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党员干部观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例文【一】
总共四集的《正风反腐就在身边》选取16个近年来发生的真实案例,围绕“政治监督”“守护民生”“坚守铁规”“严正家风”等主题,讲述正风肃纪反腐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与前几部专题片不同,除了照例出场的“大老虎”,这次还出现了更多的基层“蝇蚁”,他们贪得无厌,啃食着弱势群体的利益。例如,原x省玉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区劳动保障所所长吴福康,专门挑家在外地、看起来为人朴实、不会质疑自己的务工人员下手,肆意截留他们的工伤补偿金,连重病去世的尘肺工人都不放过;又如收受500多万元贿赂,给无良医疗机构放水,导致病人被这些医疗机构欺诈的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刘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反腐的本质就是要限制被滥用的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充分地行使监督。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我们,工作生活在第一线,直接面向群众,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反腐败斗争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对待反腐上,基层党员干部责任重大,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锻造自己的“三心”。
要有舍我其谁的信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在党中央铁腕反腐高压之下,我们看到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得到着力解决,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正风反腐的强劲态势激浊扬清,不仅净化了政治生态,凝聚了党心民心,也改变了广大党员的精神面貌,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因此,我们要以舍我其谁的自信同反腐败斗争到底。
要有坚如磐石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腐败,是个历史问题,也是个世界问题,它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公敌,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部文明史也是一部反腐史。腐败是拿公权为己谋私利,异化公权力的行为,这是与我们党遵循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从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出发,以强烈的忧患意识、“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同腐败斗争到底。我们坚信,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党上下齐心协力,人民群众鼎力支持,坚持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保持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就一定能够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要有坚忍不拔的恒心。腐败与反腐败斗争是个长期的较量,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一旦我们手中有了公权力,各种诱惑也就随之而来。要在长期的反腐斗争中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这就要求每个党员干部有一颗坚忍不拔的恒心。首先,必须加强学习,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提高自己拒腐防变的能力。不仅要学习掌握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提高自己依法行政的本领,还要学习研究腐败问题的新动向、新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惩治与预防。其次,要加强公仆意识,时刻牢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小事做起,做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敢于、善于同各种腐败行为作长期不妥协的斗争。还有就是要在反腐败斗争中持之以恒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善于教育、引导和发动群众,主动接受人民监督。
2024年党员干部观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例文【二】
“老百姓认同的、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禁止的……”11月5日上午,一场特色的“方言”廉政党课在xx市八步区莲塘镇广福村会议室开讲。而授课人正式是八步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邓海昀。
该区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及班子成员要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的工作要求,不定期到联系点党支部开展活动。邓海昀同志在前往联系点莲塘镇广福村党支部授课前,了解到该村在家的多数为年老党员,且村大多数只懂客家话,于是邓海昀同志大胆尝试,决定用客家话给他们上一堂廉政党课。
党课以“明辨是非 筑牢防线 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主题,用客家话从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背景、该区查处农村党员典型案例、重温党章党纪、如何筑牢防线等方面进行了讲述。并根据农村党员的特点,少读理论、多讲案例故事,有针对性地列举一些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党员违纪案例,既吸引了他们的兴趣,又做到反面警醒,引导他们遵守党规党纪,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廉洁理念,使廉政党课由“严肃呆板”变得“接地气”,更富人情味,让党员群众乐意听、记得牢。
“以前有领导到村里讲党课都用普通话,搬文件,念理论,我们听不懂、记不住,这次用我们客家话讲得通俗易懂,让我记得牢,都听不够。”党课结束后,老党员代表胡声信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用我们平时在说的客家话讲课,感觉是在跟我们聊家长里短,很亲切,我们很乐意听,这堂课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党员,确实要比普通村民更高地要求自己,明是非,带好头。”党员韩大伯笑呵呵地说。
对于本次党课起到的积极作用,邓海昀同志表示,结合基层实际,采用农村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宣传党风廉政教育是我们下一步重点努力的方向。
2024年党员干部观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例文【三】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选取近年来发生的真实案例,再现了检监察机关坚守职责定位,强化政治监督,对严重侵害群众利益事件调查过程和处置情况,查处了x省政府原副省长、x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原书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原党工委书记文国栋等一批贪污腐败分子。
通过收看专题片,被非法采煤后的木里矿区满目疮痍,以及x响水爆炸时的场面强烈震撼到了,少数干部如文国栋之流,身居高位,不思为官尽责,为民造福,为了日渐膨胀的私心贪念,弃初心使命于不顾,置国家党纪法规于脑后,收受企业的巨额贿赂,对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睁只眼闭只眼,放任不管,甚至为他们充当马前卒,守住底线,变成了生财有道。监管的缺失、监督的缺位,造成人民生命财产蒙受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通过这些反面典型现身说法,我深深感受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管身处逆境顺境,都要知敬畏、存戒惧、明底线。“八小时以内”勤政敬业,时刻牢记自己的公仆身份,肩负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担,做到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八小时以外”恪守纪律和规矩,管好自己的嘴和腿,莫要什么饭都敢吃、什么人都敢交。无数案例表明,一旦在“八小时以外”被打开了缺口,党员领导干部很容易逐步滑向腐败的深渊。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明朝嘉靖年间,x太平有位监察御史周怡,以造福天下苍生为己任,不畏强权,忠诚当担,对当时朝廷官员中存在的贪污腐败、尸位素食的社会乱象上书直言。终其一生,以清正廉洁为肝胆,以忠诚坦荡为肺腑,书写了一曲浩然正气之歌,被载入明史。
美国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曾说过“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路灯是最好的警察”。五百年前的谏官周怡,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就是那道阳光、那盏路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地生根,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民心。
2024年党员干部观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例文【四】
为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增强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的思想意识,持续营造清廉金融文化氛围,1月21日晚,纪委组织领导干部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
《正风反腐就在身边》是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共分四集,选取16个典型案例,围绕“政治监督”“守护民生”“坚守铁轨”“严正家风”主题。展现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锲而不舍督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故事。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管理干部一定要以案为鉴、以史为鉴,深刻汲取经验教训。联系自身实际,仔细查找问题,积极整改,使教育活动真正达到提升认识、转变作风、促进工作的目的。专题片中披露的腐败问题触目惊心,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和损失令人痛心!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在平时监督检查工作中,要擦亮眼睛、竖起耳朵,善于在监督中发现基层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始终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
在专题片中三个案例悲剧一步步铸成的轨迹,清晰可见。没有把握住机会、守住底线,终会自食苦果。我们必须始终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明白是非,辨得清邪恶,行稳致远。
通过观看专题片,全员自觉接受了一次党性、党风、党纪的思想教育,同时影片也对我行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一定要扛得住诱惑,顶得住歪风、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将廉洁自律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经营管理氛围。
2024年党员干部观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例文【五】
《正风肃纪就在身边》系列专题片再现了纪检监察机关对一系列严重侵害群众利益事件背后的责任、腐败、作风问题的调查过程和处置情况,体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民心,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工作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群众的关注和需求在哪里,纪检监察工作监督的重点就推向哪里。
对于干部管理既要保持反腐高压态势,还要做好反腐倡廉教育,时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决不能“放长线钓大鱼”,更不能当“放牛娃儿”疏于其管理,放纵其行为,让其肆无忌惮危害人间。
对干部管理要抓早抓晚。古人常说,防微杜渐,忧在未萌。也就是说,要想坏事不发生,或者减小其危害程度,那么就要在开始之初,甚至是还未产生前,就把他扼杀在“摇篮里”,只有这样才是最佳手段,最有效果。对于干部管理,也是一样,要早发现,早开“处方”,早治疗,尤其在治疗的过程中,决不能对干部一开始表现出来的不端行为、初始源头,视若不见、视有若无,不管不问,直到病入膏肓,无可救药,才想到请名医、看疾病、找偏方,才举起手中的正义之剑去当“英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更是对干部保护不力、放纵干部的具体表现。当然了,对于“癌症”晚期的腐败分子,要绝不姑息,一查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对干部管理要抓大抓小。干部职位有高低,但其问题无大小之别。在具体管理干部中,不能因为干部的问题小,上不了“桌”,对群众危害不大,就不管不问,或者不能因为抓干部“大问题”显成绩、树业绩,对小问题纵之、放之,甚至为其提供富养、滋养土壤和平台,这都是干部管理之中的大忌,也是最不可取之道,更是懒官、庸官的具体表现之一,应需严防杜绝、坚决打击。对于干部管理唯有事无巨细,抓住“关键少数”,大小问题齐抓共管,才能切实做到干部小问题不出、大问题没得,才能切实做到“无病”一身轻,拥有健康的体魄,保持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对干部管理要抓多抓少。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不同时间,多次强调,对于干部管理要抓“关键少数”,其核心就是抓“领头羊”。一级地方党委、一个科局、乃至一个部门,领导是关键,如果领导这个“领头羊”带偏了路,那么后面的“羊群”不跑偏也困难,从干部管理的角度来说,这个必须得重视,并且要把它放在首位。事实上,即使领导这“领头羊”领对了路,也要注意容易“落单的羊”,毕竟不是每只“羊”体力都一样、方向感都很强,要多关心、照顾“体弱多病的羊”,甚至重点或者隔离易感染疾病的“羊”。不然容易导致,领导上岸了,后面一窝蜂落水,从已经查处的案件来看,这是导致“塌方式腐败”重要原因之一。
对干部管理要抓上抓下。所谓的干部管理抓上抓下,即是指要抓浮在上面的,也要抓隐藏在下面的,甚至是阴暗角落的。老百姓有句俗语,鸟飞过都有个影子,意思就是凡事必有痕迹,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反腐高压态势之下,腐败行为越来越隐蔽、越来越不明显,不过在隐蔽的腐败行为必将暴露,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对于明面上面的,当然是严厉打击、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但对于明面之下的,要做好预判、预案,要深挖细究,要善于体察入微,要懂得扒开湖面上的落叶,揪住深藏湖下的“食人鱼”,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
对干部管理要抓好抓坏。对于在廉洁自律做得好的干部,要加以表扬,树立榜样,激励干部人人向上,帮助干部筑牢思想防线,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做得不好的干部,就要大胆地批评,大胆地执纪执法,大胆地公示公开,决不能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美其名曰是保护,实则是害人害己。“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坏的行为,最好的办法是制定规章制度,这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的道理。不过,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切合实际,要赏罚分明,另外制定出来了还要切实执行,不然沉睡的规章制度犹如“稻草人”,形成制而不度、度而不罚,失去了制度的意义。
会钓鱼的人,都懂得一个道理,大鱼从来不在浅滩,在浅滩的皆是小鱼小虾,要想钓大鱼,必然要放长线,放了长线就意味着选择忽视、抛弃小鱼小虾。但是,对于干部的管理、反腐倡廉的教育,决不能有“放长线钓大鱼”的想法,要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预防为主,尤其对涉及腐败问题的干部,不管是“小鱼小虾”,还是“大鱼”,皆要“一网打尽”,绝不允许其肆意破坏我党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政治生态。
2024年党员干部观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例文【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旗帜鲜明反对特权思想,坚决抵制特权行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强调“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言之灼灼、期之殷殷。然而现实生活中,特权思想却屡屡作祟,道德失范现象、权力脱缰行为频频发生,一些党员干部打“擦边球”、穿“隐身衣”、搞“变脸术”,把公权力当成“支付宝”,吃饭“扫一扫”,住宿“扫一扫”,公然顶风违纪,严重丑化党的形象,损害党的执政根基。
翻阅史册,我们不难发现,因为统治集团作风败坏,肆意放纵特权行为导致“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正所谓“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特权一旦大行其道,必然导致亡党亡国。只有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才会离我们越近。诚然,我国是个人情社会,亲属圈、朋友圈、同事圈比较热络,老同学、老朋友、老领导以及各路亲戚关系紧密繁复,如何正确对待和把握权力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现实考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党员干部而言,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通过经常性学习教育、警示教育,再来一场直入人心、沁入心脾的大学习、大讨论,划出思想红线、明确行为界限,全力纠正干部身上潜在的“权力观”偏差。
与此同时,要继续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加大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确保国家机关和党员干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总之,行走在漫漫“赶考路”上,我们唯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不断增强同特权作斗争的本领与意志,才能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2024年党员干部观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例文【七】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专题片中,审判现场的声泪俱下,高墙院内的认罪忏悔,案件背后的深刻剖析,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日以继日地坚守……展示了党和国家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体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行动,用真实的反腐成效向全党全社会展示纪检监察机关惩治腐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决心!作为一名纪检人,我将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充分发挥“三不”一体推进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积极引导身边的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腐、因制度而不能腐、因觉悟而不想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于细微之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细”是态度,是品德,也是作风。以“细”为镜,能够最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党员干部的党性、原则、人格,映射出我们的党员本色。
以“细”为镜,映射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为民本色。“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群众的事既是小事,也是大事。有些虽是家长里短、磕磕碰碰的小事,但其中蕴含着潜在的矛盾纠纷;有些虽是群众的牢骚抱怨,但其中包含着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殷切希望。对待基层工作,一定要小题大做,办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倾听群众的每一句“牢骚抱怨”,分析“家长里短”的每一个环节,把握“磕磕碰碰”的每一个细节,从“细”抓起,靠前服务,主动作为,防止群众的“小问题”拖成“大毛病”“大矛盾”。
以“细”为镜,映射的是“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本色。“利民之事,丝毫必兴。”从“扎根小岗村发展事业”的沈浩,到“为山村开凿大发渠”的黄大发,再到“脱贫攻坚,舍身忘我”的黄文秀,都是沉下身子、深入基层,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自觉履行好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任务、每一份责任,把细节做好做到位,无论是夙夜在公还是夜以继日,只要组织需要、人民满意,我们一定履职尽责,承担好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使命。
以“细”为镜,映射的是“拒腐防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量的违纪案例告诉我们,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从一顿饭、一瓶酒、一条烟、一盒茶开始的,然后“踩红线”“闯雷区”,最后坠入腐败深渊。作为基层干部,身处与群众打交道的一线,我们的所作所为会直接影响群众的行为作风。要坚决做到一言一行有纪律,一举一动有规矩,以更加严格的要求,以更加自觉的行动,严守生活纪律。要慎初,决不搞“网开一面”“下不为例”,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真正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成实”,新时代需要新气象,新作为需要新担当。我们基层干部要大处着眼,细处着手,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细嗅蔷薇着眼细微之处,永葆我们的党员本色。
2024年党员干部观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观后感例文【八】
廉政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时俱进做好廉政教育文章,从根源上树牢“不想腐”的自觉,惕防特权思想和“糖衣炮弹”对党的“肌体”的侵蚀,才能有效推进“三不”机制行深致远。
做好廉政教育文章,要“先闻其声”,治好“未病之病”。所谓“上医治未病”,廉政教育就是要声在人前,提前对症下药,才能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防患于未然。许多惨痛的教训无不警示着广大党员干部,忽视学习、疏于教育往往导致思想滑坡、敬畏缺失,结果往往久病成疾、深陷泥淖,惹得一身“腐败气”和“官僚病”。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对于理想信念动摇的党员干部,不妨试试“气血调理法”,以制度约束为“药”、警示教育为“引”,在平常工作生活中常吹廉政之风,在“生病”前就揪出“病源”,达到“通气活血”和“强身健体”的效果,从而将贪污腐败之“邪”抵御于身体之外,自然就能“无病一身轻”。
做好廉政教育文章,要“润物无声”,涵养“清廉之源”。古语云: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润其内,养德固其本。”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单纯地照本宣科、按图索骥式宣教往往成为“耳旁风”,要想廉政文化成为大千文化中的一股“清流”,就要打好发生在身边的“典型牌”,讲好“一镇一孝廉”的传奇故事,深入挖掘基层贴心话、贴心人、贴心事,通过有思想、有温度、有内涵的作品去打动人、鼓舞人、激励人,让更多的孝廉文化、红色文化融入到段子、短视频这些当代人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中,让“板着面孔的说教式教育”转变为“润物无声的渗透式教育”,理想信念的“源泉”才能不断迸发出甘饴可口的“清廉之水”,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员干部的方方面面。
做好廉政教育文章,要“掷地有声”,唱响“红色之歌”。红色基因是优秀廉政文化的理论精髓和思想源泉之一,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一方面要“不丢老传统”,做好“保色”。充分发挥革命老区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集各地域红色文化为一体的廉文化教育矩阵,合力奏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廉洁奉公、不屈不挠、浩气长存”的精神内涵和家风家训“协奏曲”;另一方面要“担负新使命”,做好“上色”。要突出时代特色,积极探索“红色+廉文化”“旅游+廉文化”新模式,做大做强“红廉结合”特色品牌,防止廉政教育基地成为摆设,让作秀“打卡”变成人人“代言”。持续放大红色廉政教育功能,提升廉政教育附加值,加强文化输出,中华大地终将在红色歌声中迎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