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简短观国家记忆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参考例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对十多封英烈绝笔信的讲述中,创造性地以信件内容为线索、以英烈事迹为延展、以理想信念为依归,完成了对英雄故事的接地气讲述和对信仰力量的跨时空传达。首次拍摄了叶挺将军的入党申请书、76范文精心整理了“简短观国家记忆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参考例文”,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优秀精选范文!

简短观国家记忆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参考例文【一】

  《国家记忆》是一部引起我心灵震撼的书。使我震撼的除去书的内容外,还有书中资料的收集过程。书中所用的五百多张图,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数万张战争影像资料中,查出并复制出的23000多中缅印战场的档案照片里精选出来的。如此大量的查找、复制工作的完成,除去有章东磐和他的几个朋友以及四个热心的、做义工的美国朋友努力外,还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资料丰富以及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分不开的。

  该书的编者章东磐在书中描述其对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印象时说:

简短观国家记忆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参考例文

  “尽管我心里做足了准备,第一眼看见美国国家档案馆,仍然吓了一跳。……我放眼望过去,连人工建筑的影子都没有,根本就是一片黑压压的、遮天蔽日的森林。这座只有六层的档案馆,建在六十公顷森林中间,汪洋大海里的一条船。六十公顷,六平方公里,也就是中国九千市亩土地,是马里兰大学捐赠给联邦政府建国家档案馆的。在那里工作的几天,每到眼睛累了,走到窗边,看到的除了树还是树,除了蓝天还是蓝天。”

  以上是环境,关于服务:

  “按照国家档案馆的规定,你只要根据它的索引填写索取表格,工作人员会为你整个文件夹,整个纸箱,整个小推车,甚至几个小推车取来原始档案供你查阅、摘抄、拍照、扫描。因为不允许带进馆外的纸张和笔,馆内备好了专用的纸张和铅笔,任意取用。洁白的细棉纱手套也是无偿提供,并且要求你在触摸照片时必须戴,每天要换。”“那种装档案的不锈钢推车装满文件夹,推起来其实是体力活。每天晚上工作人员要把文件全部收回去,第二天我们到了,几分钟又全部推到我们面前,好像我们是领导一样。没有一个人来告诫你,每次少要点,省得工作人员麻烦。而是每天下午特定时间在安静的屋子里高声提醒:还有谁要提交索取卡吗?时不时工作人员会走到你身边,轻声问一句:有什么要帮忙吗?”

  这是美国的国家档案馆吗?这是在为远道而来、毫无背景的、地球那一端普通作家们服务吗?他们所受的待遇在他们的故乡是不能想象的。

  但书中所描述的这一切我相信都是真的。我虽没去过美国的国家档案馆,但我去过同在华盛顿的美国国立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还去过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在那里,进出是不需要什么手续或门票。在那里,无论是什么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小学生们在一个个展馆里上课。也是在那里,我理解了美国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人才和科学研究成果,这次我又从这本书里再次印证了我的结论。

简短观国家记忆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参考例文【二】

  《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章东盤主编,x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10月第一版。

  书中所有图片都是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二战时期由美国摄像兵拍摄(美国还有这兵种!)。

  这是一本抗战时期中缅印战场图片记录,从档案文献的层面呈现给读者中缅印战场的真实情况。

  参加中缅印战场的中国军队,谓之为中国远征军。在x刘凤翰著《抗战·论国军与抗战》一文中有《滇缅战场》一小节,记有四次作战:

  1.滇缅路作战(民31.3.19-6.6):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罗卓英统第五军杜聿明、第六军甘丽初、第六十六军张轸与日第十五军饭田祥二郎中将所辖第十八(牟田口廉也)、三十三(樱井省三)、五十五(竹内宽)、五十六(太田米雄)师团在缅北――鄂克春、同古、寻达西、斯瓦河、平满纳、毛奇、罗衣考、普罗美、任安羌、棠古、细泡、腊戍、曼德勤、密支那、阿恰布、苏拉瓦、荷马林、昔董、雷列姆及滇西――惠通桥、龙陵、腾冲、畹町、孙布拉蚌等地战斗,国军无伤亡记载,日军伤亡30.000人。

  2.缅北会战(民32.10.24-民34.3.30):中国驻印军由史迪威统新三十八师孙立人、新二十二师廖耀湘、第十四师龙天武、第五十师潘裕昆与日缅方面军河边正三中将所辖第十八、

  二、四十九、五十六(田中新

  一、冈奇清三郎、竹原三郎、坂田静夫(前)、森茂树(后))师团在孟关、太洛、于邦、瓦鲁班、拉班、加迈、西通、密支那、孟拱、八莫、平堡、南坎、新维、腊戍、猛崖等地战斗,国军无伤亡记载,日军伤亡27.649人,被俘395人。

  3.滇西作战(民33.5.11-民34.1.19):中国远征军卫立煌统第十

  一、二0集团军、第六、八军与日第三十三军本多政材中将所辖五六师团(主力)与十八(同前)、二(同前)、五十三(武田馨)师团各一部在松山、龙陵、腾冲、腊猛、平戛、芒市、遮放、畹町、猛育等地战斗,国军无伤亡记载,日军伤亡34.017人。

  4.缅甸作战(民33.7-民34.6):中国驻印军第一军孙立人会同英印盟军与日缅方面军木村兵太郎所辖第

  二、十

  五、十八、三十

  一、三十

  三、四十九、五十

  三、五十

  四、五十五(马奈木敬信、山本清卫、中永太郎、河田槌太郎、田中信男、竹原三郎、林义秀、宫崎繁三郎、佐久间亮三)等师团在缅甸中南部作战,日军逐次抵抗掩护主力撤退,伤亡颇重。

  “国军伤亡无记录”,不是没有伤亡,四次滇缅作战日军伤亡9万余人,国军可能要加一倍以上吧?在网上查是20多万(非官方)。可以想见滇缅作战的残酷。

  这本书的图片就包括这些作战的记录。

  书中记录了国军跟我们所听到的不一样,他们穿草鞋,骨瘦如柴,抵御比他们强大得多的日本兵。甚至还有童子军。

  他们为国家的独立付出了流血牺牲,他们是国士,但却没有得到国士的待遇。“我由此更加困惑对中缅印战场的纪念,由于我们自己的政权更迭,由于当年盟友的反目,竟然从此搁置。六十五年了,每一年诺曼底海岸吹响军号,当年为自由而战的军人得到全世界致敬的时候,我们的x边宁静如常,只有水牛在巨大弹坑形成的塘子里打滚。”这是作者在序言中的感叹。这感叹传递给我,传递给所有的读者,产生的是更强烈的感叹。

  可是我们的国士却至今遭冷落,在中国本土连一块安息的地方都没有!印度的兰伽、缅甸的八莫中国远征军的墓地大部分被毁,尸骨被弃荒野。x的资料记载,孙立人得知新38师在缅甸的墓地被毁掉后,仰天长叹,每年清明节,都会到后山上给这些缅甸的孤魂野鬼烧纸纪念。

  前些时候,x方正县政府出资,为日本开拓团建公墓,还建了一面长6.9米,高3.8米,汉白玉和青石的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日本开拓团在中国的土地上“开拓”,分明是掠夺者,连他们都有了公墓,我们的国士却没有,这有点说不过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承认国军是正面战场,到现在30多年过去了,只是影视作品上有些突破,宣传国军抗战的题材多了起来,但是如果在对待战死的或活着的抗日国军个体的问题上,有一些实质的突破,比如给他们建公墓,给他们抚恤,岂不更好!那样才算是正视历史。

简短观国家记忆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参考例文【三】

  《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章东盘主编,x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10月第一版。

  书中所有图片都是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二战时期由美国摄像兵拍摄(美国还有这兵种!)。

  这是一本抗战时期中缅印战场图片记录,从档案文献的层面呈现给读者中缅印战场的真实情况。

  参加中缅印战场的中国军队,谓之为中国远征军。在x刘凤翰著《抗战·论国军与抗战》一文中有《滇缅战场》一小节,记有四次作战:

  1.滇缅路作战(民31.3.19-6.6):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罗卓英统第五军杜聿明、第六军甘丽初、第六十六军张轸与日第十五军饭田祥二郎中将所辖第十八(牟田口廉也)、三十三(樱井省三)、五十五(竹内宽)、五十六(太田米雄)师团在缅北――鄂克春、同古、寻达西、斯瓦河、平满纳、毛奇、罗衣考、普罗美、任安羌、棠古、细泡、腊戍、曼德勤、密支那、阿恰布、苏拉瓦、荷马林、昔董、雷列姆及滇西――惠通桥、龙陵、腾冲、畹町、孙布拉蚌等地战斗,国军无伤亡记载,日军伤亡30.000人。

  2.缅北会战(民32.10.24-民34.3.30):中国驻印军由史迪威统新三十八师孙立人、新二十二师廖耀湘、第十四师龙天武、第五十师潘裕昆与日缅方面军河边正三中将所辖第十八、

  二、四十九、五十六(田中新

  一、冈奇清三郎、竹原三郎、坂田静夫(前)、森茂树(后))师团在孟关、太洛、于邦、瓦鲁班、拉班、加迈、西通、密支那、孟拱、八莫、平堡、南坎、新维、腊戍、猛崖等地战斗,国军无伤亡记载,日军伤亡27.649人,被俘395人。

  3.滇西作战(民33.5.11-民34.1.19):中国远征军卫立煌统第十

  一、二0集团军、第六、八军与日第三十三军本多政材中将所辖五六师团(主力)与十八(同前)、二(同前)、五十三(武田馨)师团各一部在松山、龙陵、腾冲、腊猛、平戛、芒市、遮放、畹町、猛育等地战斗,国军无伤亡记载,日军伤亡34.017人。

  4.缅甸作战(民33.7-民34.6):中国驻印军第一军孙立人会同英印盟军与日缅方面军木村兵太郎所辖第

  二、十

  五、十八、三十

  一、三十

  三、四十九、五十

  三、五十

  四、五十五(马奈木敬信、山本清卫、中永太郎、河田槌太郎、田中信男、竹原三郎、林义秀、宫崎繁三郎、佐久间亮三)等师团在缅甸中南部作战,日军逐次抵抗掩护主力撤退,伤亡颇重。

  “国军伤亡无记录”,不是没有伤亡,四次滇缅作战日军伤亡9万余人,国军可能要加一倍以上吧?在网上查是20多万(非官方)。可以想见滇缅作战的残酷。

  这本书的图片就包括这些作战的记录。

  书中记录了国军跟我们所听到的不一样,他们穿草鞋,骨瘦如柴,抵御比他们强大得多的日本兵。甚至还有童子军。

  他们为国家的独立付出了流血牺牲,他们是国士,但却没有得到国士的待遇。“我由此更加困惑对中缅印战场的纪念,由于我们自己的政权更迭,由于当年盟友的反目,竟然从此搁置。六十五年了,每一年诺曼底海岸吹响军号,当年为自由而战的军人得到全世界致敬的时候,我们的x边宁静如常,只有水牛在巨大弹坑形成的塘子里打滚。”这是作者在序言中的感叹。这感叹传递给我,传递给所有的读者,产生的是更强烈的感叹。

  可是我们的国士却至今遭冷落,在中国本土连一块安息的地方都没有!印度的兰伽、缅甸的八莫中国远征军的墓地大部分被毁,尸骨被弃荒野。x的资料记载,孙立人得知新38师在缅甸的墓地被毁掉后,仰天长叹,每年清明节,都会到后山上给这些缅甸的孤魂野鬼烧纸纪念。

  前些时候,x方正县政府出资,为日本开拓团建公墓,还建了一面长6.9米,高3.8米,汉白玉和青石的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日本开拓团在中国的土地上“开拓”,分明是掠夺者,连他们都有了公墓,我们的国士却没有,这有点说不过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承认国军是正面战场,到现在30多年过去了,只是影视作品上有些突破,宣传国军抗战的题材多了起来,但是如果在对待战死的或活着的抗日国军个体的问题上,有一些实质的突破,比如给他们建公墓,给他们抚恤,岂不更好!那样才算是正视历史。

简短观国家记忆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参考例文【四】

  《国家记忆》主要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

  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领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进北平》、《从香山到中南海》、《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简短观国家记忆纪录片个人观后感参考例文【五】

  《国家记忆》是一部引起我心灵震撼的书。使我震撼的除去书的内容外,还有书中资料的收集过程。书中所用的五百多张图,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数万张战争影像资料中,查出并复制出的23000多中缅印战场的档案照片里精选出来的。如此大量的查找、复制工作的完成,除去有章东磐和他的几个朋友以及四个热心的、做义工的美国朋友努力外,还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资料丰富以及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分不开的。该书的编者章东磐在书中描述其对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印象时说:“尽管我心里做足了准备,第一眼看见美国国家档案馆,仍然吓了一跳。……我放眼望过去,连人工建筑的影子都没有,根本就是一片黑压压的、遮天蔽日的森林。这座只有六层的档案馆,建在六十公顷森林中间,汪洋大海里的一条船。六十公顷,六平方公里,也就是中国九千市亩土地,是马里兰大学捐赠给联邦政府建国家档案馆的。在那里工作的几天,每到眼睛累了,走到窗边,看到的除了树还是树,除了蓝天还是蓝天。”

  以上是环境,关于服务:“按照国家档案馆的规定,你只要根据它的索引填写索取表格,工作人员会为你整个文件夹,整个纸箱,整个小推车,甚至几个小推车取来原始档案供你查阅、摘抄、拍照、扫描。因为不允许带进馆外的纸张和笔,馆内备好了专用的纸张和铅笔,任意取用。洁白的细棉纱手套也是无偿提供,并且要求你在触摸照片时必须戴,每天要换。”“那种装档案的不锈钢推车装满文件夹,推起来其实是体力活。每天晚上工作人员要把文件全部收回去,第二天我们到了,几分钟又全部推到我们面前,好像我们是领导一样。没有一个人来告诫你,每次少要点,省得工作人员麻烦。而是每天下午特定时间在安静的屋子里高声提醒:还有谁要提交索取卡吗?时不时工作人员会走到你身边,轻声问一句:有什么要帮忙吗?”这是美国的国家档案馆吗?这是在为远道而来、毫无背景的、地球那一端普通作家们服务吗?他们所受的待遇在他们的故乡是不能想象的。但书中所描述的这一切我相信都是真的。我虽没去过美国的国家档案馆,但我去过同在华盛顿的美国国立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还去过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在那里,进出是不需要什么手续或门票。在那里,无论是什么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小学生们在一个个展馆里上课。也是在那里,我理解了美国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人才和科学研究成果,这次我又从这本书里再次印证了我的结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