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经信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xx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经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区经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动全区工业经济赶超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结构趋优,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xxxx年工作总结
一是重学习强引领,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一是政治建设更加自觉。将党建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统筹部署,同步推进,领导班子成员扎实履行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带头坚持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示范引领系统党建工作深入实施。二是思想建设更加有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每周一例会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理论品格,开展专题宣讲x次、研讨x次、党课x次、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三是作风建设更加严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处延伸,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坚持把“红脸出汗”作为经常性手段;对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谈话提醒、诫勉谈话等形式开展谈话提醒xx余人次,做到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防微杜渐。
二是重谋划强调度,工业经济平稳有序。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对策研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工作体系,紧盯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技改投资等关键指标年度任务,坚持月“分析+预测+调度+监测”工作机制,推深做实“两段递进”工作法,找差距、补短板、定方向,全面提升运行监测指导的精准性,不断夯实企业统计基础化解不稳定因素。x-xx月累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x.x%,x-xx月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xx.x%,其中技改投资同比增长xx.x%,工业经济始终保持稳步增长。
三是重招引强投资,项目建设蹄疾步稳。一是推深做实“积树成林”工程。x-xx月我区工业项目“积树成林”工程签约库项目xx个,其中合力高端铸件基地、联康智能制造、熠辉高性能铝合金等xx个项目为今年新签约;建设库项目xx个,其中格恩半导体、煜晟电子二期、祥安热能三期、酷豆丁科技二期等xx个项目为今年新开工;投产库项目共有xx个,新纳规企业x家。二是积极推动“老树育新干”工程,鼓励企业围绕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绿色化、创新化实施技术改造,目前我区在市xxxx年技改项目库项目xx个,已实施完成xx个。重点企业中江淮电机、天瑞精密、正阳机械、滚动轴承、龙兴汽车等技改项目已投产,上半年这些企业产值增速明显,老企业焕发出新动能,促使今年以来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三是强化招商引资。xxxx年x月xx日,我局牵头的xx有限公司总投资x个亿的“x智造智能终端产业平台项目”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约;总投资x.x亿的兰翔智能制造成功在城北创新园落地。
四是重培育强主体,企业梯队发展壮大。坚持抓大、培优、扶小、育新相结合,以存量带增量,培育了一批竞争力强的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一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依据政策、结合实际、找准定位,先后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x家,高成长型小微企业x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x家;二是组织创建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为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支持能力强、资质深的xx公司创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今年增创x家省级示范平台;三是培育民营百强企业。切实推动民营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中行稳致远,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xxxx年全市民营企业行业排序榜单上,全市xxx家上榜企业中xxxx家在列,占比超过xx%,雄踞首位。其中,市民营工业百强企业xx家,市民营建筑业百强企业xx家,市民营房地产业百强企业xx家,市民营批发零售业百强xx家,市民营住宿餐饮业百强企业x家,市民营服务业百强企业x家,市农业产业百强企业x家。
五是重服务强意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认真兑现落实惠企政策。牵头制定了《关于印发xx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xx区加快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惠企文件,组织全区xx户企业申报市级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预计获得奖励资金达xxxx多万,位居全市前列,其中人和智能、应流航空、美岚制造将获得市级一事一议项目支持,支持资金达xxxx万,占全市xx.x%;组织x家企业申报省高质量技术改造项目,组织x家企业申报省制造强省项目,通过系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引导企业提升发展质量,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发展环境。二是扎实推进企业服务工作。协助区四送一服办开展xx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专项行动,在持续加强规上企业帮扶包联的同时建立规下成长型企业的常态化帮扶机制。三是广泛开展企业家能力提升行动。xxxx年xx月由区经信局和区人社局牵头组织,在x市委党校举办xxxx年度xx区企业家能力提升培训班,全区xx家企业负责人及xx个经济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培训会,为企业在项目申报、工业设计、品牌建设等方面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了精准指导。
六是重转型强动能,信息产业更新迭代。一是基站建设有序推进。充分发挥区加快 xG发展专项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作用,今年我区xG基站建设任务共计xxx个(包括新建、利用旧站和社会杆塔),目前已开通xG基站xxx个,完成率为xx%,位居全市前列。配合xx公司、协调相关产权单位,共推动了x个公共场所和设施无偿向xG网络设施开放。二是xG应用加速落地。积极联合网络运营商推进xG应用项目,引导鼓励龙头企业率先布局xG,每月跟踪调度项目进度并前往项目建设现场进行指导,宣贯省、市、区级xG支持政策。今年共打造“xG+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x个,“xG+智慧应用”项目x个,在全市各县区中排名第一,实现xG技术与工业互联网、旅游、商圈、养老、电网等行业领域融合应用。三是主动搭建xG供需平台。xxxx年x月,在全市各县区中率先组织开展“xG+工业互联网”对接会,得到市局的高度肯定,为我区工业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搭建了供需交流平台,推动企业向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区工业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工业体量不大。支柱型、骨干型企业偏少,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从x亿元以上企业数量上看,我区处于全市中下游水平,全市xx亿元以上企业xx户,x亿元以上企业xx户,而我区xx亿元以上企业仅x户,x亿元以上企业只有x户(xxxx年底统计数字)。二是产业优势不强。全区发展的主导产业过于分散,集中度不高,积聚效应及特色不够明显,尚未打造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xx名片。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动力不够。“外需不足,内需不振”,制造业企业规模小,增加值占比少,龙头企业带动力,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均有待提高。
三、xxxx年工作计划
xxxx年工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xxxx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的重要之年,要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和合六同城化等重大发展机遇,持续推进“双招双引”和“工业强区”战略,突出抓好园区发展、产业发展、企业梯度培育等方面重点工作,全力推动我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完成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xx%;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x%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xx%;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xx%,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xxx家。
为实现既定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优化,进一步夯实平台承载力。牢固树立大平台建设理念,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快形成“xxx”平台发展体系,即以xx经济开发区为发展主体区,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加快打造“一谷四基地”,联动发展城北创新区和x个乡镇特色园区,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推动与x及长三角等先进地区园区结对共建,建设托管区、共管区或“园中园”。加快推动小微企业园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二是抓壮大,进一步释放产业集聚力。深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制造业占比,巩固实体经济根基。聚焦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壮大一批优势产业;探索建立“链长制”发展模式,拉伸主导产业链条,提升供需对接能力;加大对战新产业的引进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提高规上工业企业中“两新”企业占比;围绕汽车零部件、叉车、轴承、齿轮、航空发动机、氢能组件、电机等领域,做精一批机加工基础性产业。
三是抓培育,进一步增强龙头带动力。开展企业递次纳规行动,做大工业经济体量。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产业链“配套专家”和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及掌握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的隐形冠军企业。推进x“品牌+”工程,鼓励企业瞄准中高端定位,切实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的主导能力,形成内在核心竞争力。
四是抓创新,进一步激活发展新动力。全面启动x“智谷”建设,对接x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滨湖科学城科创资源,挖掘科创团队信息,争取招引进驻;推动一批高质量、高层次的创新项目成果转化;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高水平双创示范基地,鼓励重点规上企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提高研发投入;开展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实施“机器换人”,推广“智慧餐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快落实《x市xG产业发展规划》,鼓励推广“xG+互联网”“xG+示范应用”。
五是抓服务,进一步增强政策撬动力。创新财政资金扶持方式,加快财政涉企专项资金、基金改革,逐年提高区级发展工业专项资金,完善区级支持工业发展办法,提高政策引领作用。制定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形成“亩均论英雄”机制。强化要素保障,优化用地结构,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抓好全区土地规划,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中小企业应急贷款及过桥资金等政策作用;围绕“引才、育才、用才”,完善人才引进柔性机制,出台高级人才引进鼓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