素是这些场合所共同具有的,那么这个先行因素就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简言之,在若干场合中,其他因素都不同,只有一个因素是相同的,却产生了相同或不同的结果,那么这个因素就是这个结果的原因。比如,中国古代的司马迁遭受不幸,于逆境中写出了《史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曹雪芹在遭受一次次的打击,举家食粥的情况下,依然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现代的朱自清,家境贫寒,他在上大学时,由于没有钱买新的被子,只能用绳子将破被的另一头扎起以御寒,但他刻苦学习,成为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外国的塞万提斯,在被捕入狱后,仍写出了《唐吉珂德》这样伟大的著作。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的国籍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个性等等都不相同,但有一因素是相同的,即他们都处于逆境而不气馁,勤奋努力,最终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处于逆境而不气馁,勤奋努力,是他们最终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的原因,逆境能使人成才。
(2)求异法:求异法是指在若干个场合中,其他因素都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相同,却产生了某种相同或不同的结果,那么这一个因素就是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例如,两个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相同,两人的智力也相同,都很勤奋,但他们一个注重学习方法,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肯动脑筋;另一个不讲方法,只知埋头苦干,结果两人的学习成绩相差很大,用求异的方法,很快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原因。
三、因果分析的作用
(1)讲道理
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起到了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
示例:
1、原因分析:
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呢?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只有发扬顽强拼搏的毅力才能征服它,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因为有了毅力,就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恒心。狄更斯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示例
2、结果分析:
有了坚韧不拔的毅力,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总有一天我们会取得成功。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春天的耕耘,怎么会没有秋天的收获呢?
3、塑造英雄的形象,我们需重视。英雄的形象极大地标志着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本质。它可以让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使民族高度团结在一起。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英雄形象。
4、塑造青春形象,我们需重视。青春是每个人都有的,青春是人们生命中最旺盛的时期。这样的人生历程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向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人生因此而更加充满了活力,我们的世界也因此被装点得更加美丽多姿。因此我们要好好的塑造青春的形象。
5、压力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与动力,激发我们的斗志和思维。当人感受到身边的压力时,他就会有紧迫感,就会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解除压力,从而不断奋进,不断拼搏,并且激发我们的斗志与思维。哥伦布那生存的压力,使得美洲大陆得以发现,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彼得大帝由于动荡的压力,使他积极致力于改革和改善人民生活,使俄罗斯帝国得以复兴,得以强盛;爱迪生由于发明的压力,使电灯泡、电线、电器等物品得以问世,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打下基础。
下面两个语段各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说理的?
“知羞耻成人”,前提是要明于羞耻的界限,保持清醒的认识。当前,我们处于一个急剧型的社会环境,大量涌入的外来文化和各种各样的外在诱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以致使一些人思想混乱、价值迷惘,对什么是羞耻、什么不是羞耻分辨不清。当一个人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缺乏辨别力,头脑中分不清耻与荣时,什么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己利人、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甚至危害祖国、背离人民的事情都有可能做出来。现代社会是多元的、开放包容的,但在基本准则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人们无论怎么选择,都离不开做人的本色和遵守社会运行的基本规
则。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善于辨别羞耻的界限,才能知羞耻而成人。(《知羞耻成人》)
“知羞耻成人”,关键是在于严格的道德自律,强化思想内省。“知耻近乎勇”。道德自律产生的羞耻感是人类趋于完善的动力,使人自爱、自重、自尊、自律,使人止于礼、合乎情、趋于善、臻于美,使人深刻反省、改正缺失。道德自律、知羞耻有助于阻人为恶。劝人从善。难怪英国作家卡莱尔说:“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增强人们的羞耻感受,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可以造就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首要的就是要教育人们把荣荣、耻耻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起码准则。(《知羞耻成人》)
(2)材料作文开头分析
1、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照了起来。可是当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
猪八戒长得丑是众所周知的,可当它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尊容”时,却为何大发脾气呢?因为它对自己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他不仅不知道自己丑,甚至也许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英俊潇洒的美男子呢!殊不知,镜子虽砸了,猪八戒却并不因此而美起来,相反地,倒使自己失去了了解自己容貌真相的凭据,也就失去了修整容貌,完善自己的凭借,让其永远丑下去。由此可见,一个人清醒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文过饰非,不矫饰造作,具有自知自明是多么重要。
2、驴子驮盐渡河,他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他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他很高兴。又有一天,他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收了水,驴子再也站不起来了。
①看了这则寓言,我们禁不住会捧腹大笑,笑驴子的糊涂愚蠢,但大笑之余,不难发现,驴子之所以犯下如此大的错误,是因为它没有看到“盐”和“海绵”的不同,不能根据客观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恰当的策略。这警示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切莫象驴子一样,犯下教条主义错误。
②驴子为什么会淹死在河中?究其根源是它做事照搬老规矩,不能就事论事、灵活变通,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最终得到了现实的惩罚。所以我们做事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切莫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3、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
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4、锈是铁原子在空气氧化而产生铁的变异,或者说是铁的病态。这司空见惯的小毛病之所以能将铁“吃掉”,就是因为人们对他的存在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于是小毛病为断扩大,天长日久,就把铁蚀掉了。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人的身上经常会有一些缺点和错误,如果人不能或不敢正视这些“锈”,听不进批评意见,终将铸成大错,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锈能吃铁警示我们:要严于律己,防微杜渐。
(3)例证段因果分析法
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因果分析法” 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因。
修改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方法:直接陈述原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唐太宗视民如子,垂拱而治,那是因为_①_。岳武穆统帅“岳家军”,屡战金兵,频频告捷,那是因为_②_。毛泽东同志率工农红军,以持久之战打退日本侵略者,那是因为_③_。以往凡有所成就的人和集体,无不严于律法,以成文的规定来约束。因为他们知道在绝对自由之下的惰性将急剧膨胀,只有在适当的管束之下,人才能发挥出潜在的能量,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
篇二:议论文因果论证训练指导
议论文因果论证训练指导
议论文因果论证训练指导
因果法──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也称为因果分析
一、注意问题:
1、分清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
根本原因,是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因素,是深层次的,为人鲜知的,所以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如此才更深刻。表层原因,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是乏力的。 例如,某同学厌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老师讲课不能吸引他、胸无大志、学校太严苛、教育体制问题等,然而社会上对名利的追求,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才是导致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有些原因只是表象,如果在论证过程中能够探究本质原因就能使论证有力。
2、分析导致一个结果的不同原因和同一原因引发的不同结果。
事物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一个结果的出现不可能仅一个原因,而一个原因不可能仅一个结果,所以需要我们多角度分析,以使论证有力。
例如,学无止境,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从知识角度看,知识是无穷尽的;从心理角度看,学习钻研的乐趣是无穷尽的;从生命自身的缺憾角度看,生命短暂,学习怎么可以停止?
如果能够如此多角度地探究学无止境的原因,那么就可以有力地论证学无止境。 再如,改革开放,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在改革开放的形式下对不同人所造成的结果是大不一样。有的顺应当前的形式,正确地处理在经济事物中的行为,经济地位提高了;有的只追求名利而进了监狱,有的因循守旧阻碍改革的发展,结果穷困潦倒。 如此在同一原因不同结果的分析中,使论点得以确立、深化。
3、互为因果。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例如,保护环境这个话题,就广泛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揭示出这种因果的必然关系就阐述了道理,证明了观点。
世界上的任何现象、事件,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社会生活中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它们都是一定的原因下的结果,绝不是无缘无故地产生的;同样,任何一个现象、事件,也无论它是自然界的,还是社会生活中的,无论它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它必然是一定结果的原因。
二、探求因果关系常见的有两种方法:
(1)求同法:求同法是指在被研究的对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仅有一个先行因素是这些场合所共同具有的,那么这个先行因素就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简言之,在若干场合中,其他因素都不同,只有一个因素是相同的,却产生了相同或不同的结果,那么这个因素就是这个结果的原因。比如,中国古代的司马迁遭受不幸,于逆境中写出了《史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曹雪芹在遭受一次次的打击,举家食粥的情况下,依然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现代的朱自清,家境贫寒,他在上大学时,由于没有钱买新的被子,只能用绳子将破被的另一头扎起以御寒,但他刻苦学习,成为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外国的塞万提斯,在被捕入狱后,仍写出了《唐吉珂德》这样伟大的著作。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的国籍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个性等等都不相同,但有一因素是相同的,即他们都处于逆境而不气馁,勤奋努力,最终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处于逆境而不气馁,勤奋努力,是他们最终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的原因,逆境能使人成才。
(2)求异法:求异法是指在若干个场合中,其他因素都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相同,却产生了某种相同或不同的结果,那么这一个因素就是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例如,两个学
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相同,两人的智力也相同,都很勤奋,但他们一个注重学习方法,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肯动脑筋;另一个不讲方法,只知埋头苦干,结果两人的学习成绩相差很大,用求异的方法,很快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原因。
三、因果分析的作用
(1)讲道理
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起到了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
示例:
1、原因分析:
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呢?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只有发扬顽强拼搏的毅力才能征服它,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因为有了毅力,就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恒心。狄更斯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示例
2、结果分析:
有了坚韧不拔的毅力,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总有一天我们会取得成功。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春天的耕耘,怎么会没有秋天的收获呢?
3、塑造英雄的形象,我们需重视。英雄的形象极大地标志着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本质。它可以让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使民族高度团结在一起。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英雄形象。
4、塑造青春形象,我们需重视。青春是每个人都有的,青春是人们生命中最旺盛的时期。这样的人生历程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向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人生因此而更加充满了活力,我们的世界也因此被装点得更加美丽多姿。因此我们要好好的塑造青春的形象。
5、压力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与动力,激发我们的斗志和思维。当人感受到身边的压力时,他就会有紧迫感,就会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解除压力,从而不断奋进,不断拼搏,并且激发我们的斗志与思维。哥伦布那生存的压力,使得美洲大陆得以发现,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彼得大帝由于动荡的压力,使他积极致力于改革和改善人民生活,使俄罗斯帝国得以复兴,得以强盛;爱迪生由于发明的压力,使电灯泡、电线、电器等物品得以问世,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打下基础。
下面两个语段各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说理的?
知羞耻成人,前提是要明于羞耻的界限,保持清醒的认识。当前,我们处于一个急剧型的社会环境,大量涌入的外来文化和各种各样的外在诱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以致使一些人思想混乱、价值迷惘,对什么是羞耻、什么不是羞耻分辨不清。当一个人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缺乏辨别力,头脑中分不清耻与荣时,什么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己利人、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甚至危害祖国、背离人民的事情都有可能做出来。现代社会是多元的、开放包容的,但在基本准则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人们无论怎么选择,都离不开做人的本色和遵守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善于辨别羞耻的界限,才能知羞耻而成人。(《知羞耻成人》)
知羞耻成人,关键是在于严格的道德自律,强化思想内省。知耻近乎勇。道德自律产生的羞耻感是人类趋于完善的动力,使人自爱、自重、自尊、自律,使人止于礼、合乎情、趋于善、臻于美,使人深刻反省、改正缺失。道德自律、知羞耻有助于阻人为恶。劝人从善。难怪英国作家卡莱尔说: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增强人们的羞耻感受,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可以造就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首要的就是要教育人们把荣荣、
篇三:议论文因果论证法
议论文因果论证法
追因探果析事例
一篇好的议论文,必须论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透彻严密。论证就好像一条纽带把论点和论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论证的深入和严密程度直接关系到论文说理的成败。纵观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我们会发现审题立意的难度有所降低,于是作文的深度成为衡量作文等级的重要标准。例证法──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 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弧立存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深入地分析,找到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论证则是一种很好的深入探讨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论证方法,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
示例:
俗话说:自信能给予人无形的力量,难道不是吗?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必须充满自信,无论问题是容易还是困难。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是最棒的。这也是最基本的。海伦·凯勒就是凭着自己的自信,虽然她听不见、说不出、看不到,但她相信,她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奇迹。她做了一个虽眼盲心不盲、耳聋思想不糊、口哑却精神不亚于常人的伟人,被世人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是多么高的称赞啊!她靠的是什么?就是她那坚定的信念,那份伟大的自信。跛脚的郑丰喜,别人说他不能上学,他自信,他不仅上了学,还年年拿第一;别人说他骑不了自行车,他自信,硬是在体无完肤之后让自行车成为了他的脚;别人说他一辈子都要跛脚,他自信,他从小就对家人和自己说:我一定要站起来,我还要穿皮鞋,最终他还是做到了。他也靠着自己那惊人的自信使他这艘汪洋中的小船在大风、大浪等灾害下依然不翻。我们感叹他们很厉害,厉害什么?厉害的就是比我们常人多的那份自信,他们相信自己。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不能只把例子摆在论点后,而不去揭示论点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加以充分的分析、说理,就不能把观点阐述清楚,文章就会变得简单化,缺乏内在的逻辑力量。摆出事实后,需要讲道理。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也称为因果分析 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起到了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
示例:
(1)原因分析:
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呢?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只有发扬顽强拼搏的毅力才能征服它,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因为有了毅力,就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恒心。狄更斯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示例
(2)结果分析:
有了坚韧不拔的毅力,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总有一天我们会取得成功。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春天的耕耘,怎么会没有秋天的收获呢?
根据对近三年的全国高考试卷作文试题的分析,我将因果论证的写作训练和发散思维的训练作为我作文教学的目的。
换句话就是:找准论据和论点的契合点,把握四个思考方向
1、朝深处想,揭示实质;2、朝大处想,揭示意义;
3、朝远处想,揭示影响;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一)朝深处想,揭示实质
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例子,然后进行分析论述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但这个相同点必须紧扣论点;或者举出一个例子,然后在分析过程中联系其他类似事例,进行归纳总结,紧扣论点。
(1)实例借鉴:
示例观点: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十年,十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十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示例 观点:乐观是成功的保证
牛顿发明地心引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费发明血液循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宣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人反对他;贝尔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初用苦功于制造飞机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讲到孙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讲革命救国的时候,有一次听的人只有三个。
但这许多人都因抱着乐观主义的精神,而为后世所称道。也正因有了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才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获得了成功。
(2)方法点拨:
所举之例应为同类例子,并且在分析论述时要紧扣论点找出相同点。
(二)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1、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
(1)实例借鉴:
示例
(事例)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
(假言说理)“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如果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那么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示例(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事例)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假言说理)假如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2)方法点拨: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2、一种情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两个例子还要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证明论点。另一种情况是举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以证明论点。(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1)实例借鉴:
示例:
观点:勤能补拙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 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示例:
观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2)方法点拨:
注意由事例推及观点,在举例后辅以论理,一正一反,比较阐述。言之成理,增强说服力。
(三)朝大处想,揭示意义
例后分析。就是叙述事实论据后用精炼的语言揭示、评价事物或事件的效果、价值、影响,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在于由小见大,高度评价,深入本质,揭示危害等。意义分析法标志性词语通常为“从中,发现,感受到”。
(1)实例借鉴:
示例:观点:要正视历史
德国总理勃兰特,20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和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示例:观点:顽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基石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作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我敢肯定说,正是贝多芬有了顽强的意
志,他才有了不屈的奋斗精神,他才有了可能去征服世界音乐高峰,从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方法点拨:
要紧扣论点,选择恰当的角度来分析评价,语言要精炼,要言不繁,点到为止。
只靠堆砌材料来诠释话题,揭示论点,决非上策,绝不能成就深刻之作。同学如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发诸真情把道理议深议透,就能使文章更具有真情实感,更显深刻,更富理性之美。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推因探果”的分析和写作方法,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教。
上一篇:党风廉政建设民主生活会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