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是人生的“定盘星”、命运的“压舱石”。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意味着有什么样的人生际遇。人生观正确,就能走出幸福的人生、精彩的人生。人生观折射世界观,承载价值观,贯通利益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真正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必须着力提升人生境界,关键在于坚持“五个正确对待”,即: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工作、正确对待同事、正确对待生活。
一、正确对待名利
名和利是世俗人生的两个轴心,正确对待名和利,对党员干部来说是必须面对的一道重要考题,是必须跨越的一道关口。史传乾隆皇帝当年下江南,来到镇江金山寺,远眺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随口问话身边老衲:“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多少船只?”老衲答道:“我总看见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可见,人生在世,都免不了与名利打交道,名和利的问题处理好了,就可能成为人生的“加油站”;处理不好,就可能成为人生的“滑铁卢”。历史上,往往争名者未必得名,夺利者未必获利,偶有侥幸者,也无法长久。马克思主义从不讳言利益,也不回避利益,因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当共产党的干部,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看得淡、放得下。我们强调正确对待名利,不是要笼统地否定和抹杀名利,而是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对待名利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为人处世,常留一份宁静;履职从政,多存一点淡泊。在我们共产党人的词典里,“名”应该是清廉之名、勤政之名、奉献之名;“利”应该是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我们提倡为之奋斗的是公名而不是私名,是公利而不是私利,主张“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同时我们要承认合理和合法的个人利益,要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待名利,有了这样的认识,站位就高了,格局就大了,心胸就开阔了,对个人的名利就能正确处理了。解决好名利观的问题,关键是正确对待个人的得失,不要在职务升迁、待遇高低和荣誉奖励等个人问题上斤斤计较,不搞无谓的意气之争。因此,党员干部一定要保持健康的思想情操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对名利问题思想上敢于“放下”,做到淡泊一些、超脱一些,切实做到不为名“缰”所累,不为利“索”所缚。
二、正确对待权力
我国传统社会“官本位”影响严重,崇尚“学而优则仕”“唯官是从、唯官是尊、唯官是本”的观念积淀深厚。置身这样的文化氛围,能否正确对待权力,无疑是对党员干部现实而严峻的考验。是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作造福人民的手段,还是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这是衡量权力观正确与否的试金石。经过实践的磨炼和事业历练,不少党员干部已经或将要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或主政一方,或主管一域,或主抓一事,手中必然掌握一定的权力,这是客观规律。因此,党员干部从走上领导岗位的第一天起,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地对待权力,清醒地认识权力。权力的本质是责任和义务,职务越高,责任越重;权力越大,义务越多。只有把权力看作是责任和义务,才会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压力,才会有干不好工作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的忧心和惶恐,才会真正做到用权不滥,理财不贪。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先要认清权力从哪里来。我们党的宗旨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着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但是,有些人就忘记了这一点,权力观发生了错位,把人民的权力当成自己的权力,公器私用。有些领导干部,年轻时埋头苦干,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信任,党和人民把权力交给了他们。可随着职务的升迁,权力越来越大,他们开始出现“官升脾气长”的问题,认为手中的权力是个人奋斗得来的,视之为私有财产,甚至以权谋私,最终自食恶果。其次,党员干部要认清权力用来干什么。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经常想一想,过去入党是为什么?现在应该为党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只有把这几个“为什么”摆正确搞明白,才能自觉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服务人民,而不是为自己捞好处、谋私利。再次,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和制约。权力具有双重性,是一柄双刃剑。“尧舜无权不能治三人,桀纣有权足以乱天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西方有句谚语:“从天堂到地狱,只有一步之遥。滥用权力,就是连接这两者的通道。”因此要杜绝和防止权力的滥用,一方面必须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另一方面要靠教育。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一定要树立自律意识、敬畏意识,自觉接受监督。这种监督本质上是爱护,只有这种监督经常化、制度化,公共权力的廉洁性才会有可靠的保证。
三、正确对待工作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员干部一定要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想明白、搞通透。一个人往往是通过职业活动与社会发生联系。如果你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为小集体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如果能够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勤奋工作,贡献自己的智慧、汗水、心血,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和价值。有位科学家说:“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开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翻开党的百年历史画卷,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闪耀其间,令人景仰。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杨善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廖俊波甘当“樵夫”、风雨无阻,“认准的事,背着石上山也要干”。这些时代楷模身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勤勉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正确对待工作的高尚情操。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能够反映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境界。党员干部正确对待工作,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敬畏心和责任心,有一种自豪感、神圣感和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一个人的能力没有多大的差别,差别在于你是否敬业,是否用了心、出了力、尽了责。我们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工作,只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都会干出成绩。党员干部正确对待工作,还要致广大而尽精微,要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既登高望远、胸怀大局,又要落细落实、积微成著,要肯于做小事,不怕做难事,勇于做大事,扎扎实实把每一件事做好。
四、正确对待同事
人是通过集群和社会交往来共同为社会作贡献以及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成长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每个人都不是孤岛”,人不能生活在真空,总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这要求每个人都有必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党员干部要想干好工作,就必须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无论是作为机关公务员,还是作为企业员工,我们每天有八小时以上的时间是在办公室度过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同事关系怎么样,不仅影响到工作质量,而且影响到生活质量。如果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工作,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有的同志往往是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有了成绩,认为自己功劳最大。其实,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大家的帮助和支持,只靠一个人是不能单独完成的,也是完成不好的。如果把自己的位置摆得不合适,就不可能正确地对待别人,也就不可能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正确认识领导和同事。在一个单位工作,下级服从上级是最基本的组织原则。对领导有不同的意见,可以通过组织渠道反映,但对领导布置的工作要坚决完成,这是一条组织原则。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孔子说:三人同行,必有吾师。每个同志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之处,学习他人的好思想、好作风和好经验。此外,为人要有度量。在一个单位,不同的人由于秉性、阅历、文化水平和思维方式不同,处理问题的角度、解决矛盾的办法也会有所区别,工作中自然会有这样那样的分歧,这是正常的。要调节好这种差异的关系,就要胸襟开阔,要能够容人之长、容人之短、容人之言。对同事要多一些豁达,多一些谦让,多一些尊重,同事对我们也会以礼相待,同事之间的关系就会更融洽。
五、正确对待生活
有一位老作家说过:生活着是美丽的。一个人怎样对待生活,也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它不会总让一个人一帆风顺,也不会总让一个人经历苦难,关键是我们对待生活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人生的道路上可能遇到的荆棘和鲜花都要有所准备。所以,一定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党员干部正确对待生活,一是要注重精神生活。在生活层面,最高境界是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如果只追求物质享受,没有健康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就会成为社会学家描述的那种“单向度的人”,这样的人是可怜的,也是可悲的。二是客观地认识生活质量。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走向共同富裕的今天,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理解艰苦奋斗的含义。我们共产党人讲无私奉献,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说人人要做苦行僧,不讲生活质量,忽视个人的物质需要,而是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另一种是陷入享乐主义的泥潭。党员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三是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党员干部要注意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好习惯是生活的宝贵财富。生活中多一些好的生活习惯,多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多一些亮点,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下一篇: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