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习刘秀祥同志主要先进事迹心得八篇【一】
面对苦难,为什么有的人被压垮,有的人却被成就?
我们经常说:苦难是人生的大学。然而却很少有人愿意去经受苦难,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住,我们也不敢想万一承受不住,等待我们的结果将会是什么。
有的人被苦难压垮,从此一蹶不振,甚至付出了生命;有的人却在苦难中,凤凰涅槃,展翅翱翔。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我们如看待苦难。
1、后悔过去
每个人都有后悔的事情,有的是后悔选错了行业;有的后悔嫁了个渣男;有的后悔说错了话;有的后悔父母生前没有好好陪伴父母。
人生总有后悔的事,没有一个人敢于拍着胸脯说:我这辈子没有做过任何后悔的事。但是仍旧有很多人沉浸在后悔当中,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悔不该当初上,脑子里一遍又一遍的想着如果我当初怎样现在就不会落到这步田地。时间就在后悔当中过去,然而现状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仔细想一想,其实没有人愿意做后悔的事,都想做不悔之事。我们要相信,每个人在每一个时刻做出的决定都是最好的决定。过去的决定也是基于我们当时的能力、资源、智慧和所处的环境做出的最好的决定,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
我们唯一能做到的是:从之前的事件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当下的现在和以后的未来,遇到类似的事件时,我如何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到尽量不后悔。
2、比较今天
我们常常觉得如果我是谁谁谁就好了,如果这么好的事发生在我身上就好了。
很多人喜欢拿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去和别人作对比:老公没有别人家老公长得帅、能挣钱、体贴人、有才华;老婆不如别人家老婆长得漂亮、贤惠、能干、会持家、还能辅导孩子读书学习;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聪明、学习成绩好、听话。
自己想想也就算了,还要直言不讳的告诉爱人孩子,别人有多么好。
我们常常以为别人活得比自己要好,要精彩。
我们经常看到别人的长处,然后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相比。很少有人低头,认真的看看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刘秀祥在第一次高考落榜的时候,看到了自己日记里写的那句话:“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穿的时候,却忘记了很多人还没有脚。”这句励志名言,就是在告诉世人:多看一看自己拥有的一切。
2024年学习刘秀祥同志主要先进事迹心得八篇【二】
在望谟县的这三年,刘秀祥经常去各个村里开会、家访,一遍又一遍地给家长和孩子们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让孩子学习。
三年,刘秀祥跑遍了每一个村子,跑坏了几辆摩托车,在这样的努力下,当地的风气逐渐被改变,家长们非常赞成让孩子努力学习,而孩子们的成绩也一步步高升,望谟县的干部说:“刘秀祥把自己的故事传递给人们,让无数人感到励志,因为这是活生生存在的例子,不是虚假的。”
三年的时间一下子就到了,可是刘秀祥知道自己走不了,望谟县还需要他,学生们还需要他,深思之后,刘秀祥没有离开,而是留了下来。
渐渐的,刘秀祥的名声传了出来,很多人都找他去做演讲,对于这样的要求,刘秀祥从不拒绝,但也不要钱,他说要自己去演讲可以,必须资助我们这边的两个孩子上学。
8年过去了,刘秀祥帮助的学生达到了1900人,这些孩子都一一上了大学,走出贫困山区。2024年,刘秀祥被调任为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他开始帮助更多的学生。
刘秀祥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洒在望谟县的大地上,给这片土地带来无尽的生机。
2024年学习刘秀祥同志主要先进事迹心得八篇【三】
2008年,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举动被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成为流传广泛的动人故事。
从1998年到2008年,从10岁到20岁,从初中到大学,从贵州望谟到山东临沂……10年时间,刘秀祥一边艰难求学,一边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
而支撑他从苦难中一步步“熬”出来的力量,是“梦想”。
“母亲就是我的梦想。一直以来,我都想把母亲的病治好。”刘秀祥说,一定要相信梦想。正是这个执念,支撑他跌倒了爬起来,遇到委屈咬牙挨过去。
其实,从内心深处,青少年时代是刘秀祥不太愿意回忆的时光。父亲早逝,母亲患病,家庭一贫如洗,年幼的刘秀祥肩负起整个家的重担。他的中学、大学时光,都担负着照顾母亲的责任。
“其实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疤掏出来给别人看。”刘秀祥说。
可是,每次演讲他都会说到自己的经历,以激励他人。“只要能够帮助一个孩子转变思想,让他们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那么我所做的事就是有意义的。”
“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演讲让我明白,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萧雅迪是刘秀祥的学生,也是他的众多“粉丝”之一。
“无论人生多不容易,都要微笑面对,要始终相信奋斗的力量。”刘秀祥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都写在他那张朴实的脸上,更浓缩在了他的每一堂思政课里。
2024年学习刘秀祥同志主要先进事迹心得八篇【四】
刘秀祥是贵州省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的副校长,但他更为人熟知的一个身份,则是12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主人公。
1986年3月,刘秀祥出生于望谟县弄林村,幼年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因伤心过度患上了精神疾病,他快乐无忧的童年就此戛然而止。小学三年级时,哥哥姐姐外出谋生,母亲病情加重,家庭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刘秀详稚嫩的双肩上。
刘秀祥的名字是他自己取的,“我是‘秀’字辈,我希望我和母亲能够平平安安,便给自己取名‘秀祥’”。
年纪轻、体格小,种不了地,刘秀祥便将自家的土地转租给他人,租金为每年500斤稻谷,加上村里发的救济粮,他和母亲的口粮有了保障。
1995年,刘秀祥走进学堂,尚且年幼的他笃定: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他,2001年小学毕业考试,刘秀祥排名全县第三,但由于经济原因未能入读当时望谟县最好的中学,而是免费入读了县城的一所民办学校,并且带着母亲。
初到县城时没钱租房,他用稻草在学校旁的山坡上搭了间棚子,屋前空地上挖个坑,架上铁锅,便是厨房。
初中三年,刘秀祥放学后就去拾荒,周末则四处打零工,这样每周能挣20多元,勉强维持母子俩的生活。
初中毕业后,刘秀祥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他带着母亲离开望谟,继续求学之路。虽自诩为“打不死的小强”,他仍第一次感到了恐惧和害怕,“一切都是陌生的,没有认识的人,也不熟悉环境”。
初到安龙,刘秀祥身上只有600多元钱,那是他和老乡去遵义修水电站挣的,但这并不足以让他租下一间房屋居住。无奈之下,他以每年200元的价格,租下了农户家闲置的猪圈。猪圈四面通透,他找来编织袋遮挡起来——就是家了。
和初中时一样,刘秀祥依旧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赚钱维持生计,他累并憧憬着。
但命运却再次“捉弄”了他,高考前一周,刘秀祥病倒,最终以6分之差落榜了。
高考的失利让刘秀祥内心满是绝望,甚至想过轻生。然而翻看从前日记本里的一句话让他又看到了希望:“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跟那些孤儿相比,我至少还有母亲,只要她在,我就有家。”刘秀祥说,回家后能叫一声“妈”,他就觉得很幸福。
他决定再战高考,并说服一家私立学校的校长接收他入校复读。
2008年,刘秀祥考入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拿到通知书后,他抱着母亲大哭一场。当年9月,他再次带着母亲北上山东求学。
2024年学习刘秀祥同志主要先进事迹心得八篇【五】
12年前,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学生,为了读大学,而又不得不同时要照顾自己患病的母亲,所以只能背着自己的疯娘一起上大学。他的故事当年感动了很多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那么12年过去了,这位不惜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如今怎么样了呢?
他叫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一个贵州偏远的普通农村家庭,如果生活是顺其自然的,那么也许大家也就都不会认识他了。但是他正因为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而收获了成千上万人的眼泪和感动。
他在家里他排行老三,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本来最小的他应该是得到哥哥姐姐们的照顾,和父母的宠爱的。生活即使过得有点艰难,但是一家五口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然而上天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四岁开始就要承担起所有家庭的责任。
在刘秀祥四岁那年,命运的魔爪便毫无声息地扼着了他的咽喉,让他本来幸福的家庭偏离了轨道。这一年,刘秀祥的父亲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不久便去世了。这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也许还不知道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永别了。
刘秀祥的父亲走得很急,家人甚至都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更别说他怎么托付别人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了。在失去了丈夫的巨大悲痛中,紧接着他的母亲也因为承受不住这天大的打击,患上了间接性精神失常。屋漏偏逢连夜雨,全家人的生活全部落在了这三个未成年人身上。
在经受了这样的打击,4岁的刘秀祥本来还可以依靠一下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可没想到7年后自己的哥哥姐姐因为忍受不了这样不堪的生活离家出走,再无音讯传回。刘秀祥从此过上了更加艰难的生活,只能依靠村里的一些邻居帮衬过日子,好在哥哥姐姐这些年教会了他如何种地,才让这11岁的孩子可以维持生存下去。
刚读三年级的刘秀祥,承担起了照顾患病母亲的重担,忍受着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痛苦。正是因为这种磨练,让他懂得了坚强,懂得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每天他为了不影响去上课,迎着还未褪去光华的月亮就得起床了,去地里种菜,去山上砍柴,为一天的生活提前做好准备,最后给母亲做好早饭才能放心去上学。
生活已然怎么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的念头,所以他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当时学校离他家很远很远,每天来回就得花4个小时,这不得不使他要比别人跑得更快,所以脚常常都被磨破了皮,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
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的,因为他付不起高额的学费,也不能去太远的地方读书,家里丧失自理能力的母亲还需要他照顾。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坚强的决定,选择了一个不要学费的民办中学就读。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带着母亲到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问题,他在学校的附近山上搭起了简易的棚子,这里便成了他临时的家。
这样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影响他求学的信念,白天他在学校心无旁骛地上课,晚上他就出去捡破烂来换生活费,去菜市场捡剩菜拿去做饭,吃肉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奢望。为了梦想和母亲,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而是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那个金光灿灿的夏天他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通知书,高兴得在自己的“家”的上坡上跑了好几圈。为了凑足自己的学费,他背着自己的母亲到山东赚学费。当然大学他同样是背着自己的疯娘去学校,在经过了报道之后,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好心人开始向他伸出援手,在学校的帮助下,他最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
毕业那年,很多单位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可是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在面对前程似锦的未来时,他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名乡村老师。也许在大城市里工作会更好,工资也会更高,但是他说,他要回馈这个家乡,回馈这个社会,要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更多的孩子,让他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就这样他带着母亲回到了曾经的故乡,成为了当地的一名普通老师,不再过漂泊不定了生活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他已经是县里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不过他仍然坚持在教育一线的岗位上给孩子们上课。
2024年刘秀祥入选了中国好教师,他说这只是幸运,而没有觉得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是上限了,他觉得自己还要更加努力。
2024年刘秀祥荣获了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说这是碰巧,他的内心到底有多伟大才能承荣誉时而没有半点骄傲。
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战胜不了的磨难,不抛弃,不放弃就会成功。我们出身的环境没法改变,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他用自己最励志的人生告诉我们,“倘若命不眷你那便与命争,倘若天下不容你那便与天斗。”
2024年学习刘秀祥同志主要先进事迹心得八篇【六】
2007年的夏天,就在刘秀祥以为曙光即将到来时,黎明前的黑暗却再次袭来……
由于寒暑假打工干的都是重活累活,再加上他一直营养不良,在临近高考的那一周病倒了,导致这一次高考成绩并不理想。
这一次的打击让一直坚强的小男孩初次有了心灰意冷的感觉,就在他觉得对生活充满失望,抱怨上天不公时,无意间翻开了自己的笔记本,里面的一句话重新点燃了他的热量。
“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穿时,回头却发现别人没有脚。”
随后,刘秀祥多次找到了某中学,请求能够给他一次免费补习的机会, 校长终于被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同意了他的请求。第二年刘秀祥如愿以偿的考入了山东临沂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他的苦难故事被各大媒体报道之后,各方的捐赠纷至沓来,但都被刘秀祥回绝了。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何如此固执,他说道:“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人觉得可怜,而应该让人觉得可亲可敬。”
刘秀祥在大学期间,兼职打工赚的钱比之前多了许多。让人惊讶的是,他没有拿着这些钱给自己买衣服和美食,刨除自己和母亲的基本生活费用,他把剩下的钱都捐赠给了在他捡废品时认识的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资助他们读书。
临近毕业时,已经有多家企业找过他想和他签订毕业合同,就在这时,他资助过的一个妹妹打来电话,告诉他她不能读书了,爸爸要她嫁人。正是这个电话,让刘秀祥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在城市里发展的机会,回到家乡去做一名中学教师。
2024年学习刘秀祥同志主要先进事迹心得八篇【七】
刘秀祥是贵州省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的副校长,但他更为人熟知的一个身份,则是12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主人公。
1986年3月,刘秀祥出生于望谟县弄林村,幼年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因伤心过度患上了精神疾病,他快乐无忧的童年就此戛然而止。小学三年级时,哥哥姐姐外出谋生,母亲病情加重,家庭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刘秀详稚嫩的双肩上。
刘秀祥的名字是他自己取的,“我是‘秀’字辈,我希望我和母亲能够平平安安,便给自己取名‘秀祥’”。
年纪轻、体格小,种不了地,刘秀祥便将自家的土地转租给他人,租金为每年500斤稻谷,加上村里发的救济粮,他和母亲的口粮有了保障。
1995年,刘秀祥走进学堂,尚且年幼的他笃定: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他,2001年小学毕业考试,刘秀祥排名全县第三,但由于经济原因未能入读当时望谟县最好的中学,而是免费入读了县城的一所民办学校,并且带着母亲。
初到县城时没钱租房,他用稻草在学校旁的山坡上搭了间棚子,屋前空地上挖个坑,架上铁锅,便是厨房。
初中三年,刘秀祥放学后就去拾荒,周末则四处打零工,这样每周能挣20多元,勉强维持母子俩的生活。
初中毕业后,刘秀祥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他带着母亲离开望谟,继续求学之路。虽自诩为“打不死的小强”,他仍第一次感到了恐惧和害怕,“一切都是陌生的,没有认识的人,也不熟悉环境”。
初到安龙,刘秀祥身上只有600多元钱,那是他和老乡去遵义修水电站挣的,但这并不足以让他租下一间房屋居住。无奈之下,他以每年200元的价格,租下了农户家闲置的猪圈。猪圈四面通透,他找来编织袋遮挡起来——就是家了。
和初中时一样,刘秀祥依旧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赚钱维持生计,他累并憧憬着。
但命运却再次“捉弄”了他,高考前一周,刘秀祥病倒,最终以6分之差落榜了。
高考的失利让刘秀祥内心满是绝望,甚至想过轻生。然而翻看从前日记本里的一句话让他又看到了希望:“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跟那些孤儿相比,我至少还有母亲,只要她在,我就有家。”刘秀祥说,回家后能叫一声“妈”,他就觉得很幸福。
他决定再战高考,并说服一家私立学校的校长接收他入校复读。
2008年,刘秀祥考入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拿到通知书后,他抱着母亲大哭一场。当年9月,他再次带着母亲北上山东求学。
2024年学习刘秀祥同志主要先进事迹心得八篇【八】
2008年,刘秀祥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各种帮助也随之而来。临沂大学为他和母亲提供了临时住处,并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
入学后,不少热心人士和企业都曾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但都被他拒绝了。刘秀祥说,他害怕别人是因为可怜他而提供帮助,“我觉得人活着不应该让他人觉得可怜,而是让人觉得可亲和可敬”。
虽然拒绝他人帮助,但刘秀祥却积极帮助他人。
大学期间,他课余时间外出做兼职,并将部分收入寄回贵州,用以支持初中拾荒时认识的三个弟弟妹妹上学。“我每个月给他们每个人寄300元的生活费。”刘秀祥说,两个弟弟妹妹后来考上了大学,现在有着不错的工作。
2012年,刘秀祥即将大学毕业,最初他并不打算回贵州工作,而是计划在外省找一份好工作,然后将工资寄回去,帮助老家那些像曾经的他一样需要帮助的人。
刘秀祥收到了不少企业的橄榄枝,但从家乡打来的一通电话,让他改变了想法。
电话是初中拾荒时认识的一个妹妹打来的,她告诉刘秀祥,自己不想读书,准备结婚了。
通话很短,却改变了刘秀祥的想法。
刘秀祥说,听到妹妹的决定后,他很震惊、心酸,觉得自己必须回去。
就这样,离开望谟八年后,刘秀祥又带着母亲回到家乡,成为打易中学的一名历史老师,不久后被调入望谟县民族中学任教。2024年8月,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成立,他被任命为副校长。
曾经拼尽全力守护梦想的刘秀祥,成了别人的“守梦人”。
刘秀祥说,现在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迷惘,不明白为什么要读书。他想通过自身经历,告诉那些处于迷惘中的孩子:人生必须有梦想。“如果我没有梦想的话,可能早就放弃了。”
为此,除了常规教学和处理行政事务,刘秀祥还会应邀到各个地方演讲。目前,他已经演讲超过1000场,足迹遍布贵州各市(州),今年8月份还应邀去了浙江宁波。
近年来,刘秀祥先后被授予“中国好教师”“中国五四青年奖章”“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也曾有机会去到更好的平台发展,但他都婉拒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出去可能对我自己会更好,但我更愿意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