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
今年以来,xx市司法局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法制宣传的实效性,完善法律服务机制,强化维护稳定职能。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普法宣传“四种形式”,夯实法治建设基础保障
1.普法直通车移动普法。以多媒体LED法制宣传车为载体,深入各镇乡及人流量集中区域移动普法,现场播放法治公益广告、普法短剧,与群众进行普法知识问答互动,并同步开展普法讲座和法律咨询。今年以来共开展普法活动xx余场,发放普法资料和普法扇子、雨伞、购物袋等实物x万余份,播放法治公益广告、普法短剧等xxx余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xxx余人次。
2.典型案例“以案释法”。 建立“以案释法”长效机制,在全市政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确定xx名“以案释法”信息员,定期报送案例,利用今日xx报、xx普法网等媒体刊登典型案例xx余期。以“法律七进”、法治大讲堂为载体,选拔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和实务工作经验的法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共xx人,组建“以案释法”讲师团,深入镇乡、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以案释法”xxx余场,受教育x万余人次。与电视台合作,改编典型案例,公开招募群众演员拍摄普法短剧,注重演员海选与拍摄过程的宣传影响,通过身边人演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扩大了普法的影响力和群众参与度,目前已播出x期。
3.新媒介平台全媒体宣法。建立了独立域名的xx普法网,让群众更加便捷地查阅普法信息,学习法律法规,运行半年以来在线为群众提供咨询xxx余人次,点击率过万;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合作搭建手机短信普法平台,覆盖全市移动及电信手机用户,全年发送普法短信xxx万条。
4.法治文化近距离释法。建成瓮亭法治文化公园、滨河法治文化广场及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将法治文化和元素融入,让市民在休闲中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教育。以“普法宣传进乡村·法治文化润民心”为主题,深入各镇乡开展法治文艺巡演,寓法治教育于群众娱乐生活的方式,提升了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二、法律服务“三个完善”,强化服务民生能力水平
1.完善法律援助基础保障。建成具有x市县级一流水平的xx市规范化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大厅,新建羊安、平乐、卧龙、夹关镇郭坝小区等x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有效拓宽了法律援助受理渠道。今年以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xxx件,提供咨询xxxx人次,法律援助服务近xxxx人次,提前完成x市下达民生工程目标。
2.完善法律顾问制度。与市法制办协调配合,在全市全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同时根据中央关于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的要求,与信访局联合成立了xx市涉法涉诉事项法律服务中心,办公地点设在信访局群众工作中心。选派xx名优秀律师轮流坐班,为信访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对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依法进行分流,对于符合条件的现场受理法律援助。进驻以来共为信访人提供咨询xxx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xx件。
3.完善公证上门服务机制。开展公证“十项承诺”活动,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证服务。截至xx月底共为群众、企业提供上门服务xx余次,涉及xxxx余人次;为灾后重建安置房抽签、土地整理项目房号抽签及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评估机构抽签等进行现场免费监督公证xx余次,涉及xxxx户;为困难群众提供公证法律援助xxxx余件,减免费用xx余万元,x日报予以了报道。
三、维护稳定“两个强化”,服务平安建设总体要求
1.强化基层工作效果。完善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实现全市xxx个村(社区)全覆盖,全面完成x市下达民生工程目标。加强特殊人群管控及帮教,会同市检察院定期开展社区矫正执法专项检查。截至xx月底,全市回归刑释人员xxx人,社区矫正对象在册xxx人,无脱管、漏管,无重新犯罪。
2.强化人民调解职能。成立xx市人民调解员协会,促进人民调解化解重大、疑难纠纷能力的提升。打造了x个以调解员个人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与市公安局、市人民法院协调配合,创新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法律援助、保险理赔“一站式”服务的“x+x”联动调处工作模式,促进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快速、妥善解决。x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侯雄飞来邛视察时给予了充分肯定,x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忠林批示:“这是值得推广的措施。”x月x日,x市司法局在xx召开了全市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x法制报、x日报等先后进行了报道。
四、下一步工作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结合司法行政职能实际,围绕服务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市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扎实开展工作。
1.法治宣传贴近群众,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进一步完善“以案释法”工作机制,以法治大讲堂为载体,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法律七进”工作,创新、丰富工作载体,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依托瓮亭法治文化公园、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滨河法治文化广场等法治文化基础设施,组织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让普法宣传更加生动有效。同时打造一批特色化法治文化阵地,推动法治阵地逐步向基层拓展,在重点镇乡及灾后重建安置点开展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法治的感染力和引导力,提升法治文化阵地的品牌效应。
2.法律服务均衡高效,满足群众法律需求。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市场监管,规范法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形成公平、规范的法律服务市场格局。加强律师队伍建设,尝试设立公职律师,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作用,真正做到让基层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免费法律咨询,切实解决城乡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建立申诉案件律师代理制度,引导申诉人通过正常的司法途径解决问题,对聘不起律师的申诉人,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健全法律援助质量管控和监督机制,完善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考评及投诉机制,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质量。逐步构建以优质经济的商业法律服务为主体,法律援助和免费法律咨询为保障的多元化法律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3.法治保障刚柔并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立社区矫正心理辅导室,注重社区矫正训诫与帮教、关爱的结合,进一步提升矫治效果,减少重新犯罪。探索构建社区矫正片区管理工作模式,尝试打破镇乡行政区划,建立片区工作点,将相邻镇乡社区矫正人员集中起来,由专人进行管理,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的要求,做好其他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完善,以“x+x”模式为基础,探索将医疗、环保、物业等热点、难点行业的人民调解组织整合,牵头构建行业纠纷联动调处工作模式,切实提升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化解纠纷的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