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建设办工作总结及2024年度工作计划
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安排,现将社会建设办xxxx年度工作总结及xxxx年度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xxxx年度工作总结
xxxx年社会建设办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统一部署,继续深化了以龙华二期、西博苑等农民集中居住区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改革工作。
(一)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以龙华二期B、C、D区入住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片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年内完善了休闲座椅、健身路径和体育健身场地(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坝坝筵场等生活设施,配合完成了A、B、C区商铺招商工作,着力打造“xx分钟生活圈”,群众生活更加快捷方便。
(二)促进群众自治自律建设
指导龙华二期完善了楼栋长、单元长管理机制,确立了小区基层自治的管理机构、组建了龙华二期红歌队(xx人)、腰鼓队(xx人)等群众性文化组织,并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各个层面的文艺演出,增强了小区居民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提升了他们参与自治组织的积极性,促进了广大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健全志愿服务发展机制
以志愿者服务平台——“义工之家”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者+义务工作者”的工作模式,加大招募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并逐步引导小区居民自发的开展志愿工作。截止目前,“义工之家”已吸纳个人义工xx人、团体义工x个,登记志愿者xxx余人,开展以“义务家教”、“义务理发”、“义务舞蹈”、“义务礼仪培训”等为代表的义工活动xxx余次。
(四)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为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制定了综合巡查日报制度,安排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在工作日于小区内走访、巡查,每周一、三定期在小区各主要出入口设立“意见建议征集点”,充分听取和收集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将意见建议分类梳理、协调解决并及时向群众反馈解决进展和结果。截止目前,已搜集梳理居民意见xxx条,主要涉及房屋维修、基础设施建设、物业管理等问题,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xx余条,现场解释圆满答复群众x条,其余问题正在解决。
(五)幸福社区建设
以“创建和谐社区,共享幸福生活”为目标,持续开展“新生活、新家园、新风尚”三新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新市民教育,提升新市民综合素质,丰富新市民文化生活,先后组建了新市民腰鼓队、舞蹈队、魔术队、合唱队和快板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问题队组,共有xxx名相对固定的文体骨干参与到我们的队组中。我们采取了请老师和文体志愿者队各队组集中辅导和平时由老学员带动新学员的方式,使各项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另外,根据龙华(二期)的具体情况,更好地提高各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我们的各项活动中,我们先后主办、协办和参与了区妇联的春风行动、急救知识宣传活动、卫生知识宣传、“我们的节日”(端午、中秋)主题活动、“同心绘蓝图、喜迎十八大”等大型活动,参与群众达xxxxx余人次。同时为了更好更快地提高我们各队伍的文化水平,通过积极努力,我们的舞蹈队、快板队先后参加了区第六届市民艺术节的表演和比赛,让他们亲身体验了全区市民文化艺术的风采,更直接地为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腰鼓队,先后多次被众商家请去为他们的开业庆典热场和做活广告,不仅丰富了腰鼓队的活动内容,更体现了这支队伍的经济社会价值,队伍也更能留得住人了。
(六)宣传工作
年内,街道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工作被x日报、x电视台、x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接待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参观指导、学习考察街道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工作xx次,xxxx余人次。
二、存在主要问题
对照社会建设先进发达地区经验和农集区群众的期望,我们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x社会规范体系建设办法不多,主要体现在群众道德规范建设还停留在单一依靠活动的阶段;x就业促进工作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群众就业观念还很陈旧,就业渠道不多和水平不高;x社会组织发展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入驻社区的社会组织较少,群众性组织组建不够,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够;x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不足,主要体现在社区居民在幸福社区建设进程中还不能自发的参与到管理服务工作中来。
三、xxxx年度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机制
1、建立健全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机制。按照“五民”要求,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结合区域实际,按照新型社区公共服务配置标准,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原则上按照小型设施就近建设,大中型设施统筹使用的原则进行配置。
2、强化社会工作站职能。根据社会管理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第三社会工作站职能,全面提升龙华二期及周边城市管理、综合治理水平。
3、完善物业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物业服务管理。
(二)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服务机制
1、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整合辖区各类文化活动团体资源,在社区原有社会组织的基础上,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重点推进公益服务、社会事务、社会救济、文化体育、社区维权等社会组织发展,大力建设门类齐全、层次丰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
2、形成社会组织规范监管机制。街道在进行社会服务购买时,面向多个社会组织,通过公平、公开的方式选择,不但选择标准公开、选择结果公开、考评标准公开、考评结果公开、核定补助公开,同时接受社区群众的监督,并按照规定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在购买前期,建立与公众的信息交流渠道,设计开发购买项目,理顺资金投入渠道,科学设计购买模式,完善细化购买合同等相关工作;在过程中,充分协助中标机构开展工作,提供行政和技术支持,减少工作开展障碍;购买后期,对项目发展要有控制与评估,设计科学的项目评价标准,设计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对实施效果进行合理评价,同时协助进行项目方案调整与改进等,并逐步形成规范机制。
3、加强辖区内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整合社会工作专业团队和志愿者团队两项重要的人力资源,全力推动社区社会服务领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到“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志愿者辅助社会工作者”,实现“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联动”。加大力度选拔愿意从事社会工作的优秀志愿者,经专业化培训和职业化水平考试转化为社会工作者,有效解决社会工作人才缺乏局面。
(三)建立健全自治服务机制
1、引导和鼓励居民自治组织建设。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需求,指导社区居民根据社区发展需要成立相应自治组织。探索建立社区物业委员会、文体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文明建设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街道村社干部、驻区高校、社会组织为主体,培育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义工服务组织,采取“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运作模式,针对群众的不同需求积极提供各类帮助服务,增强社区居民安全感、宜居感和幸福感。
3、健全志愿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社会化运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进入组织化、规范化、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