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年职校教育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今,党和人民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教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职业技术教育。职教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初中时文化成绩不理想升学无望的,有一部分是想学一技之长而来的,同时还有一小部分是传统意义上的品学兼差生,读职校是混日子以免过早流入社会走歪路。面对这样的生源基础,我们的教学现状可想而知。作为一名工科类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我的学生基本上是纯男生,我深知他们喜欢专业课不喜欢文化课,喜欢去实_工厂不喜欢坐在教室里,喜欢新鲜刺激的不喜欢传统古板的。社会现实告诉我职校学生必须学好文化课,多年的教学经历也让我明白,这样的学生更要用心来设计和组织教学。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我总结出语文教学的“三点一线”,用它来指导教学,我终于体会到了中职语文课堂中的快乐。

 

  一、找准切入点,点燃思维火花

 

  我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语文课上学生不合作,不肯动脑思考,不善张口发言。这样的情况尤其常发生在教学内容比较单调枯燥的课堂上,如应用文的教学。经历过死气沉沉的课堂,我就会反思并努力探求解决之法。同时也多和学生沟通与交流,共同寻找科学有效的教学之方法。我发现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东西很感兴趣,如果能把这些应用于课堂上,就会收到不一样的课堂效果。

 

  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必须是小心翼翼地触及那幼小的心灵”。职高生的年纪并不小,但是其心灵却是幼小而脆弱的。所以,在教学中只能针对他们的心灵实际来设计。课前,我会努力走_学生去了解他们。对于格式固定、内容单调枯燥的应用文进行教学,我不再沿用教材上的例子,而是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到了教学内容中。在上《条据》这一文种时,我从上课伊始就假设了人物和一系列的事件,人物就是选择班级特别受关注、很有人气的同学和老师,故事就选择选择很感兴趣、容易发挥想象的事件,围绕这些人物和事件将教学内容针对性的设计于其中,让学生感觉这些人这些事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一样,很想探究下去。这样的切入教学内容,学生的心很快就有了感应,不想思考不爱发言的同学也因为受了身边人的影响自然活跃起来。

 

  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学生的思维是很特殊的,

 

  一般的同学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上思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但是,一旦老师找准了切入点,让他们在上课伊始就有了喜欢的因素,那么他们思维的火花可以瞬间被点燃,也可以形成璀璨的烟火,既照亮了课堂,也照亮了自己。

 

  二、抓住兴奋点,腐朽也可化神奇

 

  现在是电子科技高速发达的时代,学生已经不再喜欢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如果语文老师还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走进课堂的话,那学生基本上是不会喜欢的。好在电子科技给了现代的语文教育新的活力。课堂上,一张图片、一段音乐、一个视频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我们的职高生就好似饱餐之后沉睡的雄狮,轻易的刺激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只有抓住他们的兴奋点,才能将之唤醒,从而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冲击力。

 

  苏霍姆林斯基又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独特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一般来说文科生比较喜欢古典诗词,但是对于学习汽修的男生而言,他们对古典文学真是难以感兴趣。这个时候就要发挥电子科技的魅力了,结合古典诗歌的韵律特点和特殊意境,用音乐和图片同他们的心对准弦。一次在上《虞美人》时,我准备了很多的音乐和图片,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音乐。当我播放到一段音乐后,一个平时上课经常没精打采、从不回答问题、连作业都很少交的男孩子竟然主动举手尝试。虽然有点胆怯,但还是认真地调整了状态,然后跟着他喜欢的音乐有节奏地吟诵起来。那音调、那感情,尤其是他的表情,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到位,我只能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当然的感受。朗诵结束后,教室里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又给了他鼓舞和力量,我看到他一向没神的眼睛亮起来了。人一下子就精神多了,沉睡的雄狮爆发了。

 

  我想,针对职校的语文教学现状,学生难教固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但教师的努力程度却是更重要的。如果教师能够多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环节,多关注那些曾被讨厌或遗忘的学生,多用心去寻找一些学生的兴奋点,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作用于这个兴奋点,那些我们曾经想当然地认为“朽木不可雕”的学生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课堂教学中感人的音符。

 

  三、围绕对接点,寓职业于课堂

 

  现在很多人提到职业教育都会说:职业教育就是姓“职”。言下之意就是职

 

  业教育要体现职业的特点。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职高生,我们要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技术性人才,然后输入市场接受社会的考验。既然如此,我们职高的语文课与普高的也大不同,我们要在课堂上体现出职业学校的特色。我们的文化课在一定程度上是要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服务的。因为这一指导思想,我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就结合专业特点来设计我的课堂,让语文课与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尽可能地紧密对接,将职业的渗透孕育在语文课堂中。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记得我在上《景泰蓝的制作》这篇课文时,我了解到学生在校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汽修实_。因此我就特意设计了一个环节,结合学生所学的汽车维修这个专业,让他们介绍一下如何给汽车更换轮胎或如何拆装汽车发动机,两个话题任选一个进行即席发言。问题刚一抛出,我就发现有些学生的眼睛里瞬间多了一丝光彩。这对我真是一大鼓舞。我知道这是他们感兴趣的信号。紧接着班级同学开始窃窃私语,慢慢地就有人举手发言了,我顺势请学生上台发言。台上发言的学生表现非常出色,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在语文课和实_课上的所学,大胆表达,而且明显地自信了。就这样,我把语文知识和专业课及以后的职业需求对接起来,用语文知识表达专业内容,既达到了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也巩固了专业课的学习,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课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学习是主线,扩展其外延

 

  众所周知,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初中毕业后,来到职高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将来能有一技之长,在社会立足。但是由于一些错误思想的误导,他们往往认为职高生就是要学习技能,不需要学习文化课,文化课既无聊又没用;或者认为自己本身就没有文化课学习的基础,现在学习很辛苦,更学不好;甚至有的男孩子好动,喜欢视觉刺激,一看到文字就头疼……

 

  学生本身确实存在学习基础偏差的现实,进入职校如果不能得到正确引导的话,那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技能学习也就变成无本之木。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因此从我给学生正式上课的第一天起,我就反复强调“一切为了学习”的观点,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主线”这个不可更改的道理。同时,我给学生拓展了学习的外延。我教育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动态的、泛义的、积累的过程,其对象是任何积极正确的科学知识和道理,不仅仅局限在学习哪一项技能。同时,针对学生认为职高生就是只学技能的错误认识,我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教育,从国家的教育政策、开课标准及培养目标,到身边的职校毕业生工作实例,再到生活中的文化知识应用,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文化课的重要价值,认同职高生要发展必须学好文化课。印象深刻的是当我讲起学长们的就业实_情况时,以成功与失败的对比体现技能和文化的关系,他们竟然听得那么专心致志。在那一瞬间,我发现我们的职高生也是有理想和追求的,也想成才,只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方向。只要老师能够勇敢而科学的承担起这一责任,学生是可以教育和改变的,也是可以全面发展的。经过教育,我发现我任教的班级学生对文化课的态度发生了大的变化,大多同学能够自主地接受语文课,甚至愿意主动参与进来。

 

  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很早就对教师作出精辟论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一直以来成了多数教师的至理名言和工作目标。教师确实要传道授业解惑,然而其过程和方法却需要常做常新。从事中职语文教师工作多年,我深深地感觉到语文教学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复杂多变。在职校,很多学生的现状和认识的误区让我们必须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多走进学生,多了解学生,既能着眼于学生的眼前所需,又能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只有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把自己的“三点一线”法用于教学实践,我的职校语文教学之路走得越来越_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我期待我这“三点一线”可以越画越长,直通学生的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